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3篇
化学   13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在添加一定浓度的CuX(X=C l/B r)/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后,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于室温下只需暴露于空气中即可聚合形成PDMAEMA.通过一系列对比试验验证了该过程的催化氧化聚合特征,通过改变催化剂浓度与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利用气相色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该聚合过程的动力学和所得PDMAEMA的结构.结果表明,单体转化率与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过高或者过低浓度的CuX/PMDETA均无法催化该聚合过程,所得聚合物具有与普通线型PDMAEMA类似的化学结构.我们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机理以解释此现象.  相似文献   
93.
通过准确理论分析和计算提出了一种从短期蠕变断裂柔量测试和主组合曲线外推来预测老化玻璃态聚合物长期失效行为的普适对比态断裂蠕变法. 首先,从理论上推导出PMMA的对比态拉伸失效蠕变普适方程. 它成功地把对比态拉伸失效蠕变柔量同老化时间、温度、应力水平、平均生长维数及参数以K-W-W形式方程联系起来. 基于该普适方程,创建了一种有效预测PMMA失效行为、失效应变判据和失效时间等的新方法|又称为普适对比态断裂蠕变法. 实验结果证实预测到的不同老化时间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失效应变量、失效时间均同实验符合. 说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实用可行的. 此外,还讨论了普适对比态拉伸失效柔量对老化时的老化条件、失效应力和流动微区链组结构间的依赖性. 最后,从理论上分别定义了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移动因子、移动指数和时间-应力叠加原理方程,以及不同老化时间下移动因子、移动指数和时间-老化时间叠加原理方程.  相似文献   
94.
95.
用化学滴定、粘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苯乙烯含量对聚醚型聚氨酯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PUDGEBA)/聚苯乙烯(PSt)室温同步半-IPN's(简称SIPN's)体系固化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述所研究的体系中,苯乙烯含量的变化对凝胶时间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随苯乙烯含量的增加,凝肢时间明显延长。随苯乙烯含量的变化,两个组分固化反应反应速度最大值到来的时间可以相对提前或延后,甚至达到刚好同步。对上述体系两个组分固化动力学行为的计算机拟合结果表明:在转化率≤70%时苯乙烯的固化为扩散控制,呈现自动加速机理,反应级数为2.0;PUDGEBA的固化为自动催化机理,反应级数为3.0。  相似文献   
96.
采用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1-丁烯本体聚合,稀土β-成核剂经原位聚合的方法加入到体系,并考察成核剂加入量对产物聚(1-丁烯)的分子量和结晶性能的影响.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和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稀土β-成核剂加入量的增大,催化剂活性有所下降,聚合物等规度略有提高,而聚合的分子量显著提高,分子量分布变窄;聚合时成核剂的加入提高了聚(1-丁烯)的结晶性能,随着成核剂加入量的增多聚合物晶粒变小且尺寸趋向均一化,聚合物结晶度也得到了提高,当成核剂加入量为30 mg时,聚合物结晶度和熔融焓出现突变现象.此外,稀土β-成核剂的加入会改变熔融前聚(1-丁烯)中晶型Ⅰ’和Ⅲ所占比例从而影响聚合物的熔点,成核剂的存在也改变了晶型II向晶型I的转变速率,缩短了晶型转变周期.  相似文献   
97.
聚乙烯光引发交联过程中的表面光氧化和光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凝胶含量并利用红外-光声光谱和光电子能谱对光交联聚乙烯表面氧化程度和氧化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光交联过程中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表面光氧化加剧,氧化产物主要是氢过氧化物和含羰基的化合物.考察了预辐照和添加受阻胺型光稳定剂对聚乙烯光交联过程的影响,发现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降低光交联聚乙烯(XLPE)的表面氧化,但有些光稳定剂会降低XLPE的交联度.  相似文献   
98.
制备了香菇多糖羧甲基衍生物,再通过化学接枝方法利用共价键将羧甲基香菇多糖固定在氨基化聚乳酸基材表面,得到羧甲基香菇多糖化学接枝修饰的聚乳酸材料.此外,通过在氨基化聚乳酸基材表面进行羧甲基香菇多糖与壳聚糖的层层自组装,得到生物多糖层层自组装修饰的聚乳酸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测量仪、抗菌活性测试、溶血试验和血栓试验等方法对被修饰聚乳酸材料的表面性能和生物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2种表面修饰方法得到的羧甲基香菇多糖修饰的聚乳酸材料的亲水性、血液相容性以及对大肠杆菌抗菌活性得到改善.与化学接枝方法相比,经过羧甲基香菇多糖与壳聚糖层层自组装修饰的聚乳酸材料具有更好的亲水性、血液相容性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9.
首先,通过可逆加成-断裂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丙烯酰胺(AM)、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的共聚物(PAM-co-PDAAM-co-PNIPAM);然后,使PAM-co-PDAAM-co-PNIPAM与己二酸二酰肼(ADH)反应后,得到了具有温度和pH双重响应性的水凝胶.通过核磁共...  相似文献   
100.
溶液结晶制备聚乙烯/碳纳米管串晶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等温以及非等温溶液结晶法制备了聚乙烯/碳纳米管复合串晶(shish-kebab)结构.电镜结果显示,等温结晶1 h得到的聚乙烯/碳纳米管串晶(shish-kebab)结构kebab长度为30~140 nm,kebab间间距为35~80 nm.使用非等温结晶法得到的产物kebab长度为40~180 nm,kebab间距与等温结晶过程得到的相同.此外实验发现聚乙烯/碳纳米管shish-kebab结构生长过程中,kebab的生长与新的kebab形成是同步发生,直至结晶结束.将得到的聚乙烯/碳纳米管shish-kebab结构在对二甲苯中静置3个月,光学图像显示仍能保持良好的分散性.使用沸腾对二甲苯冲洗聚乙烯/碳纳米管shish-kebab结构以验证其稳定性,发现冲洗过程中虽然部分聚乙烯链溶解,但仍有部分聚乙烯链吸附于碳纳米管上,并在降温过程中重新生成shish-kebab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