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化学   212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单级A/O程序复合膜生物反应器(HSMBR)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了在低DO浓度下系统对有机物、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低DO浓度下,COD,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4%和92.8%.由于进水COD/TN比仅为2.01,则使得总氮平均去除率仅为69.4%,但是当系统亚硝化累积率从60.5%~67.1%提高到83.5%~86.4%时,系统总氮去除率提高了17.7%.另外,DO在0.5~1.0 mg·L-1时,TN去除率为69.4%,亚硝酸盐氮累积率在60.5%~89.5%之间,可见维持低DO浓度可以实现亚硝酸型同时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2.
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多个系列的类钙钛石(A2BO4)结构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系统地研究探讨了该类催化剂的晶体与光谱结构、缺陷结构、对NO和CO等小分子的吸附性能、对氧的吸脱性能及氧化还原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考察了上述多个系列催化剂对NO直接分解和CO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 发现Ni系A2BO4复合氧化物是NO直接分解的高活性催化体系, 特别是LaSrNiO4-λ催化剂具有很高NO的分解活性, 其活性高于文献报道Y-Ba-CuO/MgO的和Co系ABO3催化剂. 同时发现LaSrCuO4-λ具有较高的CO还原NO催化性能. 提出了在类钙钛石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NO分解和还原反应统一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 并比较了两个反应的异同点, 确认了氧空位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 并较深入的探讨了取代效应、过渡元素、稀土元素和结构效应对NO分解和CO还原NO反应的影响机制. 本文分析总结了作者在类钙钛石(K2NiF4)结构复合氧化物的固态物化性质及对 Nox消除反应的催化性能方面的基础性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用特征值-特征向量法对甲烷-空气燃烧时NOX生成的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简化,得到了仅由15个基元以应组成的简化反应模型。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较宽燃空比内与全面模型很好吻合,因而可望用于燃烧过程数值模拟时对NOX生成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内毒素的去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性以及革兰氏阴性菌脓毒血症时出现的毒性表现是与牢固结合在其细菌外膜中的一种大分子物质即内毒素密切相关的,文章主要介绍了内毒素的本质和它的危害,并根据该课题组在此领域多年的研究经验,介绍了内毒素的去除策略。  相似文献   
5.
垃圾衍生燃料流化床燃烧过程中HCl和NOx的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床总高为4040mm的变截面流化床中试规模装置内,研究垃圾衍生燃料(RDF)在气化和燃烧不同阶段中NOx和HCl的生成特性。含NaCl的垃圾衍生燃料在流化床内燃烧,燃烧低于640℃时,Ca(OH)2的脱氯效果比较好;但随着温度升高,烟气中HCl的体积分数迅速增长,但脱氯效果明显受到CaCl2化学反应平衡的限制。燃烧状况特别是氧的体积分数对NOx的生成影响比较大。含氮量高的RDF燃烧产生NOx的体积分数明显高于低含氮燃料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Ag+、Hf2+与Tl3+对Belousov-Zhabotinskii反应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研究TAg+、Hg’十与T13十对以Mh‘十为催化剂的B-Z反应的影响,观察这些Br’去除离子存在下的极投环行为,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研讨.按照FKN机理同,B-Z反应是受Br一控制的.1979年N。SZtiCZills将适量的Ag十加入B·Z反应系统,澳离子选择电极上振荡虽被抑制了,但拍电极上却出现频率更高的振荡问.由于Ag十与Bt一生成了AgBr沉淀,使系统的[Br则降至其临界值以下,因此,Noszticzius认为不可能是Br控制的,FKN机理不再适用.1981年K5rs。等人报导了能与Br一形成稳定配合物的Hg‘十与T户十对B-Z反应的影响[3]…  相似文献   
7.
氧化条件下NOx催化的甲烷均相部分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震  寇元 《物理化学学报》2002,18(11):1048-1051
考察了没有固体催化剂时NOx对甲烷气相氧化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强氧化条件下(O2/CH4=5),NOx对甲烷部分氧化制一氧化碳仍然有明显的催化活性.在CH4-O2体系中加入0.005%~0.2%的NO后,反应温度可降低200-300 ℃.在反应产物中还可观察到甲醛和乙烯,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它们的相对浓度.  相似文献   
8.
以聚苯乙烯-聚4-乙烯基吡啶(PS-b-P4VP)嵌段共聚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MF作为退火溶剂,以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为表征手段,研究了溶剂退火后期溶胀薄膜中溶剂的去除速度对于薄膜相形貌的影响,发现通过改变溶剂去除速度可以有效的调控薄膜中的形貌.当薄膜厚度为35 nm时,DMF的快速挥发会导致薄膜中形成以PS为分散相的反转柱状相结构,当降低溶剂的挥发速度时,薄膜中形成了以PS为分散相的环状形貌,当进一步减缓挥发速度时,薄膜中将形成台阶状的片层结构;然而当薄膜厚度为55 nm时,溶剂退火后期薄膜中形成的是以P4VP为分散相的正常柱状相结构,在相同溶剂去除速度条件下薄膜相形貌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9.
研磨作为4H碳化硅(4H-SiC)晶片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对4H-SiC衬底晶圆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金刚石磨料形貌和分散介质对4H-SiC晶片研磨过程中材料去除速率和面型参数的影响,基于研磨过程中金刚石磨料与4H-SiC晶片表面的接触情况,推导出简易的晶片材料去除速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磨料形貌显著影响4H-SiC晶片的材料去除速率,材料去除速率越高,晶片的总厚度变化(TTV)越小。由于4H-SiC中C面和Si面的各向异性,4H-SiC晶片研磨过程中C面的材料去除速率高于Si面。在分散介质的影响方面:水基体系研磨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较高,磨料分散均匀,水的高导热系数有利于控制研磨过程中的盘面温度;乙二醇体系研磨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小,磨料易发生团聚,增大研磨过程的磨料切入深度,晶片的材料去除速率提高,晶片最大划痕深度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0.
A series of Fe-Y zeolite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Fe loading were prepared by ferrocene sublimation under solvent and water-free conditions.The dispersion,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iron species on the Fe-Y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TEM and UV-Vis.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Fe-Y samples were measured in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with ammonia(NH3-SC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ron species on the HY zeolite support were mainly made up of isolated Fe3+ions,Fex Oy oligomers and a little amount of<3 nm spherical Fe2O3particles.Isolated Fe3+ions are predominating among all the Fe-Y catalysts.The sum of isolated Fe3+ions and Fex Oy oligomers took up more than 90%percent of total iron species on the Fe-Y till 10.0 wt%loading of 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