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5篇
化学   174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61.
黄锦霞 《大学化学》1992,7(4):44-45
有机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实验课及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接触到一些轻纺及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制,例如织物整理剂(柔软剂、防水剂及乳化剂等等)。这些整理剂一般很少是使用单一化学结构的物质,以柔软剂或防水剂为例,它们是以有机硅为主体,由几种组份配制而成,只有当有机硅以极微小粒子状态存在,才能达到最佳整理效果。实验中采用乳化剂将有机硅分散于水相中制成乳状液,乳状液稳定性越高,则对织物的柔软或防水效果就越好。  相似文献   
62.
膜乳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乳状液制备技术,可以制备各种类型粒径的单分散乳状液。膜乳化过程所需能耗较低、条件温和,在食品乳状液、药物控释系统、单分散微球(囊)的制备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膜乳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3.
以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石蜡为油相(O),魔芋胶溶液为水相(W),采用W/O乳化法,在中性条件下添加硫酸钠制备魔芋胶微球。研究表明:在85℃反应5 h,当油水体积比(O/W)处于6~10时,微球粒径为0.120~0.330 mm;增加O/W比,可减小微球粒径;增加反应物浓度,可减少微球的溶胀度。对包裹牛血清蛋白(BSA)的微球进行体外释放表明,增加微球粒径、反应物浓度可以减缓药物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64.
沈芳  刘雄民  赖芳 《应用化学》2010,27(3):285-289
对筛选的假丝酵母菌株Candida.sp.GXU08所产脂肪酶催化15-羟基十五烷酸甲酯合成环十五内酯进行了研究,使用超声震荡将脂肪酶酶液分散到环己烷中,以此形成水/有机溶剂乳化体系,考察了不同因素对环十五内酯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环己烷乳化体系中,脂肪酶催化15-羟基十五烷酸甲酯合成环十五内酯的最适条件为:在40℃、180r/min的条件下,1g脂肪酶(pH=7.0)催化8mmol/L的15-羟基十五烷酸甲酯反应72h,单位酶活生成环十五内酯的最大质量为47.77×10-3mg,是在纯有机溶剂环己烷中单位酶活生成环十五内酯最大质量14.54×10-3mg的3.285倍。反应后的脂肪酶重复使用1次能大大提高环十五内酯的生成量。直接使用一定浓度的酶液代替酶粉催化合成环十五内酯具有转化率高、省时、节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5.
光敏共聚物P(St/VM-co-MA)自组装胶体粒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乙烯类光敏单体7-(4-乙烯基苄氧基)-4-甲基香豆素(VM)、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为共聚单体,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光敏性双亲共聚物P(St/VM-co-MA).在选择性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H2O)中对P(St/VM-co-MA)进行自组装,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激光光散射(DLS)表征了自组装胶体粒子的形态、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利用紫外光照使胶体粒子中香豆素基元发生光二聚反应,形成交联胶体粒子,并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跟踪其交联过程.用DLS研究了交联和未经交联胶体粒子的粒径和结构稳定性,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光学显微镜考察了胶体粒子的乳化、包覆性能.结果表明:交联和未经交联胶体粒子均具有乳化性,且在乳化过程中可实现对油溶性染料的包覆.胶体粒子交联后,粒径有所减小,结构稳定性、乳化性能、包覆性能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6.
长链脂肪酸魔芋葡甘聚糖酯及乳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非均相酰化法制备了四个系列的长链脂肪酸魔芋葡甘聚糖酯(KGME)。DTA图显示了葡甘聚糖酯的晶态结构变化,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了不同长度的酰链对葡甘聚糖酯晶态结构的影响。初步研究了葡甘聚糖酯在芳香烃及环烷烃两种水包油(O/W)乳液体系中其取代度与乳化力的关系。实验证明在水包油乳液体系中,取代度在某一范围的葡甘聚糖酯显示出较好的乳化能力,且在高盐浓度和酸性情况下,仍给出好的乳化作用。丁香油-水(O/W)乳液体系在室温下静置四个星期未发现破乳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67.
酶水解和脱磷对卵黄高磷蛋白高乳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黄高磷蛋白的乳化性尤其乳液稳定性比别的食品蛋白质高。蛋白酶和磷酸酯酶可使乳化活性和乳液稳定性明显降低,卵黄高磷蛋白的蛋白酶水解导致大肽链(高磷酸化核心区50~210个肽)和小肽链(N-端1~49个肽和C-端211~217个肽)裂解。不含小肽的肽不具备优异的乳化特性,蛋白质中一部分小肽在乳化特性中起着重要角色。换句话说,磷酸酯酶处理后,卵黄高磷蛋白中磷酸酯的静电排斥力对乳化性有显著影响,磷酸充分作用后的残基的这部分蛋白质对高乳化特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8.
:本文对近几十年来的以离聚体为基的两亲型高聚物水基微乳液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这类方法的特点,总结了影响相反转因素、影响微乳液性质的因素等。对水基微乳液的性能和应用前景等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9.
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和单体预乳化法分别合成了室温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微胶乳,研究了硅烷单体的添加和氧化反应对改性微胶乳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得到的硅丙微胶乳粒子大小与硅烷单体的种类.用量和添加顺序无关,平均粒径约为40-60nm.TEM照片显示出,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合成的硅丙微胶乳舡子由于内部存在交联结构而导致表面形状不规则,有“乳突”现象;而采用预乳化法合成的硅丙微胶乳粒径粗大,呈规则的球形,氧化后柱径从100nm以上减小到80nm左右,粒子表面出现“绒毛”现象,这是由于硅烷组分的水解反应受到抑制而使粒子内部的交联密度降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70.
重油掺水乳化分散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70年代以来人们研究和开发了油掺水乳化燃烧的新技术 ,包括油水乳化方法和高效表面活性剂的研制[1~ 3] ,并在燃油设备上使用了这一技术。此外 ,国内外学者对重油掺水燃烧技术的燃烧机理进行了较多的研究[4 ,5] ,对乳化重油分散体系性质系统实验研究较少。工业炉窑燃用掺水乳化重油效果的好坏 ,除了与其粘度、稳定性有关外[6,7] ,与乳化重油的分散相(水 )微粒大小也有很大关系。水在油中分散得越均匀 ,分散的颗粒越微细 ,其在燃烧过程中的“微爆”效果则越佳 ,雾化效果越好 ;并且 ,分散体系中分散相颗粒粒径与比表面积的大小也决定着分散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