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9篇
化学   91篇
物理学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水介质中吡咯的电化学聚合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扫描电位上限对循环伏安法制备聚吡咯膜性能的影响,吡咯在水溶液中于玻碳电极表面化学聚合的起始电位为0.58V,在聚吡咯(Ppy)修饰电极表面聚合的起始电位为0.55V,当聚合电位上限在0.80V以上时,Ppy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变差,同时,氧化电位过高将导致Ppy膜导电性能下降;研究了聚合介质对循环伏安法制备导电聚吡咯膜的影响,实时观察了吡咯(Py)聚合过程溶液中质子含量的动态变化,发现Py聚合伴随有质掺杂←→释放过程;结合Ppy膜的元素分析、ESR分析和IR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水介质中电化学聚合高导电性聚吡咯膜的条件。  相似文献   
52.
天然紫草萘醌类化合物与苯胺和苯硫酚的亲核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天然紫草萘醌类化合物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在没有还原剂和有还原剂存在下与亲核试剂的反应,合成了七个新的萘茜类衍生物。比较了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与合成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3.
聚苯乙炔立体结构与光致发光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有机金属铑、金属钨 /四苯基锡催化剂体系聚合苯乙炔 ,分别获得了高产率和高分子量的聚苯乙炔 .使用UV ,IR ,NMR ,GPC等分别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采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对聚合物荧光性能进行研究 ,详细分析了聚合物结构与荧光性能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发现 ,不同聚合物结构对聚合物荧光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规整性高的聚合物 ,将有较高的发光量子效率 ;聚合物规整性差 ,将可能导致多个荧光发光结构点 ,其荧光强度降低 .聚合物荧光光谱研究将对某些共轭聚合物结构的规整性分析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54.
运用Gaussian94W量子化学程序,对膦疏基配合物Ni2Ru(mp)3(Hmp)(PBu3^n)3三配位镍与钌部份的简化模型进行从头算研究,探讨配合物的电子结构,成键特征,电荷分布规律以及对Ni三配位的影响因素等。计算结果表明:在简化模型中存在着较明显的三配位Ni原子与Ru原子之间π相互作用,这种金属原子间直接的作用也许是三配位Ni(1)的结构的主要原因。其次,Ni(2)核部份的存在对该配合物  相似文献   
55.
激光诱导聚酰亚胺纳米微结构中分子链取向排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Nd:YAG偏振脉冲激光辐射聚酰亚胺薄膜,在其表面制得大面积纳米级周期性微线条,线条的周期性为200nm,线条方向始终平行于偏振激光束电场方向,线条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柱状结构.采用偏振反射红外光谱分别在平行与垂直纳米线条的方向上测试聚合物表面分子IR吸收光谱,结果发现,1722和1231cm-1处的吸收有明显的二向色性,表明微线条内聚合物分子链部分呈现取向排列,且聚酰亚胺分子链方向与微线条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56.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一维(1D)、二维(2D)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偏光显微镜(PLM)等研究手段对聚{11-[(4′-正庚氧基-4-联苯基)羰基]氧-1-十一炔}(PA-9,7)的本体相转变和相结构进行研究,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相结构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样品的相转变为近晶B相(SmB)近晶A相(SmA)各向同性态(Iso).在近晶B相中,侧链在层状结构中排列成具有六次对称性的准长程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57.
《发光学报》2021,42(3)
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探针由于其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佳的光稳定性在癌症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线粒体作为所有细胞共有的重要细胞器,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显示出明显的性质区别,因此可作为线粒体靶向AIE探针区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靶标。本文介绍了线粒体靶向AIE探针的设计方法、成像机理以及它们对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循环肿瘤细胞与白细胞以及癌细胞和相关细菌与正常细胞的区别成像。这些荧光探针在癌症诊断、手术导航、癌症治疗的效果评估和后续复发监测以及细胞污染评估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读者了解AIE探针在癌细胞识别方面的显著优势,激发开发性能更为丰富的探针材料和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生物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58.
化学,是一种致力于使功能与形式紧密结合于其中的构造艺术尝试.正因为分子的功能是最重要的,从药物的发现到新塑料、香水、染料等的发明,创造新的功能一直是化学所有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59.
我们报道利用叠氮基团与乙炔中间体(P2)的侧链端炔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实现双取代聚乙炔的后功能化(P3)的合成路线的设计和实验探索.其中聚乙炔前驱物(P2)由侧链带有三甲基硅乙炔的初级聚乙炔(P1)通过去硅化反应得到.P1由特殊设计的乙炔单体在WCl6-Ph4Sn催化作用下聚合得到.该单体有两个乙炔键,其中之一由三甲基硅封端.本文探索了两种合成路线,即"两步法"(目标聚合物P3从初级聚合物P1经由中间体P2得到)与"一锅法"(由P1一锅反应直接得到P3,中间体P2未经分离与纯化).实验结果表明"一锅法"更简便,且目标产物P3-1比两步法得到的产物P3-2具有更高的纯度与分子量.聚合反应与聚合物结构通过凝胶色谱(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60.
众所周知,过渡金属如卟啉中的铁与氧气的结合和反应对许多生物功能和催化氧化至关重要.在这些反应中,过渡金属一般含d价电子,并且金属被氧化往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反应步骤.近年来,氧气与d^0过渡金属化合物如Hf(NR2)4(R=烷基)的反应被广泛用来制备金属氧化物薄膜以作为新型微电子器件中的栅(门)绝缘材料.这篇专题文章讨论我们近期对这些反应以及TiO2薄膜形成的研究.在许多氧气与d^0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中,总是金属被氧化.然而,在d^0过渡金属化合物如Hf(NMe2)4和Ta(NMe2)4(SiR3)与氧气的反应中通常是配体被氧化.如-NMe2和--SIR3配体分别形成了-0NMe2和--OSiR3配体.反应机理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显示了微电子金属氧化物薄膜形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