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4篇
  免费   1421篇
  国内免费   4168篇
化学   16314篇
晶体学   458篇
力学   516篇
综合类   265篇
数学   359篇
物理学   3361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422篇
  2022年   474篇
  2021年   530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481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423篇
  2016年   511篇
  2015年   594篇
  2014年   1128篇
  2013年   912篇
  2012年   896篇
  2011年   955篇
  2010年   812篇
  2009年   954篇
  2008年   1019篇
  2007年   958篇
  2006年   929篇
  2005年   991篇
  2004年   866篇
  2003年   934篇
  2002年   788篇
  2001年   746篇
  2000年   598篇
  1999年   448篇
  1998年   396篇
  1997年   399篇
  1996年   323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229篇
  1992年   232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中空巯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SiO2-SH), 然后在其表面修饰亚氨基二乙酸基团(-IDA), 形成了中空SiO2-SH/IDA双功能化纳米微球。利用该纳米微球表面的-SH和-IDA双功能团, 可以更多的吸附溶液中的Ni2+, 形成SiO2-SH/IDA-Ni2+复合微球从而可以更好的分离以六聚组氨酸为标签的(His-tagged)蛋白。结果显示制备的样品对分离His-tagged蛋白具有广谱性, 并且具有较好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化学气相反应法,以高纯Si和SiO2为反应源材料,在碳纤维表面原位生长β-SiC纳米纤维。采用XRD、SEM和TEM 等分析测试手段对SiC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生成β-SiC纳米纤维微观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β-SiC纳米纤维的生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化学气相反应法能够制备高质量、高纯度的β-SiC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的直径约为100~300 nm。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纳米纤维的产额增加,且微观组织形貌发生了变化。结合制备过程和纳米纤维微观结构的观察分析,表明气-固(VS)机制是SiC纳米纤维生长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993.
以4-吡啶-NH-1,2,3-三唑(L)为配体与ZnCl2·H2O分别在溶剂热和室温挥发条件下得到了配合物[Zn2(L)2Cl4](1)和[Zn(L)2 Cl2]·2H2O(2),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单晶衍射、粉末衍射等表征。2个配合物中,超分子相互作用对于配合物的结构有很大影响。其中,配合物1由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3D堆积结构,配合物2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堆积结构。同时,在常温下研究了配体以及2个配合物的固体和液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94.
选用在有机废水处理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的商业化树脂Amberlite XAD-4作参照,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单宁酸和邻羧基苯甲酰基修饰的吸附树脂(分别命名为FZH-11和FZH5)对1,2-苯并异噻唑-3-酮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修饰后的树脂FZH-11和FZH5对1,2-苯并异噻唑-3-酮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吸附过程存在化学吸附作用。1,2-苯并异噻唑-3-酮在FZH-11和FZH5树脂上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是吸附过程的主要速度控制步骤。FZH-11和FZH5树脂经酸液脱附可重复利用,废水在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实现了1,2-苯并异噻唑-3-酮的资源化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995.
高三化学复习的应遵循“高效性、有效性、针对性”的原则.本文重点结合镇江市的复习教学实践和所见所闻所思探讨复习中常见的3种偏差现象及防偏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复习效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相似文献   
996.
《化学研究》2013,(4):441-F0003
<正>《化学研究》主要刊载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栏目设置有.研究快报、研究论文和进展与评述.本刊现在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  相似文献   
997.
环状聚合物具有不同于线性高分子的独特性质,是一类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聚合物材料,但复杂的结构导致其合成过程复杂繁琐."点击"化学由于其高效、可靠、高选择性的特点已成为拓扑高分子合成的新方法,活性自由基聚合(ATRP、RAFT和NMP)具有聚合物结构可控等特点,二者联用为环状聚合物的合成拓宽了思路.本文就近几年"点击"反应、"点击"反应与活性自由基聚合联用以及其他方法联用在环状聚合物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点击"反应与这些方法的结合将在功能性环状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了钛材碱洗脱脂除油和酸洗除去氧化皮的原理和方法,重点阐述了钛材碱洗除油和酸洗除去氧化皮的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和设备.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基于角度度量的多变量回归方法”对维纶和腈纶混纺纤维各组分含量进行检测,并与直接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混和纤维的预测结果作对比。实验结果显示,PLS法对维纶和腈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为0.9457,标准偏差为6.0906,均方根误差为6.9948。角度度量法对维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0,标准偏差为0.8929,均方根误差为2.1896;对腈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28,标准偏差为2.1896,均方根误差为3.9493。实验证明,角度度量法比PLS法更能准确表达定量关系,角度度量法可以显著降低分析操作对环境的要求,满足了近红外光谱在混纺纤维定量分析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新型纳米氧化石墨烯/麦饭石(GO/MFS)复合吸附材料,并用于镉的分离富集。以火焰原子吸收法为检测手段,研究了GO/MFS复合吸附材料对水中Cd(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pH为9.0时,GO/MFS复合吸附材料用量为20mg,振荡10min,Cd(Ⅱ)可被吸附材料定量富集,最大吸附容量为111.1mg/g。吸附等温线均能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说明该吸附体系是一个单层覆盖与多层吸附相结合的模式。被吸附的Cd(Ⅱ)可用0.15mol/L HNO3定量洗脱。方法测定Cd(Ⅱ)的线性范围为0.04~2.0mg/L,检出限为9.6μg/L;对40μg/LCd(Ⅱ)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n=9)。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线性范围宽等优点。用该法对自来水中Cd(Ⅱ)进行加标测定,回收率101%~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