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33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3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研究制备了Ni-Cu/SiO2双功能催化剂,并在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介质中研究柠檬醛催化加氢合成薄荷醇反应.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中催化剂对柠檬醛分子中的2位C=C双键加氢更容易,提高了催化剂选择性,反应条件更为温和;特别是可调节酸度的[bmim][AlmCln]离子液体,在竞争性加氢中促进了柠檬醛向生成薄荷醇的方向转化;在2MPa,80℃的反应条件下,柠檬醛转化率为100%,对薄荷醇的选择性为88.6%.而且,催化剂和离子液体可回收和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72.
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单分散氧化锌纳米棒阵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由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ZnO薄膜基底上, 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了单分散、高度取向的ZnO纳米棒阵列膜. 通过控制纳米ZnO薄膜的制备工艺, 可以调节氧化锌纳米棒的直径. 利用FESEM, TEM, HRTEM, SAED和XRD表征了氧化锌纳米棒阵列的形貌和晶体结构. ZnO纳米棒的室温PL谱具有很高的紫外带边发射峰, 在可见光波段无发射峰, 表明该方法制备的ZnO纳米棒晶体结构完整, 晶体中O空位的浓度很低.  相似文献   
73.
真空中AAO模板上定向碳纳米棒阵列膜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上的有序纳米孔中电化学沉积过渡金属Co作为催化剂,通过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在650℃下制备出有序、均匀的定向碳纳米棒阵列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及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等方法分析定向碳纳米棒阵列膜的微观结构;并利用球-盘摩擦磨损实验仪讨论真空  相似文献   
74.
M2钢离子氮化与离子镀TiN复合涂层的高温滑动磨损特性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胡树兵  梅志 《摩擦学学报》2000,20(3):165-169
研究了M2高速钢基体离子氮化和离子镀TiN复合涂层在500 ̄700℃下的高温滑动磨损特性,利用XRD分析了涂层的相结构,用划痕法测定了涂层的结合力,并用SEM观察分析了涂层磨损表现形貌和磨损机离子氮化与离子镀TiN复合涂层的结合力和硬度均高于TiN涂层,其高温耐磨性优于TiN涂层磨损随温度升高,各涂层的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均,离子氮化过渡层对TiN涂层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75.
用透射电镜、高分辩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表征了用催化热解法制备的纳米碳管的结构,研究了纳米碳管的电化学嵌脱锂性能.以纳米级铁粉为催化剂热解乙炔气得到的纳米碳管石墨化程度较低,结构中存在褶皱的石墨层、乱层石墨和微孔等缺陷,具有较高的贮锂容量,初始容量为640mAh/g,但循环稳定性较差.而以纳米级氧化铁粉为催化剂热解乙烯得到的纳米碳管结构比较规则,循环稳定性较好,但贮锂容量较低,初始容量为282 mAh/g.讨论了纳米碳管的结构对其温度特性和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从含过量水的溶胶出发,在室温下得到了TiO2纳米晶。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含有过量水的溶胶体系中TiO2纳米晶的室温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与传统的溶胶凝胶法相比,在改良的溶胶凝胶体系中,在缩聚反应之前由于水过量使得钛的先驱体快速且充分的水解,从而生成[TiO6]基团,随之形成TiO2纳米晶。晶粒的尺寸为约3.5 nm,该法得到的TiO2纳米晶比传统溶胶凝胶法得到的TiO2纳米晶和商用光催化剂德固赛P25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7.
铝基体上定向碳纳米棒阵列膜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在铝基体上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AAO)薄膜,然后在其上有序纳米孔中电化学沉积过渡金属Co作为催化剂,通过催化化学气相沉积(CCVD)法制备出高度有序的定向碳纳米棒阵列。利用场发射SEM、Raman光谱仪、XRD及高分辨率TEM等方法表征及分析定向碳纳米棒阵列膜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铝基体上AAO薄膜的孔洞为六边形蜂窝状结构且大小均匀,孔径约为85nm,孔洞密度为1.16×1010/cm2;制备出的定向碳纳米棒排列高度有序,直径与模板上的孔洞基本一致,且主要呈现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78.
硼、氧化硅、硅的混合粉末与氨气在1423K反应生成了氮化硼纳米管.产物用X射线衍射(XRD),透 射电镜(T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了表征.氮化硼纳米管的直径为20~50nm,长达几十微米.氮化硼 纳米管的头部是开口或封口的,没有观察到纳米颗粒被包覆在纳米管的端部.因此,氮化硼纳米管的生长被认为 是一种氧化物辅助生长的机理.同多晶六方氮化硼的红外光谱相比,在1520cm-1处的小吸收峰表现了氮化硼纳 米管的一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9.
采用高温还原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无稀土掺杂Y2O2S:0.09Ti长余辉发光材料。基于助熔剂种类对长余辉发光材料特性的重要作用,选择了对余辉衰减初期和后期余辉强度有明显作用的Li2CO3和K3PO4两种助熔剂,研究了不同配比(以下用x表示,x=Li2CO3/(Li2CO3+K3PO4))的复合助熔剂对Y2O2S:0.09Ti磷光体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作用,以获得具有较好综合发光性能的Y2O2S:0.09Ti磷光体。采用PL光谱和余辉测试仪对材料的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用XRD研究了其晶体结构的变化。XRD结果表明,在复合助熔剂范围内(x=0~1.0)均可获得单相性的Y2O2S:0.09Ti磷光体。同时发现复合助熔剂比例不同制备的样品中,Y2O2S:0.09Ti磷光体晶体择优取向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且高比例Li2CO3有助于Y2O2S:0.09Ti磷光体的晶体形成。复合助熔剂比例x对样品的激发峰与发射谱主峰位置(565nm)基本没有影响;但助熔剂比例x对发射峰强度则有明显影响,随着x增加,该磷光体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在x=0.8时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80.
利用时间分辨光谱,讨论了铕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配合物Eu(TTA)3.2H2O分子同能量转移机制,结果表明分子内能量转移途径主要为T1→^5D1→^5D0,即^5D1作为传能的中间能级,讨论了并提出了中心离子Eu(Ⅲ)的发光动力学方程,且与实验结果相自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