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194篇
综合类   10篇
物理学   2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研究了在柠檬酸 K2HPO4介质中,银(Ⅰ)催化抗坏血酸还原偶氮胂Ⅲ的褪色反应。考察了影响反应的条件,探讨了有关动力学问题,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银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9.35×10-11g mL,测定范围为0~0.04μg mL,相对标准偏差为2.6%,回收率在98.5%~101%。  相似文献   
122.
123.
偶氮胂Ⅲ与铜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4.
在pH=7.76的弱碱性溶液中,格拉司琼与偶氮胂Ⅲ反应生成具有两个明显正吸收峰的离子缔合物,最大和次大吸收波长分别位于648nm和60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44×10~4、1.01×10~4 L/(mol·cm),格拉司琼的质量浓度在0~4.4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方法可用于人体血液及药物中格拉司琼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5.
偶氮胂Ⅲ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分光光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溶液基本条件如酸度和离子强度等对偶氮胂Ⅲ-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在pH2.0条件下,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60mg/L;桑德尔灵敏度为0.15μg/cm2。采用平衡透析法、双波长法及摩尔比法测定了pH2.0时牛血清白蛋白对偶氮胂Ⅲ的最大结合数。结果表明有两类结合,第一类结合的最大结合数为30~40;结合常数约106mol-1L.  相似文献   
126.
Rh(Ⅲ)-DBC-偶氮胂络合物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 3.2的甲酸-甲酸钠介质中,Rh(Ⅲ)与DBC-偶氮胂生成络合物,于-1.04V(vs.SCE,下同)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谱波,峰电流与Rh(Ⅲ)浓度在2.5×10~(-8)~9.2×10~(-7)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1×10~(-9)mol·L~(-1)。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证明-1.04V处的极谱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Rh(Ⅲ)还原产生。电子转移数为3,络合物组成为Rh(Ⅲ):DBC-偶氮胂=1:2。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采用离子交换法分离干扰离子,用于标样中铑的测定,得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27.
钇(Ⅲ)-对乙酰基偶氮胂配合物与蛋白质的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蛋白质与钇(Ⅲ)-对乙酰基偶氮胂配合物的结合反应,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以钇(Ⅲ)-对乙酰基偶氮胂配合物为光谱探针,分光光度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在pH3.7~4.0 HAc-NaAc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钇(Ⅲ)-对乙酰基偶氮胂(AsA-pA-Y(Ⅲ))配合物发生作用,使配合物褪色。当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653 nm)为检测波长时,蛋白质(以人血清白蛋白为例)的质量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与配合物吸光度的降低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53=1.98×106L.mol-1.cm-1。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8.
稀土(La^3+,Pr^3+)在酸性条件下与DBS-偶氮胂发生配位反应,首先对光谱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法处理从而判断出只生成一类配合物,进而采用线性回归法计算配合物组成,摩尔吸光系数,表观稳定常数及配位体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在1mol.L^-1HCl介质中,La^3+、Pr^3+与DBS-偶氮胂形成M:L=1:3的配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399*10^5和1.1517*10^5L.mol^-1.cm^-1,表观稳定常数logβ3分别为15.36和15.34。  相似文献   
129.
测定电镀废水中痕量Cr(Ⅵ)的高灵敏光度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偶氮胂Ⅲ与Cr2O72 - 的褪色反应, 对含Cr6 + 电镀废水中痕量铬( Ⅵ) 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在硝酸介质中褪色反应具有高的灵敏度, 反应产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3 .9 ×106 L·mol - 1 ·cm - 1 。铬( Ⅵ) 含量在0 .0 ~40 .0 μg/L 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该法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的铬( Ⅵ) ,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0.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在磷酸介质中 ,铜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偶氮胂Ⅰ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 ,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 0~ 1 0 0 μg L ,检出限为 2 .79× 1 0 - 9g mL。该催化反应对Cu 为一级反应 ,表观活化能为 65 .6kJ mol,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 9.63× 1 0 - 4s- 1 。用于水样、电镀液和发样中铜 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为 0 .7%~ 4.7%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7.8%~ 1 0 4.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