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0篇
化学   112篇
晶体学   2篇
物理学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3 毫秒
91.
采用无助剂、非模板的水热法可控制备Bi4Ti3O12 (BIT)晶体.通过调节反应物的pH值可以选择性地获得BIT纳米球、纳米带和纳米片.通过对不同pH值制备的样品的结构分析研究了这些不同形貌的形成机制.pH值为1制备的BIT样品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活性最高.基于不同pH值制备的BIT样品的形状、尺寸和局部结构振动分析了光催化活性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2.
Complex [Mn2(C6H11CO2)3(4,4′-bipy)2(H2O)2]ClO4 (C6H11CO2H=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Mn(ClO4)2·6H2O, C6H11CO2Na and 4,4′-bipy in methanol. The titl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1.008 8(2) nm, b=1.086 3(1) nm, c=1.164 9(3) nm, α=63.016(3)°, β=81.998(4)°, γ=88.604(1)°, V=1.125 4(4) nm3, Z=1. There are two types of Mn atoms in the structure with each in octahedral geometry. Mn1 and Mn2 are bridged by cyclohexanecarboxylate ligands into a chain and the chains are further linked together by 4,4′-bipy into a 2D plane. CCDC: 692247.  相似文献   
93.
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在氧化铟锡(ITO)电极上制备了分散均匀的二维纳米金单层膜,并将血红蛋白(Hb)直接固定于该修饰电极表面,研究了Hb在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金可以改善Hb和电极间的直接电子传递,提高电子传递效率.Hb/Nano-Au修饰电极在pH 5.0~9.0范围内的式电位与溶液pH呈线性关系,斜率为-57 mV/pH,说明Hb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质子转移;该修饰电极对H2O2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在0.1 mol/L pH 7.0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H2O2在2.5×10-6~4.1×10-4 mol/L浓度范围内与响应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2×10-7 mol/L;其异相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0.66 s-1,米氏常数为0.20 mmol/L.  相似文献   
94.
设计合成了一个新的罗丹明席夫碱类荧光探针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验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探针1在乙醇-水(V/V=7/3,HEPES 10 mmol/L,p H=7.0)中对Hg~(2+)的识别性能.探针1通过显著的荧光增强来识别Hg~(2+),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通过Job’s plot和MS证明了探针1和Hg~(2+)形成1∶1的配合物.探针1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0~50μ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定量地检测该范围内的Hg~(2+).在MGC-803活细胞中的荧光显微成像表明,探针1可检测生物体内的Hg~(2+).  相似文献   
95.
单离子磁体(SIMs)因其磁性双稳态和慢弛豫机制而在高密度信息存储、量子计算和分子自旋电子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其中3d过渡金属单离子磁体(3d?SIMs)磁构关系较为简单且易于分析,因此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文献上报道的大多数3d?SIMs通常具有较低的配位数,而对于高配位(七配位和八配位)的3d?SIMs缺少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我们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从磁各向异性的基本性质、实验表征和理论计算3个方面出发,对高配位3d过渡金属单离子磁体的配位环境、磁各向异性和慢磁弛豫行为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配位构型和配位原子等配位环境对高配位3d过渡金属单离子磁体磁各向异性的影响,为高配位3d过渡金属单分子磁体的设计与调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6.
为了提高二氧化钛对可见光的利用效率,采用等离子体电解方法对二氧化钛实现了C、N共掺杂.掺杂通过等离子体电解HCONH2、NaNO2、(NH2)2CO产生活性N、C实现.XPS结果表明,C、N掺杂进入了氧化钛晶格.紫外漫反射光谱分析表明,氧化钛对可见光(〉400nm)的响应增强,其光催化降解能力也大大增强.C、N共掺杂TiO2是一种利用太阳能的理想的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97.
目前,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是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两大难题.以半导体材料作为催化剂、太阳能作为驱动力的光催化技术由于具有成本低廉、清洁环保、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最具开发价值的理想方法,并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研究与关注.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该技术在有机污水处理及光催化还原CO2转化成高能燃料领域均有良好表现.本文采用高温热聚合及酸处理剥离技术,以尿素作为原料,成功制备出薄层二维g-C_3N_4(CN)纳米片材料,并以该材料作为载体及催化主体,通过恒温水浴还原技术在其表面负载不同尺寸的Au纳米粒子,成功制备出一系列Au/CN复合光催化材料.运用系统的表征及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二维光催化材料的晶相结构、化学组分、形貌和表面特征及光电化学特性进行了详细表征与研究,并针对该二维材料表面Au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等特性研究了复合材料界面间电子的传输效率与迁移机制.尺寸较小的Au纳米粒子的费米能级到CN导带底端的距离较短,其表面原子比例及缺陷含量较高,有利于Au纳米粒子对光生电子的捕获并抑制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由于LSPR效应,可见光下Au表面可产生大量高能热电子并注入到CN表面,从而抑制光生电子从CN导带到Au表面的传输.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结果显示, Au纳米颗粒的尺寸越大,拥有的LSPR效应越强,其表面热电子含量越高,光电子传输抑制现象越强烈.光电化学性能分析(PEC)结果显示,在颗粒分布密度合理的情况下,具有较小尺寸Au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内部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越高.光催化实验表明,在Au纳米粒子分布合理的情况下,拥有最小Au纳米颗粒尺寸的3-Au/CN样品表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条件下照射30 min,该样品对罗丹明B水溶液(RhB, 10 mg/L)的光降解效率高达92.66%;紫外光条件下照射8h,该样品光催化还原CO_2转化成CO和CH_4的产率分别为77.5和38.5μmol/g,约是纯CN还原性能的6倍和10倍.结合文献报道及上述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尺寸影响的光催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8.
电催化CO2还原反应(eCO2RR)受到催化剂本征活性以及传质的限制,导致材料的催化活性低、反应起始电位高等问题。我们以类沸石锌盐咪唑骨架(ZIF-8)材料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粒径ZIF-8材料的eCO2RR性能。优选粒径为50 nm的ZIF-8材料,进一步引入碳纳米管(CNT)作为其导电基底材料,通过原位生长,构建了复合材料ZIF-8-50@CNT的多级孔结构和疏水界面。eCO2RR实验结果表明,CNT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的导电性,优化后的复合材料有效地降低了反应的起始电位。在-1.1 V(相对可逆氢电极(RHE))电位下,CO部分电流密度为15.6 mA·cm-2,ZIF-8-50@CNT催化剂的比表面活性提升了3.5倍(相比ZIF-8-50),塔菲尔斜率降低到136 mV·dec-1。并且产物CO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在宽电势窗口-0.9~-1.2 V(vs RHE)内,CO的法拉第效率(FE)保持在80%以上。在10 h稳定性测试中,催化剂活...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在OP微乳液介质中钼(Ⅵ)-邻氯苯基荧光酮(o-CPF)-蛋白质体系的相互作用和吸收光谱情况。在最佳条件下,体系的摩尔吸光系数ε533 nm=6.12×106 mol-1·cm-1,牛血清蛋白质含量在0~14 μg·m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同时采用摩尔比法和斜率比法测得配合物与蛋白质的结合数n=91。初步探讨了蛋白质与o-CPF-Mo(Ⅵ)配合物相互作用机理。将OP微乳液引入到蛋白质的测定中,显著地提高了体系的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 此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可直接用于尿样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0.
蛋白质的测定是生化分析、临床检测、食品检验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人血液中白蛋白是形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对于维持体液的正常分布、保持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人血清白蛋白与许多小分子如有机染料、药物小分子、金属离子等相互作有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已采用了许多新方法和技术,如光度法、共振散射法、荧光法等进行了研究,然而利用电化学法研究有机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的报道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