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1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6985篇
化学   13051篇
晶体学   146篇
力学   64篇
综合类   225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846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530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601篇
  2003年   665篇
  2002年   590篇
  2001年   699篇
  2000年   487篇
  1999年   457篇
  1998年   403篇
  1997年   475篇
  1996年   432篇
  1995年   393篇
  1994年   355篇
  1993年   352篇
  1992年   271篇
  1991年   277篇
  1990年   241篇
  1989年   219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锆助剂对低温液相合成甲醇用铜铬硅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考察了含锆的铜铬硅催化剂低温液相合成甲醇性能,并进行了BET、TPR-H2、TPD-H2、TPD-CO、XRD和XPS表征。结果表明,锆作为结构助剂及电子助剂对催化剂在低温液相合成甲醇反应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反应活性可提高32.25 %。锆助剂能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促进催化剂中铜铬组分的分散及表面富集。ZrO2加入在催化剂表面产生的Cu+与催化活性的改善密切相关,Zr4+、Cr3+、Cu+可形成复合中心,为价态的稳定性提供微环境,在H2活化及C O键的断裂等反应步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以负载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PMBP)的纳米氧化铝为微柱吸附材料,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系统地研究了其在动态条件下对稀土离子Sc^3 、Y^3 和La^3 的吸附性能,并确定了最佳吸附及解脱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4.5时,分析物均可被上述吸附材料定量吸附;用0.5moL/L盐酸溶液可将吸附在微柱上的稀土离子完全解脱。本法对Sc^3 、Y^3 和La^3 的检出限分别为0.16、0.19和0.39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7%、3.2%和1.6%(n=9,C=0.5mg/L)。方法应用于植物标样中痕量Sc、Y和La的测定,其测定值与标样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993.
考察了823K焙烧的干凝胶xNCA550、气凝胶aNCA550及浸渍型催化剂iNCA550在923K、1073K、1173K反应温度下的积碳行为,对催化剂表面碳的活性及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催化剂积碳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提高,催化剂的积碳能力减弱,尤以气凝胶催化剂aNCA550明显。催化剂的积碳主要发生在反应的初期,反应温度越高,到达积碳量相对稳定期所需要的时间越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续,催化剂积碳量缓慢增长,并且表面碳的活性降低。催化剂的酸性和镍晶粒大小是影响其积碳性能的主要内在因素,而它们对积碳的影响程度受反应温度的影响,反应温度越高,催化剂表达酸性中心利于积碳的作用越小,小晶粒镍抑制催化剂积碳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994.
In the reaction of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to C2 hydrocabons under non-equilibrium plasma, methane conversion was decreased,but selectivity of C2 hydroxarbons was increased when using La2O3/γ-Al2O3 as catalyst. So the yield of C2 hydrocarbons was higher than using plasma alone. The synergism of La2O3/γ-Al2O3 and plasma gave methane conversion of 24.9% and C2 yield of 18.1%. The distribution of C2 hydrocarbons changed when Pd-La2O3/γ-Al2O3 was used as catalyst,the major C2 product was ethylene.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在甲醇、乙醇温和溶液中,氧化羰化一步合成不对称碳酸甲乙酯(MEC)反应。通过热力学计算考察了反应的可行性及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298.2K下主反应平衡常数为2.39×1080,说明此反应的可行性和程度均很大。实验发现在氧化羰化合成碳酸甲乙酯的过程中,不仅存在氧化羰化过程,同时也存在酯交换过程;含氮席夫碱(Schiff)的种类,甲醇和乙醇相对用量,反应温度和压力对碳酸甲乙酯(MEC)的合成均有影响。当以氯化亚铜(CuCl) 1,10 菲罗啉(phen) N 甲基咪唑(NMI)为催化剂时,摩尔比n(CuCl)∶n(NMI)∶n(phen)=1∶1.25∶1.25,在393K,2.4MPa,VMeOH∶VEtOH=2∶8,CuCl浓度为0.20mol L的条件下,反应2h,甲醇的转化率为44.3%,乙醇的转化率为22.3%,MEC产率为10.4%。与单纯CuCl催化剂相比,甲醇和乙醇的转化率分别提高17倍和9倍,MEC产率提高74倍。对氧化羰化反应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6.
Cr/MgO催化剂上乙腈和甲醇选择性合成丙烯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MgO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比较了这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详细考察了Cr/MgO催化剂的活性组份含量、焙烧温度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乙腈和甲醇选择性合成丙烯腈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Cr/MgO催化剂,当负载量3%时催化性能最佳,过高的负载量对生成丙烯腈的选择性影响不大,但乙腈转化率呈下降趋势,焙烧温度对生成丙烯腈选择性的影响不大,但经600℃焙烧的催化剂乙腈转化率最高,随着反应温度提高,乙腈转化率提高,而生成丙烯腈选择性400℃左右出现最高值,CO2-TPD表明,催化剂强吸附碱中心越多,越有利于乙腈和甲醇选择性合成丙烯腈反应,Cr/MgO催化剂中引入Na2O后,提高了乙腈的转化率,而生成丙烯腈的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997.
Clean liquid oxidation of aldehydes can be accomplished using solid catalyst in the presence of molecular oxygen at room temperature, which is a valuabl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998.
流动注射在线微柱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流动注射在线微柱分离 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铂的新体系。以α 氨基吡啶树脂作预富集试剂 ,以 2mol·L-1HCl + 0 .3mol·L-1NaClO4 混合液作洗脱剂。当进样体积为 15 .2ml,洗脱液体积为 0 .2 7ml时 ,浓集效率达 30倍 ,采样频率 2 8次·h-1。该方法检出限 (3σ)5 .2 μg·L-1,RSD为 1.4 % (n =11,1μg·ml-1铂 )  相似文献   
999.
螯合型高分子铑配合物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螯合型高分子铑配合物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的机理探讨潘平来,柳忠阳,王晓筠,黄茂开,袁国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1引言甲醇在铑催化剂的作用下,与一氧化碳反应羰基化为乙酸,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有机合成,反应。在为数众多的催化剂中,锗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00.
CO2+H2制含氧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卢振举  林培滋 《分子催化》1993,7(2):156-160
作为自然界中含有丰富碳源的CO_2,经过催化加氢制含氧化合物的研究,近年来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CO_2加氢制甲醇.从CO_2出发制含氧化合物其前景是诱人的,则可利用碳和氧得到化学品,二则减少了自然界中的CO_2含量,有益于环境保护.本文对Cu-Zn系和Rh-V系催化剂进行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