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108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pH 7.8~ 9.5的硼砂缓冲溶液中 ,在CTMAB的存在下 ,钴 (Ⅱ )与新显色剂 (2 胂酸基苯基偶氮 ) 8 氨基喹啉 (o APAQ)反应生成蓝绿色络合物 ,在 610nm处有吸收峰。显色剂本身在此条件下的吸收峰位于 4 5 0nm处 ,对比度 (Δλ)达 160nm。显色反应须在 70~ 80℃的水浴中加热 10min完成 ,可稳定至少 12h ,对常见的共存离子作了干扰试验 ,将此反应用于维生素V12 注射液及废水中微量钴的光度测定。经试验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满意  相似文献   
52.
微波辐射下一步合成吡啶和吡喃衍生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吡啶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 ,用作药物和农用化学品如herbicides[1 ] 。有些吡啶衍生物具有荧光性质 ,已被用于液晶工业。一些 2 氨基 4H吡喃具有光化学活性[2 ] 。多取代的四氢吡喃还是许多天然产物的基本结构单元[3] 。 4 芳基四氢吡喃可以转变成吡啶衍生物 ,后者是药物上重要的钙离子通道调节剂[4~6] 。自从SakuraiandMidorikawa[7] 于 1 968年第一次报道在醋酸铵存在下丙二腈与α、β 不饱和酮反应得到吡啶衍生物以来 ,丙二腈与α、β 不饱和酮反应用于吡啶和吡喃衍生物的合成已愈来愈引起人们兴趣…  相似文献   
53.
半导体光催化是一种利用半导体将太阳能转换为高能化学能的绿色技术,在可再生清洁能源生产和污染物修复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非金属半导体,因其制备工艺简单、来源丰富、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可见光吸收范围及特殊的电子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一般常用氮源前驱体如二氰二胺、三聚氰胺等...  相似文献   
54.
芳醛与环戊酮或环己酮在碳酸钠水溶液中, 用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法合成 α,α'-双亚苄基环烷酮, 反应在0.5~7 min内完成, 产率高达80%~99%, 后处理极为简便, 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合成.  相似文献   
55.
采用超声辅助湿法合成的方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与碳纳米管(HAp/MWNT)无机复合纳米材料,并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上。研究了细胞色素c(Cyt c)在该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表面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修饰材料对细胞色素c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其氧化还原峰峰差(ΔEp)为78 mV,式电位为15mV。在6.0×10-7-5.0×10-5mol/L浓度范围内,Cyt c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下限为3.0×10-7mol/L。关键词:细胞色素c;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HAp/MWNT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6.
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合成苊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惠琴 《合成化学》2002,10(1):93-94
研究了在铬酸酐、冰醋酸和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存在下苊的氧化反应,较温和的条件可高产率地得到苊酮。  相似文献   
57.
[2+2]环加成反应是对C60进行化学修饰的重要反应之一, 重点从[2+2]环加成的典型反应、主要试剂及反应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方法, 对2,5位取代的硅杂环戊二烯(Silole)系列衍生物进行几何结构优化, 通过计算得到电离能、电子亲和势、空穴抽取能及电子抽取能等相关能量, 并使用TD-DFT方法研究其吸收光谱, 分析相关能量及光谱的变化规律. 采用单组态相互作用(CIS/6-31G*)方法优化得到它们的最低单重激发态(S1)结构, 在此基础上, 使用TD-DFT方法计算对应的发射光谱. 分析2,5位芳基取代硅杂环戊二烯衍生物(DADPS)激发态与基态的结构差异及原因, 研究前线分子轨道的分布情况, 并讨论发光特征及载流子传输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激发态结构弛豫主要发生在Silole环和直接与2,5位芳基相连的部位; 前线轨道主要分布在Silole环和2,5位芳基上; 二吡咯取代物有望成为空穴传输材料, 二噻吩取代物和二呋喃取代物有望在发光器件中表现出较高的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59.
本文采用BHandHLYP和MPWB1K方法结合6-31+G(d,p)基组,对臭氧与丁基乙烯基醚三种同分异构体(n-Bve、i-Bve和t-Bve)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臭氧与丁基乙烯基醚反应中,随着丁基基团空间位阻的变化,生成OH自由基的几率发生改变.臭氧与丁基乙烯基醚之间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二者反应很容易生成较稳定的环合中间体,且为放热反应.其中臭氧化异丁基乙烯基醚的活化能最高,臭氧化正丁基乙烯基醚的活化能最低,理论计算得到的反应势垒与相应的实验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6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 在TZP基组水平下计算C62及其吡啶衍生物几何与电子结构, 在全优化构型基础上, 采用TD-DFT方法对其低激发态进行计算, 预测其电子吸收光谱. 结果表明, 四种异构体的电子光谱中, 特征吸收来自C62内部的跃迁贡献, 也包括取代基到C62的电子转移. 取代基中N原子位置对490 nm左右吸收带的强度有影响, 两种顺式结构表现较为明显, 而两种反式结构衍生物光谱特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