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4篇
  免费   1087篇
  国内免费   3631篇
化学   13175篇
晶体学   436篇
力学   258篇
综合类   137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2373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486篇
  2014年   948篇
  2013年   773篇
  2012年   737篇
  2011年   787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763篇
  2008年   767篇
  2007年   795篇
  2006年   690篇
  2005年   803篇
  2004年   656篇
  2003年   631篇
  2002年   572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467篇
  1999年   313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85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在构象异构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对纽曼(Melvin S.Newman)投影式含义的理解存在歧异,于是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做了一点考证。大凡基础的有机化学教科书,在介绍构象概念之后,一般均介绍了构象式的画法。构象的书面表示法,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球棍式,二是萨哈斯(Sawhorse)投影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105.
本文用化学吸附、原位IR、和XPS考察了钒助剂对Rh2/SiO2催化剂的H2和CO化学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CO吸附在RhI、RhⅡ和RhⅢ中心上分别产生孪生、线式和桥式CO表面吸附物种.2)H2主要解离吸附在RhⅡ和RhⅢ中心上,但CO能优先吸附;RhI中心对H2的化学吸附能力弱,但H2和CO能共吸附在RhI中心上形成表面羰基氢化物.3)Rh2-V/SiO2催化剂在573K还原后,铑与钒助剂的强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RhⅡ和RhⅢ与钒助剂之间,H2吸附比CO吸附受到更强烈的抑制.用覆盖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钒助剂对Rh2/SiO2催化剂的H2和CO化学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的非晶态Ru-M-B/ZrO2催化剂的表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高活性,高选择性非晶态RU-M-B/ZRO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在140℃、5.0Mpa氢压下,苯转化40%时,环己烯选择性达到85%左右。环己烯最高收率达到52.1%,用XRD、SEM、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摧化剂进行表征,XRD和SEM测试表明,RU-U-B/ZRO2属于非晶态,活性组分高度分散,XRD结果证实,在加氢过程中,非晶分解,RU晶化;温度愈高,RU晶化愈快,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与RU微晶的粒径有关,RU微晶粒径应控制在5nm左右,BET比表面积测定表明,ZRO2的负载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从而有利于活性组分的高度分散,并可阻止RU微晶的长大,讨论了B和ZRO2对提高选择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顺磁共振法在配位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顺磁共振又称电子顺磁共振(EPR)或电子自旋共振(ESR),它是测定未成对电子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现代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地质等各个学科领域。1945年 Zavoisky 首先发现顺磁共振现  相似文献   
108.
王淑云  许禄 《分析化学》1998,26(7):805-809
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多元回归方法对含2个碳的21个卤代化合物的35个化学位移进行计算机图像模拟,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优于多元回归方法,同时此种方法处理这类问题有明显的优势,波谱模拟技术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是非常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关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02,23(7):15-19,22
编者按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开始启动.教育部已研制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编写审定了各科实验教材,目前已有20个学科(小学7科、中学13科)的49种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从2001年9月起,首次在实验区试用.同时关于课程管理政策、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均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将在实验区逐步应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