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2篇
  免费   5506篇
  国内免费   10737篇
化学   16868篇
晶体学   946篇
力学   1868篇
综合类   494篇
数学   1521篇
物理学   12598篇
  2024年   196篇
  2023年   658篇
  2022年   764篇
  2021年   920篇
  2020年   672篇
  2019年   927篇
  2018年   623篇
  2017年   954篇
  2016年   955篇
  2015年   1105篇
  2014年   2103篇
  2013年   1754篇
  2012年   1589篇
  2011年   1785篇
  2010年   1780篇
  2009年   1793篇
  2008年   1789篇
  2007年   1606篇
  2006年   1679篇
  2005年   1621篇
  2004年   1482篇
  2003年   1332篇
  2002年   1095篇
  2001年   925篇
  2000年   642篇
  1999年   626篇
  1998年   466篇
  1997年   444篇
  1996年   367篇
  1995年   302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239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91.
首先采用溶液法在碳布上生长Co-MOF二维纳米片,通过高温退火和刻蚀后得到MOF衍生多孔碳纳米片。以Co-MOF衍生的多孔碳纳米片/碳布(CNS/CC)作为碳基骨架,采用电化学沉积法负载高活性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制备得到分级多孔结构的N-GQD/CNS/CC复合材料。组装成自支撑且无粘结剂的N-GQD/CNS/CC电极,当电流密度为1 A·g~(-1)时,其比电容高达423 F·g~(-1)。通过储能机制和电容贡献机制的研究表明,在碳纤维上原位生长的具有高双电层电容的CNS和表面负载具有高赝电容的N-GQDs之间相互协同作用,使得N-GQD/CNS/CC电极具有高电容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电极材料的高导电、分级多孔结构有利于电子的传输和电解质离子的扩散,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能快速充放电和具有优异的倍率特性。将电极组装成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为250 W·kg~(-1)时对应的能量密度达到7.9 Wh·kg~(-1),且经过10 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1.2%,说明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MOF衍生多孔碳纳米片复合材料是一种电化学性能稳定的具有高电容性能的全碳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992.
水/AOT/正庚烷微乳体系中磺酸根水化作用的FT—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水/琥珀酸(乙基已基)磺酸钠(AOT)/正庚烷微乳体系中磺酸根的水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由于微乳体系中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相互作用,S=O对称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体系中的加水量W0(水与AOT的摩尔比)由0.5增大至25时,磺酸根对称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峰由1051.39cm-1向低频移动至1046.15cm-1.同时,由于Na 的不对称作用,AOT分子中磺酸根反对称伸缩振动分裂成两个吸收峰,分别位于正215cm-1及1245cm-1附近,两个劈裂峰的距离及各自的峰面积均随体系中加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应用二阶导数、傅立叶退卷积及曲线拟会等分辨率增强技术可更清楚地反映出这个二重峰的变化情况.固体AOT分子中碳酸根反对称伸缩振动分裂的两个峰之间频率的差值约为42cm-1,形成微乳液以后,这两个峰的差值变小,W0为20时,这两个峰频率的差值逐渐减小到29cm-1,这些变化与磺酸根的水化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93.
Ⅲ-Ⅴ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合成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半导体科学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Ⅲ-Ⅴ族半导体纳米材料受垤广泛的重视。采取有机液相合成方法是制备Ⅲ-Ⅴ话半导体纳米粒子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合成Ⅲ-Ⅴ话半导体纳米粒子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94.
表面图案化磁性复合微球的原位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公正  夏慧芸  张颖  彭世杰 《化学学报》2007,65(18):2051-2056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AA)含量不同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P(NIPAM-co-AA)微凝胶, 并以其作为微反应器, 通过原位外源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微米级、表面具有图案化结构的SiO2-Fe3O4-P(NIPAM-co-AA)磁性复合微球. 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微球的表面结构与微凝胶的组成、Fe3O4和SiO2的沉积量有关. 在微球表面进行修饰, 可得到表面带有氨基等官能基团的磁性复合材料. 将这种功能化磁性微球用于识别生物大分子并进一步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DPD)方法模拟两平行平板间的双嵌段共聚物体系的介观结构. 模拟结果表明, 随板间距的增大, 体系分层数量的增加是不连续的, 在分层数量的增加过程中, 出现不规则结构的过渡区;聚合物链末端距随板间距的增大呈周期性振荡, 振荡幅度逐渐减小. 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层状结构转变点与分层数量之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层状结构转变点近似与共聚物链长的2/3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996.
《中国稀土学报》2006,24(6):648-648
由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承办,海南大学理工学院协办的第一届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学术会议于2006年11月5~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49个单位、香港地区(3人)以及美国(2人)、荷兰(1人)的专家学者总计10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录论文摘要101篇,其中大会邀请报告8篇、分会邀请报告12篇、口头报告36篇、张贴报告45篇。内容涉及到:新型纳米发光材料与新的纳米合成、组装技术;  相似文献   
997.
孙明明  张世超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2):1937-1942
采用多步电沉积法制备的三维多孔铜箔作为集流体、低温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的纳米Sn/SnSb 合金作为负极材料, 制备出一种新型三维多孔结构的纳米Sn/SnSb合金复合负极. 通过与普通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对比实验发现, 这种新型三维复合负极具有如下优点: 三维多孔网络结构提高了负极活性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的结合力, 使不含粘结剂电极的制备成为可能; 有效缓解了高容量负极活性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 提高了负极活性材料的循环性能, 当循环到第30周时, 普通负极剩余容量为初始容量的33%, 而三维复合负极剩余容量为初始容量的41%; 三维铜箔集流体的特殊结构为高容量负极活性材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导电环境, 使电极反应进行得更加完全, 从而获得了更高的电极比容量, 普通负极初始容量为480 mAh·g-1, 而三维复合负极达到了800 mAh·g-1. 纳米Sn/SnSb合金三维复合负极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结构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利用铝酸钠溶液碳酸化产生的沉淀, 经胶溶作用制备出纳米氢氧化铝溶胶的过程. 分析了铝酸钠溶液滴加到大量碳酸氢钠溶液中时发生的反应. 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表明, 在纳米氢氧化铝溶胶制备过程中, 从无定形氢氧化铝沉淀到拟薄水铝石的晶型转变过程是氢氧化铝沉淀胶溶时溶解再析出的过程. 将碳酸氢钠加入到苛性比为1.7的铝酸钠溶液中, 中和至苛性比为1.3后, 溶液诱导期中的紫外光谱显示270 nm处的Al(OH)3-6吸收增强. 经与含铝原子六配位的晶体紫外光谱对比后表明, 在铝酸钠分解生成氢氧化铝的过程中, 其铝的配位结构从四配位转化为六配位. 拟薄水铝石溶胶粒子的形貌与胶溶所用的酸和分散剂有关.  相似文献   
999.
以负载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PMBP)的纳米氧化铝为微柱吸附材料,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系统地研究了其在动态条件下对稀土离子Sc^3 、Y^3 和La^3 的吸附性能,并确定了最佳吸附及解脱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4.5时,分析物均可被上述吸附材料定量吸附;用0.5moL/L盐酸溶液可将吸附在微柱上的稀土离子完全解脱。本法对Sc^3 、Y^3 和La^3 的检出限分别为0.16、0.19和0.39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7%、3.2%和1.6%(n=9,C=0.5mg/L)。方法应用于植物标样中痕量Sc、Y和La的测定,其测定值与标样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000.
低熔点合金Sn-9Zn在无铅焊料中引人注目。然而,它与铜焊接的湿润性却很低,因此,它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在合金中添加1%的稀土(如La和Ce,稀土Y,纯P,Al,Mg及Ti元素)对Sn-9Zn合金与铜焊接时影响其润湿性、氧化性和凝固性有待检验。本文实验表明,添加Al和Ti对湿润性有害,添加Mg,Y元素有稍好的改善,而添加稀土和P却有明显的改善,其氧化性也随添加稀土而增加,而添加P影响不大,凝固的Sn-9Zn合金表面粗糙,而Sn-37Pb却很光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