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9篇
化学   13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81.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杜春芳  方光荣 《化学教育》2007,28(3):54-55,56
从培养高素质化学创新型人才出发,对当今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实验内容选择及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据此提出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该朝着综合化、发展化、生活化以及绿色化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82.
二茂铁-钼磷酸混合价化合物的室温固相合成与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种具有非线性光学性质的二茂铁-多金属氧酸盐混合价化合物 [Fe(C  相似文献   
83.
84.
85.
高固含量聚合物乳液流变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多年来,如何提高乳胶产品固含量一直是乳液制备工作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对于传统乳液而言,高固含量具有更大的分散相体积分数,甚至达到70%(wt)以上。因此,高分散相体积分数状态下的流变性能一直成为高固含量乳液制备过程中的瓶颈。粒子尺寸及其分布在粘度控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单分散体系、多元分散体系和宽粒径分布体系三个方面,详细评述了近几年高固含量乳液流变研究领域的数学建模和实验研究。并对高固含量乳液流变性能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
以苊为原料,经硝化、氧化、缩合和取代反应合成了以萘酰亚胺作为分子荧光基团,脲作为识别基团的新型荧光化学传感器分子——N-{4-[6-硝基-1,3-二酮-1H-苯并[de]异喹啉-2(3H)-基]苯基}-N′-苯基脲(1),其结构经1HNMR和IR表征。运用荧光滴定法测试了1对阴离子(F-,Cl-,Br-和I-)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1对F-具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87.
酰肼类的衍生物是制备光学纯螺二酮的一种重要手性拆分剂, 因此, 对酰肼类衍生物结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对手性拆分剂R-(+)-α-苯乙胺基草酰肼进行了拉曼光谱测试分析, 并对主要的谱峰进行了归属, 进一步证实了它的结构。  相似文献   
88.
以双夹板形的笼型倍半硅氧烷(DDSQ)和叔丁基氧羰基(Boc)保护的C2-对称双脯氨酰胺为底物,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和脱Boc反应,制得主链含DDSQ的C2-对称双脯氨酰胺手性聚合物催化剂;对其化学结构、分子量及热失重性能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聚合物催化剂应用于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探讨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产物均具有较高的产率和立体选择性,且该催化剂便于分离纯化,循环使用6次后催化活性未见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9.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是一种集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无需标记等优点的传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检测、基因测序和标志物检测等领域。基因测序的费用、灵敏度和精度是该检测技术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开发新型的纳米孔材料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段。本文从纳米孔材料的选择和设计角度出发,综述了三种不同的纳米孔,即蛋白质等生物纳米孔、固态纳米孔和新型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比较了生物纳米孔与固态纳米孔的差别。本文也重点阐述了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实验和模拟研究进展。最后,对纳米孔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0.
如何提高乳胶产品固含量及其性能一直是乳液制备工作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乳液聚合中可以使用各种乳化剂,也可不用乳化剂,但都必须使乳胶粒子表面具有亲水性即表面活性,因此,乳液聚合中的原理与技术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使乳胶粒子表面具有亲水性即表面活性技术。各种研究表明,采用不同乳化剂和表面活性技术所制备的乳胶性能差别很大,合适有效的表面活性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聚合物乳液的性能,还可以缩短反应时间,简化制备工艺。本文详细评述了近几年来高固含量乳液聚合中常规乳化剂、可聚合乳化剂、复合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单体及其与之相应的表面活性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高固含量乳液乳化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