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1318篇
化学   2133篇
晶体学   68篇
力学   39篇
综合类   65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84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LaBO3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同时消除柴油机尾气炭颗粒和NO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制备了LaBO3(B=V,Cr,Mn,Fe,Co,Ni,Cu)复合氧化物.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氢程序升温还原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在同时消除柴油机尾气中炭颗粒和NO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制备的七种复合氧化物中,除La-V-O和La-Cu-O外,均形成钙钛矿结构.LaBO3钙钛矿型氧化物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LaCoO3≈LaNiO3>LaMnO3>LaFeO3>LaCrO3,在同时消除炭颗粒和NO的催化反应中,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其氧化能力直接相关.其中LaCoO3和LaNiO3样品对炭颗粒的氧化催化活性较好,在炭颗粒与催化剂松散接触的条件下,炭颗粒燃烧温度较低,分别为421和431℃,生成CO2的最大选择性高,分别为99.1%和99.7%,NO生成N2的转化率分别为17.2%和20.1%.  相似文献   
992.
CeO2-TiO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对CO氧化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Ce)/n(Ti)的CeO2-TiO2复合氧化物,对复合氧化物的物相结构、形貌特征、比表面积和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复合氧化物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Ce)/n(Ti)>0.10时,复合氧化物为无定形结构;n(Ce)/n(Ti)=0.10~0.30时,复合氧化物失去CeO2和TiO2各自的特征,形成CeO2-TiO2固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CeO2-TiO2复合氧化物本身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不如TiO2或CeO2的高,但Pd/CeO2-TiO2比Pd/TiO2或Pd/CeO2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3.
任丹  孙丽萍  赵辉  霍丽华 《应用化学》2008,25(11):1334-0
Sm1-xSrxCrO3;电导率;极化电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铈钴摩尔比为1:1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甲烷催化裂解实验,并用空气进行了催化剂失活/活化再生循环实验,利用XRD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铈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甲烷裂解和积炭选择性氧化都有良好的催化性能。600℃甲烷裂解转化率达到43%,并能在280min的时间内保持活性。用空气能有效地活化已失活的催化剂,并且再生前30min积炭可被高选择性(91%)地氧化为CO,通过控制再生过程中的空气流量可以将再生后期尾气中的CO和CO2有效分离,从而分别得到较高纯度的CO和CO2。XRD结果显示,多次裂解/再生循环过程,对催化剂晶体结构没有明显破坏。  相似文献   
995.
脉冲阳极电沉积制备锰氧化物涂层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阳极电沉积工艺制备掺杂的锰氧化物涂层电极, 并利用FESEM、SEM、XRD及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涂层电极的形貌、相结构及性能. 结果表明, 该方法通过脉冲参数的调整, 可获得优异的电催化性能与稳定性能的涂层电极. 当脉冲频率(f)为90 Hz, 脉冲通断比为1:2时, 具有较大的镀速, 获得较厚的涂层; 氧化物为独特的纳米线与近球状纳米颗粒共聚的网络结构, 不仅增加了电极的电催化活性, 而且有效提高了电极的使用寿命,加速寿命达到1635 h, 比直流阳极电沉积提高55.3%.  相似文献   
996.
通过三氯锗仿与抗坏血酸分子的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锗倍半氧化物,产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及UV光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实验表明合成物对小鼠S-180肿瘤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7.
Si-Ba-Cs-P复合氧化物催化的单乙醇胺分子内脱水反应极易受催化剂焙烧温度条件变化影响.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及氮吸附等技术进行表征.在550℃焙烧处理的催化剂,虽然单乙醇胺完全转化,但产品乙烯亚胺选择性却不到10%,催化剂中的物相组成主要为CsBa2(PO3)5晶相及Cs4Ba(PO3)6晶相,孔结构主要为介孔;在700~900℃焙烧处理的催化剂,催化剂酸性及BET比表面积明显下降,催化剂中的物相组成主要为α-Cs4P2O7晶相,孔径逐渐减小,虽然单乙醇胺转化率稍有下降,但产品乙烯亚胺选择性却有很大提高.当焙烧温度为800~900℃时,可在保证单乙醇胺转化率大于80%的前提下,得到高于76%的乙烯亚胺选择性.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共压-共烧结的方法制备了以NiO-La0.75Sr0.25Cr0.5Mn0.5O3-δ-Ce0.8Sm0.2O2-δ复合阳极为支撑、以Ce0.8Gd0.2O2-δ(GDC)为电解质、以La0.8Sr0.2Co0.8Fe0.2O3-δ(LSCF)-Ce0.8Gd0.2O2-δ(GDC)为复合阴极的单电池,在400~700 ℃范围内,以加湿天然气(3% H2O)为燃料气,氧气为氧化气,测试了电池的放电性能。利用XRD、SEM、EDX等手段对复合阳极进行结构、化学相容性、微观型貌和碳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符合阳极具有较好的化学相容性,且阳极和阴极具有较好的孔隙、孔道结构。EDX测试结果表明有少量的碳沉积。在600 ℃进行了电池的稳定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池在13 h的测试过程中功率无明显衰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复合阳极单电池在600 ℃得到最大电流密度,为215.49 mA·cm-2;最大功率流密度为44.85 mW·cm-2。  相似文献   
999.
段瑜  温贵安  许国勤  黄维 《无机化学学报》2008,24(10):1596-1603
通过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的“分子桥梁”作用,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把修饰后的寡聚芴分子键联到硅表面和铟锡氧化物(ITO)表面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循环伏安(CV)方法等的表征证实了通过硅烷偶联剂在硅表面和ITO表面嫁接寡聚芴分子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0.
用共沉淀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Mg/Al物质的量比为3),经一定温度焙烧后,得到“笼”状结构的复合氧化物,并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法(IGC)对复合氧化物和混合氧化物(氧化镁和氧化铝)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测得一系列探针分子在复合氧化物和混合氧化物上的保留时间,可计算出其吸附热力学函数(吸附自由能(ΔG?),吸附焓(ΔH?),吸附熵(ΔS?)),表面能色散组分(γSd)及复合氧化物的表面酸碱参数(KA,KD),并探讨了探针分子在复合氧化物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探针分子进入复合氧化物的“笼”状结构后,可以减小温度对探针分子吸附过程的影响。此外,计算出复合氧化物的表面酸碱参数KA=3.21及KD=21.02,定量地表明镁铝复合氧化物是一种两性偏碱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