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74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Low density and thin thickness are essential for electromagnetic (EM) wave absorbers. In this study, we fabricated a novel micro-tubular iron nanocomposite (MTIC) that composed of carbon microtubes and monodisperse iron nanoparticles (NPs). The bulk density of MTIC is only 0.35±0.04 g cm−3 due to its micro-tubular structure. The presence of iron NPs increased the magnetic loss significantly and therefore enhanced the reflection loss (RL) of MTIC/paraffin composite. The optimum thickness for the composite is 1.5-1.8 mm, with maximum bandwidth of 7.6 GHz for RL<−5 dB and 3.6 GHz for RL<−10 dB. 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cy at this thickness is 10-18 GHz. Because of low density and broad bandwidth at thin thickness, MTIC is a promising light-weight absorber for EM wave absorption or microwave shielding. This study will also provide new ideas for fabricating microwave absorbers with low density and thin thickness.  相似文献   
152.
袁毅  游镇宇  陈伟球 《力学学报》2021,53(8):2101-2116
弹性波超构材料是一种人为设计的周期结构材料, 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展现出重要而独特的应用前景. 根据需求主动或被动地调控弹性波超构材料的力学特性, 能够赋予其更强的适用性能. 其调控的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运用压电材料进行调控是一种方便、速度快、精度高、体积小且价格低的调控方式. 文章中首先简要地介绍弹性波超构材料、可调超构材料、压电材料和几种常用的分流电路的基本特性. 然后依据压电材料在弹性波超构材料中应用形式的不同, 将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中, 压电材料作为主体结构材料或主体结构的一部分组成材料; 第二类中, 压电材料主要以压电弹簧或压电片的形式贴附于主体结构的表面或内嵌在结构中, 作为激励器或/和传感器. 文章主要介绍两种类型弹性波超构材料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历史, 涉及带隙调控、波导、负折射、超传输、拓扑态、隐身以及外接分流电路等. 最后总结压电弹性波超构材料研究的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的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3.
A discussion between a biochemist and a theoretical chemist reviews the insights that quantum chemistry brings t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carcinogenicity. Limitations as well as successes of the theory are described.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orists and experimentalists in this complicated field is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154.
桑蚕丝素-RGD融合蛋白的固态结构及其细胞粘附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菊明  祝永强  李媛  励丽 《化学学报》2006,64(12):1273-1278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把含有短肽RGD的氨基酸序列连接到桑蚕丝素蛋白的结晶序列GAGAGS上, 通过调节DNA的聚合度, 合成了具有[TGRGDSPA(GVPGV)2GG(GAGAGS)3AS]n一级结构、不同分子量大小的桑蚕丝素-RGD融合蛋白, 并且通过在M9培养基中添加[3-13C]Ala的方法进行融合蛋白的稳定同位素标记. 13C CP/MAS NMR结果显示, 融合蛋白中的GAGAGS部分具有与天然桑蚕丝素结晶部分相同的分子结构, 即Silk I处理后为均一的分子结构, 而Silk II处理后为不均一的分子结构, 它包含了三种不同的结构成分. 另一方面, 通过对小鼠成纤维细胞BALB/3T3在不同蛋白材料载体上的粘附和增殖性能的测定结果显示, 融合蛋白对细胞的增殖性能与天然胶原蛋白相近, 但表现出了比胶原蛋白更好的细胞粘附性能. 该研究结果显示, 如果对该桑蚕丝素-RGD融合蛋白进行适当加工, 可能适合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5.
样品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密闭分解,加入硫酸至冒烟,冷却后制备成硝酸介质溶液,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La,Ce,Pr,Nd,Sm;用过氧化钠熔融分解,水提取沉淀分离,沉淀用硝酸溶解,使用ICP-MS法测定Y,Eu,Gd,Tb,Dy,Ho,Er,Tm,Yb,Lu。根据岩石标准物质的分析结果评价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方法检出限(6σ)为0.002~0.021μg/g,相对标准偏差(n=12)为1.2%~9.6%,方法可用于批量岩石中稀土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