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4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233篇
化学   3858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95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38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of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tetrathiotungstate (CTriMATT) were studied herein. The as-synthesized CTriMATT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Ultraviolet visible (UV-Vis)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s-synthesized CTriMATT had high purity and good crystallinity. The introduction of alkyl groups induced a shift of the stretching vibration band of W-S bond to lower wavenumber, while it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position of WS4^2-.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and in situ XRD characterizations revealed that CTriMATT began to decompose at 423 K in nitrogen and was converted to WS2 eventually. In addition, the decomposition product of CTriMATT at 673 K in nitrogen was characterized by N2 adsorption (BE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WS2 with high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volume c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TriMATT in nitrogen.  相似文献   
62.
本文通过苯并(a)芘与HNO_3的亲电取代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化合物二硝基苯并(a)芘异构体。用HPLC分离、分析了产物,并用IR、~1H NMR、MS和HEMS谱研究了其结构,证明产物为1,6-二硝基苯并(a)芘(1)和3,6-二硝基苯并(a)芘(2)。短期生物试验——Ames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异构体均为强直接致突变物。  相似文献   
63.
二茂铁液晶因其独特的稳定性和易于衍生化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1- 8] 。我们曾经报道过一类单取代二茂铁液晶的合成与介晶性[9] 。这里我们报道另外一类二茂铁单取代液晶 ,并对分子的长度、溴原子取代对介晶性的影响进行探讨。合成路线如下 :1 实验部分BruckerACE -2 0 0spectrometer,CDCl3作溶剂。NicoletMagna-IR 5 0 0Spectrometer,SeriesⅡ ,KBr压片。WRS -IA ,CarloErba 1 1 0b。Perkin -Elmer 7Series热分析仪 ,分温速度 1 0℃ /mi…  相似文献   
64.
前言卟啉在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研究和重要应用[1~3]。近年来虽然对卟啉类化合物的研究报道很多[4~6],但对卟啉在酸性介质中的研究很少。较早期的研究工作认为卟啉类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仅以其二酸形式存在[7]。本文实验结果显示me...  相似文献   
65.
本文所研究的7种N-取代苯并咪唑和硫代噻唑烷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合成的具有较高杀菌活性的化合物。本文利用电子轰击质谱技术对表中所列的化合物进行了研究。在高分辨精确质量测量和亚稳离子测定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分子内3、4位C—C键的断裂和与杂环  相似文献   
66.
将水合 5,10,15,20-四-(3-甲氧基-4-羟基苯基)钴卟啉(CoTMHPP)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CoTMHPP修饰电极.电极稳定性好且灵敏度高,对抗坏血酸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测定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5)~1.0×10(-2)mol/L,响应时间小于12s.本文研究了电极的性质和应用,并用于药物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其测定结果与碘量法一致.  相似文献   
67.
合成了SiW10Fe2的季胺盐(Fe2POM),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Fe2POM为催化剂,研究了甲基橙的起始浓度、催化剂添加量、不同pH值等因素对光脱色速率的影响.利用异丙醇作为·OH捕获剂,探讨了甲基橙在Fe2POM-H2O2体系中的光化学脱色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体系在较宽的pH范围内具有高的光脱色活性,40—160mg/L初始质量浓度范围内,甲基橙的脱色速率随初始浓度降低而升高,脱色过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各体系的光脱色活性依次为:Fe2POM-H2O2单纯的Fe2POM>单纯的光照.  相似文献   
68.
合成了系列卟啉乙酸合锰配合物9个,其中6个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用UV,1HNMR,IR,MS,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证了配合物的结构,总结了锰与卟啉类配体配合的IR,UV,1HNMR判据.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M)研究了该系列配合物的液晶性能,发现8个配合物具有液晶性.考察了烷氧基链长、配位金属离子和分子空间结构对液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研究了二氯甲烷溶液中二乙胺(L)与氯合(meso-四-间甲基苯基卟啉)铁(Ⅲ)的轴向配位反应.用光谱法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求得(m-CH3)TPPFe(Ⅲ)Cl+L=(m-CH3)TPPFe(Ⅲ)Cl·L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和摩尔熵.同时,对反应的动力学与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也研究了反应物和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并讨论了取代基及轴向配体对铁卟啉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用pH法在25.0±0.1℃,I=0.1mol·dm-3KNO3条件下,测定铜(Ⅱ)-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比较了带吡啶甲基二氧四胺大环配体和二氧四胺大环配体与Cu(Ⅱ)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研究了该三元体系配合物稳定性与配体α-氨基酸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探讨了Cu(Ⅱ)和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的d-p反馈π键以及邻菲罗啉取代基Hammett诱导效应与该三元配合物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讨论了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和4-(喹啉-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与Cuxphen所形成配合物的不同空间结构及其对配合物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