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7篇
化学   164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51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48篇
物理学   1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构建了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及其对偶规划模型,用于求解工期模糊情况下的项目关键路径问题,克服了传统的正向和逆向递推方法中存在的计算繁琐问题.在模糊线性规划模型中,通过枚举不同α—cut值,利用一种基于区间数距离测度的模糊数排序法,改进了现有模糊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函数,计算出模糊总工期和所有可能的关键路径,解决了现有模糊线性规划模型构建中,未能同时考虑到工期模糊时关键路径可能会发生改变问题以及项目可能存在多条关键路径问题.在对偶规划模型中,通过对项目活动模糊时间参数基于α—cut重新定义,求解出活动的模糊时间参数,克服了已有模糊线性规划模型中要么仅能求出事项(节点)的模糊时间参数但未求出活动的模糊时间参数,要么求出了活动模糊时间参数但其最晚完成时间参数定义不正确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2.
设a_γ=(a,γ)和b_δ=(b,δ)是两个原像,且b■a.通过集运算,得到a_γ和b_δ关于occlusion运算能交换的充要条件,特别得到在δ■γ的情形下aγ和bδ能交换的充要条件,并给出正反两方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3.
杨妲  张龙力  刘欢  杨朝合 《化学学报》2021,79(5):658-662
通过对双齿膦配体的单P原子定向甲基化, 合成了两种离子型“叔膦-季鏻鎓Lewis酸”双功能配体L2和L3, 该类双功能配体分子结构中既含有与过渡金属配位的叔膦基团, 又含有具Lewis酸的季鏻鎓基团. 研究结果表明, 在合成气的体积比(CO/H2)为4∶1时, 双功能配体L2修饰的[Ir(COD)Cl]2催化剂高效催化烯烃的“氢甲酰化-缩醛化”串联反应, 1-辛烯的转化率为98%, 缩醛的选择性高达86%, 其催化活性好于同等条件下的Rh催化剂. 双功能配体L2与[Ir(COD)Cl]2原位构建的共催化体系的催化效果远优于Ir(I)配合物和季鏻鎓Lewis酸的物理混合; 同时还表现出较好的底物普适性. 此外, 由于双功能配体L2的高极性, 其修饰的Ir催化剂可以顺利实现与正己烷溶液的分离, 从而实现催化剂的回收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14.
根据静电场和极化原理,利用高压直流电源、不同形状电极、电机以及arudino单片机等器材,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可视化静电场分布的实验教学装置。实现了对现教学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装置所用不同形状电极产生静电场的直接观测,以同轴柱面电极为例,实验现象结果与Comsol模拟结果相符,并基于该实验装置开发了其虚拟仿真实验,有效辅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5.
按照现行"基础-综合-设计-创新"分类分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了与之相适的"层次化"虚拟仿真物理实验资源平台,并对应现有大学物理实验系列课程开展教学实施。在明确的课程要求及有效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下,通过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促进"虚实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在辅助实体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知识广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获得成效。  相似文献   
116.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9):2401-2408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在高温下工作,影响电池性能和结构完整性的因素众多,如何能够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准确地预测和优化电池结构与工作性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用COMSOL软件建立了单个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多场耦合有限元三维模型,考虑电化学反应、物质浓度、流体流动、传热和固体力学多物理因素共同作用下,探明了电池在工作阶段的气体摩尔分数、电流密度、温度和热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氢气和氧气的摩尔分数随着气体流动的方向逐渐降低;在电池空气入口处,电解质电流密度较大;电池温度分布不均匀并产生了较大的热应力。本文建立的SOFC多场耦合模型可为后续SOFC的研究提供分析方法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7.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苛刻,世界各国对发动机燃料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汽油组分中的烯烃含量逐渐被限制.作为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有效手段,正构烷烃的临氢异构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烷烃碳数相同时,具有多支链的异构体往往具有更高的辛烷值.因此,在正构烷烃临氢异构化过程中,提高多支链异构体的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Pt/SAPO-11作为双功能催化剂具有适宜的孔结构、温和的酸性和适度的加氢脱氢活性,在烷烃临氢异构化反应中表现出色,得到了广泛研究.已有文献报道中,通过添加第二金属改性可以调节双功能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其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为了提高异构产物选择性,特别是多支链异构产物的选择性,本文研究了Zn改性的Pt/SAPO-11催化剂在正辛烷临氢异构化中的反应性能,与未改性的Pt/SAPO-11催化剂相比,Zn改性的Pt/SAPO-11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二甲基烷烃选择性.通过动态合成方法合成SAPO-11分子筛,进而制备Zn改性的Pt/SAPO-11催化剂.XRD表征表明,Pt和Zn的引入基本没有引起SAPO-11特征峰改变,并且未发现Pt和Zn氧化物的特征峰,说明金属组分得到很好的分散.氮气吸附-脱附实验表明,随着Zn添加量的增加,载体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略有减少.NH3-TPD和吡啶红外光谱用于表征Zn的加入对催化剂酸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Zn的添加可以增加酸量,这是由于Zn的引入可以产生L酸性位;而随着Zn的增加,总酸量减少,这是由于过多的Zn覆盖了载体的酸性位.H2-TPR和H2-TPD表征发现,Zn的引入使得Pt在高温处的还原峰减小,说明Zn改变了Pt在载体上的位置,使其主要负载在分子筛外表面.由于Zn2+是阳离子并具有较小的离子半径,它可以作为竞争吸附剂,首先进入分子筛孔道从而抑制了Pt进入分子筛孔道.H2-TPD表明,Zn的引入使得H2的脱附温度逐渐降低,这与Zn增加了Pt的分散度有关;但是当Zn的添加量达到0.7%时,H2的脱附温度升高,同时溢流氢增加.以正辛烷为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高压微型反应装置中对一系列催化剂进行了评价,考察了Zn改性的Pt/SAPO-11催化剂和未改性的Pt/SAPO-11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未改性催化剂相比,Zn改性的催化剂在相同转化率条件下,异辛烷的选择性基本相同,但是二甲基己烷的选择性明显提高.当Zn的添加量为0.5%时,二甲基己烷选择性达到最大值,继续提高Zn的添加量,其选择性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未改性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正辛烷转化率.我们分析认为,由于Zn的添加促进了二甲基己烷的产生,而其具有较大的分子尺寸,在反应中存在扩散问题,影响了改性催化剂的异构化活性.本文工作表明,适宜的Zn添加量有利于提高二甲基烷烃的选择性,对于提高汽油辛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8.
金属-有机框架物在荧光识别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探究合成更为精确识别的物质,本文利用二羧酸配体(H_2PAIA=5-丙酰胺基间苯二甲酸)和硝酸铜通过溶剂调控合成了两例结构不同的铜基金属-有机框架物(MOFs){[Cu(PAIA)(H_2O)]·2H_2O}(1)和{[Cu_3(PAIA)_2(DMSO)(Pyridine)_(1.5)]}(DMSO:二甲基亚砜;Pyridine:吡啶)(2)。尽管由相同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构筑而成,但显示出具有显著溶剂导向特征的不同框架结构:配合物1为三维NbO型拓扑结构,而配合物2为二维sql型拓扑结构。正是由于这些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两个配合物的荧光识别性能和疏水性能展现出显著的不同。配合物1能够同时识别Pb~(2+)和Ag~+离子,而配合物2只能识别Pb~(2+),对Ag~+没有明显的信号响应。配合物1的疏水角85.06°比配合物2的52.71°有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9.
选择Keggin型12-磷钨酸(TPA)及其钠盐(Na TP)水溶液为亚相,用四(4-N,N-二乙胺基苯基)卟啉化合物(H_2TNPP)自组装膜为功能模板,釆用低成本的QLS法成功制备了2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H_2TNPP/TPA,H_2TNPP/Na TP QLS薄膜。薄膜结构、形貌及半导体性质测试发现:H_2TNPP分子在H_2TNPP/TPA,H_2TNPP/Na TP复合膜中均采取H-聚集模式,TPA亚相上H-聚集程度更大。而在纯H_2TNPP膜中其为J-聚集模式。3种薄膜表面均为纳米颗粒形貌,以H_2TNPP/Na TP膜表面颗粒均一,颗粒尺寸最小(~60 nm),H_2TNPP/TPA膜表面缺陷较多,颗粒尺寸最大(~150 nm)。薄膜导电性依次为H_2TNPP/Na TP(3.00×10-5S·cm-1)H_2TNPP/TPA(2.49×10-5S·cm-1)H_2TNPP膜(1.53×10-5 S·cm-1)。常温气敏测试发现:3种薄膜在30 s内对浓度小于1.88 mg·m-3的NO2气体都有响应,灵敏度依次为H_2TNPP/Na TP(43%)H_2TNPP膜(16%)H_2TNPP/TPA(4.5%)。具有最小颗粒尺寸和最高导电性的H_2TNPP/Na TP复合薄膜具有最高的灵敏度,并且对NO2检测限低至0.094 mg·m-3。显示出了非常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为制备低成本、高灵敏度、环境友好的快速室温NO2气敏器件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0.
施章磊  李维国 《计算数学》2017,39(2):189-199
本文通过引入支撑集捕获基数及MP广义逆,提出了一种用于稀疏恢复问题的矩阵广义逆硬阈值追踪算法,并在观测误差存在的情况下给出了算法在约束等距条件(RIP)下的收敛性.数值实验表明,算法不仅极大地减少了收敛所需迭代次数,且观测误差存在的情况下稀疏恢复是强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