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   44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采用由广义不确定关系得到的新的态密度方程 ,研究了Schwarzchild deSitter时空背景下黑洞宇宙视界的熵 .利用新的态密度方程 ,克服了用brick wall模型方法计算黑洞熵 ,在消除紫外发散需取截断的不完善之处 ,以此揭示了黑洞熵与其视界面积成正比这一内在联系 ,进一步表明黑洞熵是视界面处量子态的熵  相似文献   
32.
N-邻羟基苯基氮氧方酸与铬显色反应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 邻羟基苯基氮氧方酸与Cr(Ⅵ )的显色反应 ,在柠檬酸 柠檬酸铵缓冲溶液中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棕黄色水溶性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4 10nm处 ,ε值为 9.5× 10 3,线性范围为 0~ 75 μg/2 5ml。此显色反应可用于铬的光度测定 ,其结果与使用二苯基碳酰二肼吻合  相似文献   
33.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新信息优先原理,建立了以x~((1))(n)为初始条件的离散灰色预测模型,证明了灰色预测模型与离散灰色预测模型分别在初始值优化前后的等价性,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34.
推广了奇偶函数的概念,讨论关于奇偶性的两个定理及其在定(重)积分中的一些应用,某些经典的积分定理和一些已知的结论,均可作为其推论。  相似文献   
35.
<正>酰腙类配体及其某些金属配合物不仅是重要的化学试剂和有机中间体[1-2],而且具有杀菌,抗癌等活性[3],其多核及异核配合物具有特殊的催化行为和磁学性质[4],并在酶模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5-6]。羧酸类配体由于具有较多的配位原子、丰富的配位形式,可形成一维、二维或三维的配位聚合物具有结构新颖多变、性质广泛、功能独特等特点[7-8],含羧酸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成为酰腙类化合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6.
利用NaI闪烁体探测器组成的伽马射线探测系统和BF3正比计数管、3He正比计数管和ZnS闪烁体探测器组成的中子探测系统,研究了欧姆放电平稳阶段充入工作气体后对逃逸电子产生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欧姆放电平稳阶段充入工作气体严重影响了逃逸电子行为,充入的工作气体能有效抑制逃逸电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37.
采用双极脉冲和射频磁控共溅射沉积法在不同温度的Si(100)衬底和石英衬底上制备了富硅SiNx薄膜。在氮气氛中,于1 050℃下采用快速光热退火热处理,获得了包含硅量子点的SiNx薄膜。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Raman光谱、掠入射X射线衍射和光致发光光谱对退火后的薄膜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中出现了富硅Si—N键,表明薄膜为富硅SiNx薄膜;当衬底温度不低于200℃时,薄膜样品的拉曼光谱中出现了硅纳米晶的Si—Si振动横光学模,掠入射X射线衍射中出现了明显的Si(111)和Si(311)的衍射峰,证实了硅量子点的形成;发现存在一最佳衬底温度(300℃),该条件下获得的硅量子点的数量和晶化率最高;衬底温度为300和400℃的样品的光致发光光谱中均有3个可见荧光峰,结合拉曼光谱结果,用纳米晶硅的量子限域效应和辐射复合缺陷态对荧光峰进行了合理解释;由光致发光光谱计算出的衬底温度为300和400℃的样品的硅量子点平均尺寸分别为3.5和3.4nm。这些结果有助于优化含硅量子点的SiNx薄膜的制备参数,在硅基光电子器件的应用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Hg2+可以猝灭核黄素的荧光,碘离子(I-)可以与Hg2+形成HgI2,基于此,发展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增强法检测水中I-的方法。Hg2+加入后,核黄素在525 nm处的荧光被猝灭;继续在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体系中Hg2+被不断消耗,导致核黄素在525 nm处的荧光逐渐增强。该方法检测I-的线性范围在1-100μmol·L-1,检测限是0.4μmol·L-1;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2 min);对其他卤素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用于水中I-检测时得到了较好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39.
关于对称性的一个定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问题中存在某种对称性时,若能充分利用这一性质,常常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变难为易的作用.本文给出一个关于对称性的定理,以及它在定积分中的一些应用.某些经典的定积分定理和一些已知的结论,均可作为其推论.  相似文献   
40.
自1986年Gedye[1]和G iguere[2]等报道利用微波辐射促进有机反应的研究之后,微波技术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采用微波固相法合成酞菁化合物已有报道[3,4]。本研究小组以邻苯二腈和氯化铜为原料,采用微波固相法合成铜酞菁,其特点为反应速度快,收率高,污染少,且节约能源[5]。将合成的铜酞菁进行磺化,发现其磺化液有很强的荧光特性[6]。进一步研究得出,NO2-能使磺酸基铜酞菁溶液发生荧光猝灭,荧光强度和NO2-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4×10-7mol·L-1~1×10-5mol·L-1,检测下限3.01×10-7mol·L-1,且常见共存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