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5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2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系统了解灌河口工业区污染场地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污染源及潜在的健康风险, 对16种优先控制的单体PAH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T-PAHs质量分数呈现冬季(3 971.7 ng·g-1)>秋季(3 506.5 ng·g-1)>春季(3 504.8 ng·g-1)>夏季(2 639.1 ng·g-1)趋势. 夏季(2+3)环PAHs占比最低(13%), 冬季最高(15%), 春秋季相同(14%). 不同季节单体PAH质量分数以中高环(4、5和6环)为最高, 低环(2和3环)最低. 判源结果表明春夏季煤和生物质、石油类燃烧排放来源特征明显, 冬季石油类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来源占主体, 说明主要污染源存在季节差异. 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 灌河工业区土壤PAHs质量分数处于中游水平. 根据加拿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河口工业区不同季节有13%~23%的土壤PAHs污染超过了安全值, 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72.
73.
74.
采用了一种针对针的放电结构,将其放置在一个高纯氩气的密闭腔室中,通过施加正极性的过电压产生可重复的大气压纳秒脉冲放电,并提出建立大气压放电的连续辐射模型来诊断氩气纳秒脉冲放电中的电子温度。实验利用电压和电流探头分别获取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图,其放电脉宽约为20 ns。通过消色差透镜、单色仪和ICCD等光学系统的组合来测量放电正柱区在不同时刻(0<t<20 ns)的时间分辨发射光谱。结果表明,放电中连续谱的强度随时间先增加(0<t<10 ns)后减小(10 ns<t<20 ns),但是氩原子的谱线强度则随时间的增加而一直增大。研究表明连续谱强度与电子密度成正相关,因而电子密度随着时间也是先增加而后减小,这与放电电流的变化规律是完全一致的。根据连续谱模型拟合得到放电过程中(0<t<10 ns)的电子温度为(1.4±0.2) eV。随着驱动电压的下降(10 ns<t<20 ns),电子温度逐步减小至0.9 eV。在0<t<10 ns中,激发态氩原子主要是由电子碰撞激发产生的,因而谱线强度随着电子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然后,随着电子温度的减小,Ar+2复合反应速率激增,导致电子与离子的复合过程主导产生激发态氩原子,即谱线强度继续增大。通过加入0.5%的水蒸气以获取OH的振转光谱。实验发现,OH(A)的产生机制使其偏离玻尔兹曼平衡分布,本文采用了双温的OH(A-X)光谱模型来考察气体温度。在放电过程中,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大约为400 K。此外,水蒸气的加入使得短波长的连续谱发生显著增强。光谱分析认为H2O在放电中能够解离产生H2,继而与氩原子的亚稳态发生能量转移生成激发态H2(a3Σ+g)。H2(a3Σ+g)将会自发辐射跃迁到排除态H2(b3Σ+u),同时发射短波长的连续谱。由于短波长的连续谱对电子温度(Te>1 eV)的响应较为灵敏,所以载气中少量的水蒸气将会对连续谱诊断电子温度带来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训练和学习是博弈中的一对统一体.博弈学习是通过降低博弈语境的不确定性来提高博弈收益,而博弈训练则是针对博弈学习的一种策略.训练者通过可信的信号传递来影响对手的博弈学习结果,改变受训者的信念,从而提高博弈收益.博弈训练的目标可分为事实隐藏和事实揭示.在使用博弈训练时,应遵循"利已、利他、可信、可辩"的原则,从全局的角度审视整个博弈环境,选择利己利他的训练方法,最终取得较优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6.
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金复合材料兼具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纳米金的良好导电性、生物亲和性及超疏水性等优点,广泛用于生物传感、生物功能材料、环境保护、微流控等领域.该文评述了常规实验室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金复合材料的两种主要方法及其在生物传感领域中的应用,并对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金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  相似文献   
77.
1,8-萘酰亚胺荧光单体的合成及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4-溴-1,8-萘二甲酸酐和N-甲基哌嗪为原料,合成了3种水溶性1,8-萘酰亚胺荧光单体,并以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它们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运用PM3方法对这3种化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进行了几何构型全优化.结构分析表明:基态下,3种荧光单体的环均处于同一平面,且体系为较大的共轭...  相似文献   
78.
酚类化合物在树脂XAD-4上吸附性能的QSP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密度泛函方法(DFT)在B3 LYP/6-311G**水平上全优化计算酚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结合疏水性参数logP、温度T与酚类化合物在树脂XAD-4上的Fre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常数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QSPR).经逐步回归筛选变量后,所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2及去一法(LOO)交互检验复相关...  相似文献   
79.
利用溶胶-凝胶法以及共缩聚反应合成得到了新型的Ti掺杂SiO2纳米管(TiSNTs)。然后,利用共沉淀的方法在该催化剂上负载了不同Mn含量的Mn/TiSNTs复合催化剂。当Si与Ti的物质的量之比超过5时,可以看到形成了很清楚的蠕虫状形貌。NH3-TPD(氨气程序升温脱附)测试结果显示掺杂到SiO2骨架中的Ti极大增强了催化剂的酸性位点而且提高了NH3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和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的活性。同时,H2-TPR(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测试结果显示Ti掺杂增强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和储氧容量。NH3还原NOx的SCR结果说明当Si与T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的时候,Mn/Ti(10) SNT催化剂显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在温度范围为135~325℃时NO转化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80.
在硫酸介质中,亚硝酸盐对溴酸钾氧化苯胺蓝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据此提出了测定痕量亚硝酸盐催化分光光度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 1.0mol·L-1硫酸溶液的用量为1.8mL;2 3×10-4 mol·L-1苯胺蓝溶液用量为1.5mL;3 0.02mol·L-1溴酸钾溶液用量为1.1mL;4反应温度为30℃。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2mg·L-1和0.2~1.0mg·L-1,检出限(3s/k)为4.6×10-6g·L-1。方法用于水样的分析,回收率在96.0%~10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6%~2.3%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