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782篇
化学   1344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214篇
物理学   67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解凤霞  张逢星  李珺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2):2106-2110
The thermal dehydration and decomposition kinetics of CH2(COO)2Cu·2H2O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non-isothermal method by thermogravimetry (TG) technique in N2. The iterative iso-conversional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activation energy Ea of dehydration and decomposition, and the most probable mechanism function G(α) 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the master plots method. The pre-exponential factor A was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Ea and G(α). Kinetic parameters (Ea and lnA) of dehydration were given as: Ea=139.79 kJ·mol-1, ln(A/s-1)=47.38. The mechanism function of the dehydration was G(α)=[-ln(1-α)]2/3,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CH2(COO)2Cu proceeds to completion by two distinct reactions. These two reactions overlap i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0.45<α<0.65). Kinetic parameters (Ea and lnA )of the first reaction of decomposition were: Ea=201.15 kJ·mol-1, ln(A/s-1)=52.29, and the mechanism function was G(α)=[1-α]-0.37. And in the second reaction G(α)=α+(1-α)ln(1-α), Ea=156.74 kJ·mol-1, ln(A/s-1)=39.58.  相似文献   
42.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 ,首次得到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 (C10 H10 N2 O4) ,1,10 菲啉 (C12 H8N2 ,简写作phen)与Dy(NO3 ) 3 ·3H2 O的配合物 [Dy(C10 H8N2 O4) (phen) (NO3 ) (H2 O) 2 ]·H2 O .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 1/c,晶胞参数a =1 5 2 4( 3 )nm ,b =1 10 18( 19)nm ,c =1 468( 3 )nm ,β =92 2 8( 2 )° ,V =2 4 63 ( 7)nm3 ,Z =4,μ =3 10 0mm-1,Dc=1 83 1g/cm3 ,F( 0 0 0 ) =13 40 ,R =0 0 3 14 ,wR =0 0 660 ,GOF =0 966.测试结果表明 ,该单晶结构为镝的 9配位配合物 ,其中一个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分子以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Dy3 + 三齿配位 ,形成两个稳定的共边五元环 ,一个 1,10 菲啉分子以二齿方式配位、一个硝酸根和两个水分子也同时参与配位 ,在空间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 ,而在配合物周围还有一个游离的水分子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43.
配合物[Fe(CTS)2]·5SO4·7H2O的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对Fe2+的吸附行为,并进行了条件优化,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合成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进而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利用TG-DSC分析,采用常用的22种机理函数,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拟合处理,求得了配合物主要分解阶段热动力学最可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E和A).  相似文献   
44.
龚波林  耿信笃 《分析化学》2003,31(8):923-927
采用一步种子溶胀聚合法制备了颗粒呈单分散的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南树脂,对其环氧基的组成比进行了表征,并以氨基葡萄糖为配基,首次制备了纯化粗品伴刀豆球蛋白-A(Ⅲ)(Con-A,Ⅲ)的聚合物基质的高效亲合色谱柱。配基在树脂上的键合量为8.2mg/g,对纯化后的Con-A(Ⅲ)的吸附量为13.4mg/g。使用该亲合色谱介质成功地从粗品Con-A中快速纯化了Con-A,电泳分析显示为一个主要的谱带,纯度从15%提高到95%。  相似文献   
45.
依据柱相比的热力学定义和反相液相色谱中溶质的计量置换保留理论(the stoichiometric dispheement heory of solute for retention,SDT-R),对反相液相色谱中固定相和流动相性质、温度对柱相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相的种类和配基的疏水性对柱相比影响较大,而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种类,特别是脂肪酸作为置换剂时,对柱相比的影响更大,而柱相比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此外,通过用27种小分子溶质对柱相比的测定,其logI和Z良好的线性关系,进一步证明柱相比是一个与溶质性质无关的常数。  相似文献   
46.
用双氧水绿色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30%的双氧水为氧化剂, 钨酸钠与含N或O的双齿有机配体(草酸)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 在无有机溶剂、无相转移剂的条件下, 研究了环己酮氧化制己二酸的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 用廉价的草酸为配体, 最佳反应条件为钨酸钠∶草酸∶环己酮∶30%的双氧水的物质的量比为2.0∶3.3∶100∶350, 在92 ℃下反应12 h, 可制得80.6%的己二酸; 用GC-MS跟踪了氧化过程中三种主要物质环己酮、己内酯及己二酸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提出了其主要氧化机理为环己酮首先经Beayer-Villiger氧化反应生成己内酯, 己内酯进一步氧化成己二酸.  相似文献   
47.
半制备型柱与饼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翔  张养军  耿信笃 《色谱》2002,20(2):133-136
 通过比较具有相同柱几何体积的半制备柱和饼的性能 ,发现在同样的条件下 ,用液相方法分离生物大分子时 ,在分离效率和蛋白活性回收方面 ,饼和柱的差异不大 ;由于饼中的填料较柱中的装填更为紧密和均匀 ,当流动相流速增加时 ,饼不仅反向压力上升慢 ,而且质量和体积负载也比柱高。该结果表明使用饼的分离不仅具有可与高效液相 (HPLC)媲美的分离效率 ,而且还具有中、低压分离的高柱负载 ,这有利于蛋白保持高的生物活性 ,为饼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在微波促进无溶剂条件下, 由N-甲基-2-甲基吡啶碘盐与取代芳香醛在哌啶作用下合成了一系列2-取代的吡啶半菁染料, 产物结构由元素分析, 1H NMR, MS, IR, UV得到确认. 该方法操作简便, 收率高. 在此基础上, 对N-甲 基-2-(p-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吡啶半菁染料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49.
淫羊藿根与叶活性成分的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细胞膜色谱法(CMC)筛选,并结合离体药理实验确定主要活性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比较了淫羊藿根与叶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差异性.色谱条件为Kromasil ODS 柱(150 mm× 4.6 mm.I.D )流动相甲醇-水(70:30,V:V);检测波长270nm。筛选发现淫羊藿根中的两个有效成分YYH-214和YYH-216对血管有较强的舒张作用,表明活性成分在CMC模型体系中的保留特性与药理作用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此色谱条件下淫羊藿叶未检测到这两种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0.
非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稀释复性过程中集聚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六交  梁长利  杨晓燕  刘莉 《化学学报》2007,65(24):2891-2897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阴极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高效凝胶排阻色谱法, 研究了非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在稀释复性过程中的集聚现象. 实验发现, 在整个稀释复性过程中, 没有蛋白溶菌酶集聚体沉淀产生. 当最终复性液中蛋白溶菌酶浓度小于4.0 mg/mL时, 复性过程中不会形成蛋白溶菌酶分子集聚体; 当最终复性液中蛋白溶菌酶浓度介于4.0~8.0 mg/mL时, 复性过程中会形成由非共价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蛋白溶菌酶二分子和三分子集聚体; 而当最终复性液中蛋白溶菌酶浓度大于8.0 mg/mL时, 复性过程中除了会形成二分子和三分子蛋白溶菌酶集聚体外, 还会形成四分子蛋白溶菌酶集聚体. 在此基础上, 结合文献, 对非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的稀释复性过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