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984篇
化学   2081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71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148篇
物理学   2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经过酸沉淀分离、有机溶剂萃取和二步柱分离,从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HSN 221菌株的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了一种地衣素类似物.经ESI-MS测定,该物质的分子量为1062Da;经对酸解后甲醇酯化的脂肪酸的GC/MS分析可知,该物质含有3-羟基正十六烷酸残基;Q-TOF MS/MS的结果显示该物质具有GlnLeuLeuVMAspMeLeuIle的肽链,因此,该物质为甲酯化的n-C16-地衣素.  相似文献   
962.
以A106管材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小冲杆断裂试验,获得断后试样的最小厚度;在对试样断裂后的变形分析中,建立了试样厚度减薄率与温度的关系,规避了低温试验中载荷和位移测量不准确导致小冲杆能量转变温度不确定的问题。结果表明:基于厚度法可以准确确定小冲杆断裂试验的能量转变温度;小冲杆断裂试验后,试样最薄厚度的减小率与温度曲线关系呈现S型,有上平台、转变区、下平台三个典型区域;根据厚度减薄率与温度曲线关系可以得到小冲杆的能量转变温度。采用厚度法得到的小冲杆断裂试验的转变温度与能量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63.
以香草醛为原料,制备了连接十二烷基长链的硝基苯类光扳机S-(o-硝基-m-甲氧基-p-十二烷氧基苄醇)(VND),并通过酰胺化反应与PEG1000-NH2生成具有光响应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S-(o-硝基-m-甲氧基-p-十二烷氧基苄酯)(PEG-VND)。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证明了合成的结构即为目标产物。PEG-VND可以在水中自组装成胶束,通过马尔文粒径仪和透射电镜(TEM)测定胶束的粒径。用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研究胶束溶液随光照时间推移吸收光谱的变化。包载模型药物尼罗红后,检测PEG-VND对尼罗红的光控释放性质,结果表明:PEG-VND随光照时间的增加逐渐降解,尼罗红荧光发射强度逐渐减小,说明光照使得胶束解组装,释放模型药物。制备的快速光响应型控制释药聚合物胶束,具有潜在的生物医学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64.
木聚糖是潜在的重要可再生能源, 如何提高其降解效率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β-木糖苷酶是木聚糖降解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 按其水解机制可分为保留型与反转型酶. 目前虽然对于这两种催化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 但很少有工作从溶液环境的角度出发探究它们的差异.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对4 个典型的β-木糖苷酶进行了显式溶剂模拟研究, 详细分析了酶的催化氨基酸间的距离和质子供体氨基酸pKa值的动态变化. 结果显示, 反转型酶催化氨基酸间的距离约为0.8-1.0 nm, 大于保留型的0.5-0.6 nm, 与先前对糖苷酶晶体结构的统计分析结果一致. 令人意外的是, 保留型酶的质子供体通过与其附近组氨酸的相互作用, 其pKa在两个不同的高、低值之间交替变换, 使保留型酶的双取代反应得以发生; 而反转型酶的质子供体则由附近的天冬氨酸调节, 其pKa稳定在某个较高值, 这可能有利于其在反应pH值下获得水溶液中的氢离子, 进行反转型酶特有的单取代反应. 因此, 本工作加深了人们对β-木糖苷酶保留型与反转型水解机制的认识, 并为后续酶的理性改造与高效利用提供具有指导价值的结构与机理信息.  相似文献   
965.
固体纳米孔道作为一种高灵敏的单分子检测技术,由于其机械强度高、尺寸可控、易于阵列化集成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DNA,蛋白质以及聚合物等小分子的检测.具有矢量性特征的各向异性单个体在纳米孔道中的穿孔行为对具有空间限域效应的纳米孔道离子流特征信号具有显著影响.为解析单个体矢量性特征对纳米孔道分析的影响,本工作利用氮化硅固态纳米孔道,以单个纳米金棒为各向异性的单个体模型,实时观测了其在孔道中的迁移行为.研究发现当纳米金棒穿过纳米孔道时,产生两种不同阻断程度的特征电流信号,通过对电流信号事件的解析,实时获取了具有矢量特征的金棒所导致的两种特征过孔事件;进一步,建立了离子电流模型,分别对这两种各向异性的穿孔事件机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66.
马慧  马巍  杨哲曜  丁志峰  龙亿涛 《化学学报》2017,75(11):1082-1086
稳态循环伏安法具有简单、快速判别电极性能和估算电极尺寸的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超微电极的表征.但纳米电极由于尺寸极小,其表面形貌的细微变化对电化学行为有明显的扰动,从而影响纳米电极表征的准确性.结合电化学实验和有限元模拟,探讨了纳米电极尺寸、绝缘层半径和电极半径之和与电极半径之比(RG)和尖端孔道对稳态电流的影响.研究表明尺寸较小(r ≤ 80 nm)的纳米圆盘电极,由于反应速率相对扩散较慢,电极反应过程受动力学效应控制,使稳态电流曲线偏离半球形扩散控制的标准"S"型.此外RG值较小的纳米圆盘电极,物质到电极的传递被增强,使极限电流值增大.我们对内嵌式纳米电极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发现电极尖端孔道阻碍了电活性物质的扩散,削弱了动力学的限制,使极限电流值低于同尺度的纳米圆盘电极,伏安电流曲线呈现标准的"S"型.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电极尖端形貌与稳态电流的相互关系,加深了对纳米电极电化学行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967.
有机电化学是有机化学和电化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科学. 与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相比,有机电化学合成无需使用有毒或危险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具有反应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因而在药物、香料、染料和化纤等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中得到应用.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有机电合成作为一种绿色的化学合成技术而受到了化学工业界的广泛重视. 从本质上讲,有机电化学以电子为试剂,通过电子的得失实现物质的还原和氧化,即从工艺本身消除了污染的形成,是名符其实的“绿色可持续化学”.  相似文献   
968.
在综述现有硅烷热解反应机理的基础上,针对Ho等人提出的气相和表面反应机理,采用二维边界层反应模型和CHEMKIN软件,对水平单基片CVD反应器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拟合良好;通过改变硅烷进气浓度和进气温度,分析沉积速率的变化和各表面反应的贡献率,得到硅微粉再沉积过程随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使用上述机理模型,计算了硅烷流化床对应的操作温度和硅烷浓度条件下的沉积速率,与文献报道测量结果比较,误差在合理范围,表明该机理适用于硅烷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过程的CFD耦合模拟.  相似文献   
969.
紫外、近红外、多源复合光谱信息的银杏叶质量快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不同类型光谱信息用于银杏叶质量快速分析的适应性,收集了58个银杏叶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测定其黄酮及内酯类活性成分的含量作为定标和检验样本的因变量(y)值,测定各样品的紫外、近红外光谱及包含紫外、可见及近红外信号的多源复合光谱信息作为样本的自变量(x)值;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以及根据待测样本在自变量空间最近邻K个样本与待测样本间的相互关系去预测其因变量值的KNN保形映射(KNN-KSR)方法,建立银杏叶活性成分的光谱定量分析模型,比较各光谱模型下检验集样本实测值与模型值的相关系数(R)、均方根偏差(RMSEP)、平均相对误差(MRE)。结果表明PLSR方法所建立的三类光谱模型的各项指标均不及KNN-KSR方法、且其紫外光谱模型的结果极差;而采用KNN-KSR方法根据三类光谱信息预测银杏叶中黄酮、内酯类成分时,R基本能达到0.8、RMSEP分别小于0.05与0.025且其平均相对误差均在8%以下。采用KNN-KSR方法根据紫外、近红外及多源光谱信息均可实现对银杏叶中四类黄酮醇苷成分及三类内酯成分含量的快速分析,突破了现有工作只是基于PLSR方法、根据近红外光谱信息对银杏叶总黄酮醇苷进行定量分析的局限;利用紫外和多源复合光谱信息及KNN-KSR方法进行银杏叶中黄酮醇苷及内酯类成分的快速检测,为银杏叶质量分析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选择。多源复合光谱仪具有体积小、成本低,便携的优点,非常适合银杏叶药材现场采购的快速检测及后续产品的质量分析与监控。  相似文献   
970.
郑阳  许秀丽  纪顺利  袁飞  黄志强  杨丙成  张峰 《色谱》2016,34(5):512-519
利用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SPE-GC-MS/MS)检测技术建立了烟草制品中23种酯类香料的定量分析方法。样品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经NH2固相萃取柱(依次用甲醇和水活化)净化,用4 mL乙酸乙酯洗脱,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3种香料在20.0~500.0 μ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 0.996),检出限(LOD, S/N=3)及定量限(LOQ, S/N=10)分别为1.9~13.6 μ g/kg及6.3~45.3 μ g/kg,在1、1.5、2倍定量限的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62.1%~91.4%,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7%。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好,适用于烟草制品中23种常用酯类香料的快速筛查与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为烟草中酯类物质的检测开拓了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