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313篇
化学   406篇
晶体学   23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07篇
物理学   20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纳米结构TiO2/SiO2的逐层自组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逐层自组装方法在二氧化硅球表面交替组装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单分子膜和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膜,该复合多层膜经高温假烧后得到了核壳型纳米结构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复合颗粒.利用XRD,SEM,X射线能谱等对复合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 表明:二氧化肽在复合颗粒表面排列紧密、均匀,粒径在50nm左右,为锐钛矿型结 构.复合颗粒中二氧化肽的含量随组装层数的增加而均匀增加.  相似文献   
32.
超声波在实践中已被多方面采用,近年在化学领域中用于有机合成,已成为热门课题。由于在超声波作用下,体系中产生空穴作用,局部产生高温高压,所释放出的能量,足以使有机分子发生反应,从而促进了反应进行。如用于取  相似文献   
33.
四苯基卟啉在改性磷酸锆层间的插入及荧光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出于节约一次性能源的考虑,人们已经加大对太阳能等天然资源的利用,致力于模拟天然光合作用的研究[1 ̄3],而光合作用中的捕光复合物又称为光子天线。光子天线中往往存在一种或几种猝灭剂,猝灭剂吸收光子后产生激发态的能量可以在不同分子或者同一分子的不同生色团之间转移,转移出能量的一方为能量给体,另一方为能量受体。  相似文献   
34.
本文对近十年红外光谱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偏最小二乘法,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等化学计量法在定量分析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反射、探针、漫反射等技术的发展拓宽了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领域。固体、液体、气体均可计量的优势更加突出。实现了单一物质,二元或多元物质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35.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间接电氧化法合成的二甲砜及反应物二甲亚砜进行了分离分析。研究了分离二甲砜、二甲亚砜的最佳条件,内标法定量。两种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在2-30μg,且有较好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36.
本文运用原子簇化合物键价计算公式 ,对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成键情况进行了分析 ,利用金属键轨道数 ,价非键轨道数和金属配体成键轨道数计算簇合物价轨道总数 .计算结果表明 :簇合物价轨道总数与金属键轨道数成线性关系 ,BT=9N -Bn.对于一般簇合物其价轨道总数与Lauher的EHMO计算结果 ,与唐敖庆的结构拓扑规则一致 ,对于反常的高核簇合物其价轨道总数与按化学式计算的 1/ 2VE相吻合  相似文献   
37.
李亚娟  宋会花  王继业  韩占刚 《化学学报》2007,65(21):2401-2404
合成了锌(II)与3,4-吡啶二羧酸和1,10-邻菲啰啉形成的配位聚合物[Zn(PDC)(phen)]n (1) (H2PDC=3,4-吡啶二羧酸, phen=1,10-邻菲啰啉),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 测定了晶体结构. 该聚合物属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a=0.77136 nm, b=1.9757(4) nm, c=1.0680(2) nm, β=95.36(3)°, V=1.6205(6) nm3, Z=4, Dc=1.683 Mg/m3, Mr=410.68, F(000)=832, μ=1.55 mm-1, 最终偏离因子R1=0.0608, wR2=0.0967. 该化合物中Zn原子与来自两个PDC的三个羧基氧原子, 另外一个PDC的吡啶氮原子, 以及phen的两个氮原子配位, 形成的ZnN3O3八面体通过PDC桥联形成二维层状网络结构. 此外还研究了该聚合物的热性质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8.
Fe(OH)2悬浮液在EDTA作用下氧气氧化生成δ-FeOOH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in the presence of trace EDTA, the formation of δ-FeOOH was studied by the rapid oxidation of Fe(OH)2 suspension with O2. The structural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various techniques such as XRD, FTIR and TEM. γ-FeOOH and (δ-FeOOH) formed simutaneously in the early period of oxidation. But as the rate of mass transfer was in equilibrium, trace (γ-FeOOH) vanished gradually. Accordingly, pure phase δ-FeOOH was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 critical amount ratio K of EDTA to Fe2+ was verified.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eactivity, rate of the oxidizing agent and pH of the initial medium we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pure phase (δ-FeOOH). Under the auxiliary effect of EDTA, the reactivity of O2 was nearly improved to that of H2O2. And the process of the oxidation that Fe(OH)2 suspension was oxidized by O2 under that condition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9.
利用密度泛函和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方法对BrO与CH3SH反应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 在B3LYP/6-311G (d, p)水平上对反应势能面上的各驻点进行几何构型的全优化; 振动分析和IRC计算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和相互连接关系; 计算得到了各反应通道的活化能, 并进行了零点能校正. 计算结果表明: 该反应存在7个反应通道, 其中生成CH3S+HOBr和CH3SO+HBr的通道为主要反应通道. 通过对反应过程中部分驻点的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首次发现了接近平面的四元环状过渡态, 从而拓展了原来对环状结构过渡态定义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0.
芹菜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和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碱溶酸析法,成功地提取了芹菜中黄酮类物质。经HCl-镁粉反应和红外光谱鉴定,提取物为黄酮类物质。另外,利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对芹菜的叶和茎中的总黄酮分别进行了测定,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0.19mg/g,3.064mg/g。同时讨论了时间及色素对测定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显色时间在40min内稳定,色素引起误差为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