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型光敏剂叶绿酸f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光动力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主研发的新型光敏剂叶绿酸f与T24细胞共同孵育后,以650nm激光照射,通过MTT法检测光动力处理后T2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情况,同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488nm和405nm双波长激发,应用线粒体探针,进行叶绿酸f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叶绿酸f为浓度2.5,5,10μg/mL对T24细胞生长抑制率在光能量密度4J/cm2下为17.68%,49.35%和84.42%,在1J/cm2时为4.34%,37.42%和78.38%;流式细胞术显示T24细胞光动力处理后,凋亡率为(45.23±1.2)%,显著高于对照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504nm激发叶绿酸f发出的红光与488nm激发线粒体探针产生的绿光分布基本一致。实验证明叶绿酸f对T24细胞杀伤效果明显,主要是通过作用于线粒体,诱导细胞凋亡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离子交换与吸附》2021,37(2):183-192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多发肿瘤之一,在新发膀胱癌中约75%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标准治疗手段为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并在术后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然而,膀胱组织因其特殊的生理特性,导致排泄过程中,药物在膀胱内滞留时间短,使得膀胱灌注仅在短期内有效。近几年来,膀胱内腔灌注药物载体得到了发展,即通过导管将负载有药物的多种纳米载体材料输送到膀胱内腔中。纳米载体由于其合适的粒径、表面特性及与膀胱壁黏膜层的直接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延长药物在膀胱内腔的滞留时间,增加其在膀胱内壁组织的粘附性和穿透力,从临床应用角度讲,是安全的膀胱内药物递送方式,因而引起材料学界和临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这一类膀胱内腔给药载体材料进行系统概述,以治疗方法为分类依据,总结了目前多种形式的纳米粒子的治疗效果,还对这些纳米粒子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概括,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以期为材料的设计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个新的肿瘤相关基因-CYP2C 1 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色素P450 2C19(CY2C19)又称为S-美芬妥英羟化酶,它的两个突变型等位基因CYP2C19m1和CYP2C19m2是引起CYP2C19酶活性缺陷的原因,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ASA)对肺癌患者、膀胱癌患者及正常人进行了CYP2C19基因分型研究,以探索CYP2C19酶活性与肺癌、膀胱癌易患性的关系,经过对74例肺癌患者、50例膀胱癌患者和70例对照组的测定,发现肺癌组慢代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以常春藤皂苷元为起始原料,依次将28-羧基甲基化,23-羟甲基乙酰化得常春藤皂苷元-23-O-乙酰基-28-羧甲酯(2);然后将2的3-羟基进行糖化学结构修饰,合成了3种新型的常春藤糖苷衍生物(3~5),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2~5的体外抗人膀胱癌细胞(T-24)活性。结果表明:浓度为1×10-6 mol·L-1时,3~5的抑制活性均高于2,抑制率分别为(14.40±2.29)%, (11.92±3.30)%和(11.92±3.30)%。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膀胱癌患者尿液代谢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一种衍生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尿样代谢组分析方法.考察了样品预处理过程的提取溶剂、样品衍生化方法和气相升温梯度等分析条件,最终选择了丙酮为提取溶剂,V(MSTFA)∶ V(TMCS)=100∶ 1作为衍生化试剂.该方法线性良好(r2>0.9916);制样精密度RSD小于15%,回收率在80.4%~117.9%之间.本法已成功应用于膀胱癌患者与正常人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发现4种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离人胚胎肾细胞(HEK293)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l)基因序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了包涵体复性的MMP1;采用融合表达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A)的方法获得了可溶性的MMPl-TrxA复合蛋白,在TrxA蛋白和MMP1活性中心之间引入了一个肠激酶切割位点,通过酶切作用获得可溶性MMP1.明胶酶谱分析法对体外表达的MMP1和体内(尿液中)MMP1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rxA蛋白能够显著提高MMP1的可溶性,且可溶性MMP1的明胶降解活性是复性的MMP1降解活性的1.54倍,与尿液中的MMP1的明胶酶降解活性相当.因此,明胶酶谱法是一种有效的、高灵敏的MMP1检测方法,所表达的可溶性MMP1为小分子探针筛选提供了更可靠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积分球系统和光辐射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运用生物组织的光学模型,研究了4765,488,4965,5145,532nm激光及其线偏振激光辐照人膀胱癌组织的光衰减特性。结果表明在5个不同的激光波长范围内,KubelkaMunktwoflux模型下的人膀胱癌组织对不同波长的激光及线偏振激光的衰减特性是不同的,人膀胱癌组织对4765,4965,532nm激光及其线偏振激光的总衰减系数或有效衰减系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488,5145nm波长的激光及其线偏振激光的总衰减系数或有效衰减系数则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膀胱癌组织对532nm激光及其线偏振激光的总衰减系数或有效衰减系数均明显大于其他4个波长的Ar 激光及其线偏振激光的总衰减系数或有效衰减系数。在传输理论下人膀胱癌组织对5个不同波长的激光及其线偏振激光的总衰减系数均随着波长的增大而减小,人膀胱癌组织对4765,4965,5145nm波长的激光及其线偏振激光的总衰减系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对488,532nm波长的激光及其线偏振激光的总衰减系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核基质蛋白-22和液基细胞学在血尿患者膀胱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12月在兴宁市中医医院收集的10例膀胱癌疑似患者,分别进行尿核基质蛋白-22检查与尿液基细胞学检。观察两种检查下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尿核基质蛋白-22的敏感度为80.2%,液基细胞学的敏感度为72.1%,两组之间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核基质蛋白的特异度为71.6%,液基细胞学的特异度为98.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下患者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血尿患者的膀胱癌筛查中,尿核基质蛋白22作为诊断膀胱癌的新肿瘤标记物对患者创伤性较小,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诊断方法。而尿液基细胞学与核基质蛋白22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9.
《化学分析计量》2007,16(6):73-73
研究人员正在研发一种信用卡大小的微型检测设备,可以用来检测膀胱癌、肺癌和宫颈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