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50篇
化学   289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36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133篇
物理学   60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曹慧  张慧  杨春  姜侃  王瑾 《分析测试学报》2022,41(8):1207-1213
建立了磁性氧化石墨烯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PVC儿童用品中14种内分泌干扰物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人工模拟汗液和人工模拟唾液浸泡,以磁性氧化石墨烯为分散固相萃取吸附剂,富集迁移液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磁性氧化石墨烯用量10 mg,吸附15 min,采用3 mL含1%甲酸的丙酮洗脱15 min,可实现14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富集与净化。14种内分泌干扰物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0 1~0.999 2,检出限为0.1~0.5 μg/L,定量下限为0.3~1.5 μg/L,加标回收率为80.2%~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6.8%。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PVC儿童用品中内分泌干扰物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种类繁多,来源复杂,环境污染普遍,对野生动物与人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暴露。EDCs可通过调控机体内分泌系统,干扰心血管、生殖、神经等多个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机体代谢综合征、肥胖症、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和癌症等的发生发展。污染物调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 ERs)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是当前EDCs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围绕ERs的基本生理特征、ERs表达与转录激活的分析检测技术,及EDCs调控不同组织来源ERs的生物学意义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从ERs激动/拮抗效应的角度,为新型化学品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筛选及分子机制解析提供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993.
以柠檬酸和甲基红分别为碳源和氮源,采用一锅法一步水热制备尺寸均匀(平均3.99 nm)、表面富含酚羟基、氨基、羧基等功能团的氮掺杂碳量子点(Fe-N-CQDs),该材料有良好的水分散性、酸碱缓冲性和Fe(Ⅲ)的强选择性。以Fe-N-CQDs为荧光传感器,可在低pH值(1.5)和常见金属阳离子(0.5 mmol/L,Zn^(2+)、Cr^(3+)、Ca^(2+)、Hg^(2+)、Ni^(2+)、Na^(+)、Mg^(2+)、Al^(3+)、Cd^(2+)、Co^(2+)、Mn^(2+)、Zn^(2+)、Fe^(2+)、Cu^(2+)、Pb^(2+))共存条件下,对富含金属的酸性废水、酸化保存的天然水样中Fe(Ⅲ)实现准确的荧光识别检测,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2.3~200μmol/L和2.3μmol/L。为酸性环境水体中Fe(Ⅲ)的检测提供有效的荧光探针,解决CQDs选择性不强及不适用于低pH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煤灰是稀土等战略性关键金属资源的重要资源来源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煤中稀土元素的标准分析方法。相比其他类型的传统稀土矿产,煤灰基体组成更为复杂。针对现有酸湿法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试煤灰中稀土元素存在的前处理效率低、质谱干扰及其消除方法繁琐复杂、测试结果不够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石墨消解-(动态反应池)电感耦合等离子串联质谱(ICP-MS/MS)的煤灰中微量稀土元素快速、准确测定含量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消解体系(硝酸、硝酸-盐酸、硝酸-氢氟酸、硝酸-盐酸-氢氟酸)与消解温度(100、 140、 180℃)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发现以硝酸-盐酸-氢氟酸为消解介质、 140℃温度条件下煤灰消解效果最好,氢氟酸的加入可以显著提升稀土提取效率,二次加水消解赶去HF避免了难溶氟化物的生成及HF对质谱测试的不利影响。ICP-MS/MS测定过程中分别将Rh、 Re元素作为内标在线加入补偿基体效应,通过对比无气体质量原位模式(M-SQ-N/A)、氦气碰撞和动能歧视模式(M-SQ-KED)、氧气质量转移模式(M-TQ-O2)、氨气质量转移模式(M-TQ-NH<...  相似文献   
995.
在LIA工作环境中,存在强大的电磁干扰,对高速分幅相机的应用极为有害。针对4MeV LIA的电磁干扰情况,通过采用光纤传输控制信号的措施,能很好地传输窄脉冲,信号延时抖动小,达到了高速信号的可靠传输要求,既解决了抗电磁干扰的要求,也满足了高速分幅相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96.
全数字处理的低成本光纤陀螺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DSP的全数字处理方案代替传统的模拟方案。利用多次谐波分析、高阶FIR滤波器进行数字滤波等数据处理方法,消除了由相位调制器PZT的温度不稳定性所引入的干扰,并扩大了系统的动态范围,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97.
崔春艳  胡新宁  程军胜  王晖  王秋良 《物理学报》2015,64(1):18403-018403
在超导磁悬浮支承系统中, 如果被悬浮的超导球形转子是一个理想的球体, 并且是表现出完全的迈斯纳态, 那么由于球体的对称性, 就不会产生干扰力矩. 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 一般情况下, 超导球形转子总是存在加工制造误差, 且在高速旋转时总是存在离心变形, 因此转子的表面并不是理想的球面, 当超导转子悬浮在磁场中时, 沿转子表面法线方向的磁悬浮力, 不是完全通过转子质心, 将会产生磁支承干扰力矩, 从而引起转子的漂移误差. 本文从超导转子磁支承干扰力矩的物理机理出发, 对干扰力矩及其引起的漂移误差进行了分析, 包括转子非球形产生的一次干扰力矩、转子非球形与失中度和装配误差产生的二次干扰力矩, 并推导出了磁支承干扰力矩引起的漂移率计算公式, 代入转子参数计算出各种干扰力矩引起的漂移率大小, 为转子漂移测试和系统误差补偿提供了参考, 对于转子的结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防空、反舰、空对空、空对地导弹普遍采用单脉冲雷达主动寻的制导方式,这种雷达精确制导武器严重威胁了机载平台、大型舰船以及地面等重要军事目标的安全。为了对抗这种威胁,将电子攻击和硬杀伤武器进行组合无疑是上策,但在升空平台和舰艇上对单脉冲跟踪制导雷达进行电子电磁干扰存在很多技术困难。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极化域电磁干扰的可行性,分析了其极化域电磁干扰机理、干扰条件和干扰方法,得到了目标回波和极化干扰共同作用下的定向误差曲线。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天线系统的几何形状以及反射面和辐射器不够完善、辐射器偏离反射器的焦点和绕射现象等,引起了交叉极化,天线罩对入射波的不均匀插入相位延迟和传输系数,增大了交叉极化水平,使得雷达精确制导武器易受极化域电磁干扰的影响,且干扰角误差可达到波束宽度的量级。交叉极化干扰技术亟须从理论研究进入实际装备阶段,应引起工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多假目标干扰对恒虚警(CFAR)检测雷达的干扰效果评估问题,根据CFAR检测原理,分析了多假目标干扰下雷达CFAR检测门限和不同间隔的多假目标的干扰效果,得到了在一定密度和功率的多假目标干扰下,部分雷达将出现无任何信号输出的自压制状态的结论,最后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研究可以用于指导多假目标干扰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并网光伏(PV)系统的孤岛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复合负脉冲电流幅值干扰的自适应加速移频法。基于公共耦合点电压频率朝某个方向的持续变化次数,该方法对频率偏移正反馈系数进行自适应分段调节以加速频率偏移越限,如果变化次数超过12次,且频率仍未越限,则施加持续2个工频周期的负脉冲电流幅值干扰,触发欠压保护,从而检测出孤岛。Matlab仿真表明,与传统的AFD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对电网谐波影响小,而且孤岛检测盲区小,能有效在高速自动重合闸动作之前使光伏系统与电网解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