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89篇
化学   650篇
晶体学   5篇
物理学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焙烧温度对合成低碳醇用Cu/Mn/Ni/ZrO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合成低碳醇用Cu/Mn/Ni/ZrO2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产物分布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催化剂在较低的温度下焙烧,低温下反应液相产物的分布符合S-F方程;反应温度升高时,液相产物中主要是甲醇和异丁醇;在高温下焙烧的催化剂,其催化活性较低,但即使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异丁醇在液相高级醇(C2+OH)中也是主要的产物.结合其他的一些反应结果与XRD,BET,TPR及EXAFS等表征结果,认为焙烧温度使催化剂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催化剂对合成低碳醇反应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2.
采用无机盐作为前驱物,利用溶胶凝胶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制备出大孔、高比表面纳米级TiO2超细粉。详细考察了初始水凝胶pH值对TiO2超细粉形貌、晶相、颗粒大小、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等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当在酸性环境中,所制得的TiO2超细粉的比表面积随着pH值的减小而增大;而在碱性环境中,则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TiO2超细粉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由pH为6.5时的SBET=142.2m2·g1,VPN=0.45cm3·g1,增大到pH值为13.0时的SBET=425.6m2·g1,VPN=1.79cm3·g1,且颗粒分布均匀狭窄,颗粒间的三维网络织构更为规整清晰。  相似文献   
33.
用CuO/γ-Al2O3催化剂同时脱除烟气中的SO2和NO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用CuO/γ-Al2O3催化剂同时脱除烟气中的SO2和NO,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SO2对CuO/γ-Al2O3的催化活性均具有双重影响.新鲜催化剂和硫化催化剂上最适宜的脱硝温度分别为250~300℃和300~450℃,最适宜的n(NH3)/n(NO)约为1.2.烟气中的氧可大大提高CuO/γ-Al2O3的脱硫脱硝活性.综合考虑吸附硫容和NO脱除率,CuO/γ-Al2O3同时脱硫脱硝的最适宜温度为350~450℃.温度和SO2在高温区对CuO/γ-Al2O3活性的影响源于两者对NH3氧化活性的改变,高温下CuO/γ-Al2O3的活性下降是因为NH3氧化加剧;SO2通过使催化剂硫化生成硫酸盐来抑制NH3氧化,从而提高CuO/γ-Al2O3的活性.吸硫饱和的催化剂可于5%NH3中还原再生,再生后其硫容较初始时降低,但其活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4.
应用火焰光度检测器与氢焰检测器偶联技术,通过对模拟蒸馏法的拓展,利用气相色谱仪同步测定了煤基油品的硫分布、沸点分布和总硫含量。结果表明:油品测定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均较好,沸点分布、硫分布和总硫含量的最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7%、1.01%和2.51%。本方法需要样品量小,操作简便,比较适合于实验室煤基油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5.
介绍了由CO2+H2合成C2+烃的几种复合催化剂体系的研究进展,比较和评价了复合催化剂体系的活性和选择性及对C2+烃类生成的影响。着重于复合催化剂体系对C4+烃的生成及产物分布的影响并简述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6.
纳米级TiO2粉体的制备研究——Ⅱ.絮凝剂及其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溶胶-凝胶-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制备纳米级TiO2超细粉,详细考察了不同絮凝剂及其浓度对TiO2织构和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强碱溶液作为絮凝剂,浓度为5 mol·L-1是制备大孔高比表面TiO2超细粉较为适宜的条件。  相似文献   
37.
利用微波辅助溶剂热法合成了In-Si 共改性的TiO2 光催化剂. 粉末X 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Raman)光谱、N2吸脱附(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PL)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实验表明,尽管掺杂和改性后TiO2结晶度略有降低,但不影响光催化剂锐钛相的形成. Si 掺杂入TiO2晶格使颗粒变小,比表面积变大. In 不能进入TiO2晶格,在TiO2表面形成了In2O3. 罗丹明B(RhB)降解实验显示,In-Si 共改性TiO2表现出很高的紫外和可见光催化活性,Si:In:Ti 的摩尔比为0.03:0.02:1 的样品(IST-2)光催化活性最高,紫外光下3 min 即可将RhB降解完全,可见光下120 min RhB降解率为97%,这是由材料的高表面积,In2O3-TiO2复合半导体之间高效电荷转移及染料敏化等共同作用所致. 对于苯酚,光催化降解则相对缓慢,700 min内尚不能降解完全.  相似文献   
38.
碳热还原制备不同形貌的碳化硅纳米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硝酸镧和表面活性剂为调控剂,通过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反应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碳化硅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散射能谱对所制备的碳化硅纳米线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所制备的碳化硅纳米线均为立方结构的β-SiC,分别具有直线状、竹节状和链珠状、分枝状等不同形貌。金属催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对碳化硅纳米线的结构和形貌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9.
MnCl2-H4SiW12O40/SiO2催化氧化二甲醚制取甲缩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H4SiW12O40/SiO2杂多酸催化剂,分别使用MnCl2, SnCl4和CuCl2对其进行修饰,并在常压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催化剂对二甲醚选择氧化制取甲缩醛的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MnCl2修饰的H4SiW12O40/SiO2催化剂的活性和甲缩醛选择性均高于SnCl4和CuCl2修饰的催化剂. 进一步考察了不同MnCl2含量及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在MnCl2含量为5%, 反应温度为593 K时, MnCl2-H4SiW12O40/SiO2催化剂的活性和甲缩醛选择性最佳,二甲醚转化率为8.6%, 甲缩醛选择性为36.3%. 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 MnCl2与H4SiW12O40相互作用并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上. 用红外光谱研究了MnCl2-H4SiW12O40/SiO2催化剂的结构,发现改性后的催化剂基本保持了杂多酸的Keggin结构. NH3程序升温脱附结果显示, MnCl2的加入较明显地降低了催化剂的酸强度和酸中心数目.  相似文献   
40.
形貌、晶粒大小不同的ZSM-5分子筛的表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3种不同形貌、晶粒大小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和催化性能的研究.用XRD、SEM和NH3—TPD等方法对ZSM—5分子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小品粒分子筛的结晶度优于大晶粒分子筛,其酸性随着晶粒的减小而增强.对于MTG反应,ZSM—5分子筛酸性、晶粒大小和晶体形貌等因素对其催化活性产生显著影响.小晶粒的ZSM—5分子筛更有利于C5 和C9 的生成,而大晶粒的ZSM—5分子筛对对二甲苯的选择性高.TG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上积炭覆盖酸性中心是导致催化失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