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化学   194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3篇
物理学   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玻璃离子水门汀固化反应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红外光谱研究了玻璃离子水门汀固化反应过程,结果显示,表征聚丙烯酸盐的峰强度(~1 413 cm-1)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而硅醇基团,即最强峰(~1 039 cm-1)上的肩峰(950 cm-1),在所观察的周期中仍然存在。因此,玻璃离子水门汀抗压强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原因在于: ①Ca2+,Al3+与聚丙烯酸的固化化学反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在进行;②因玻璃结构分解形成的硅醇基团将长期存在,并在缩合形成硅凝胶的过程中,改变基体与填料间的界面结构和组成,因此对玻璃离子水门汀的长期力学性能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胡伟达  郭丽玲  王鲜  刘韩星 《合成化学》2005,13(3):211-215,i001
概述了层状类钙钛矿有机-无机分子组装材料的结构、成膜方法以及性能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影响其结构和性能的部分因素。参考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73.
La0.6Sr0.4Co1-yFeyO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GNP法合成与导电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出La0.6Sr0.4Co1-yFeyO3(y=0~1.0)体系复合氧化物,对合成产物的结构、烧结性能和导电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n(Co)/n(Fe)比的合成粉料中形成菱形六面体钙钛矿结构,合成粉料的颗粒细小均匀.在室温~900℃范围内,La0.6Sr0.4CoO3(y=0)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单调降低,其它n(Co)/n(Fe)比的样品电导率随着温度升高到600℃附近时达到最大值.在低温段,La0.6Sr0.4Co1-yFeyO3体系的导电行为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导电活化能随n(Co)/n(Fe)比的降低而增大.与常规固相合成法相比,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的La0.6Sr0.4Co1-yFeyO3具有更高的烧结活性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74.
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核壳型聚苯胺/钛酸钡复合微粉,通过TEM及FT-IR分析表征了其形貌及微观结构,用复合微粉与氯化石蜡油配制成无水电流变(ER)液,研究其不同膜厚核壳粒子的电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苯胺/钛酸钡复合粒子配置成的电流变液的电流变性能较纯聚苯胺的为强;钛酸钡的涂层厚度对复合粒子电流变性能有重要影响;并在d=20 nm时获得最佳电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75.
陈歌  吉祥  王传彬  沈强  张联盟 《人工晶体学报》2018,47(12):2469-2475
针对传统固相反应或溶胶-凝胶制备锆钛酸钡钙(BCZT)粉体时易引入杂质、导致成分偏析和煅烧温度过高等问题,首次采用了溶胶-凝胶-水热法合成BCZT纳米粉体,重点研究了水热温度对合成粉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180℃的温度范围内,成功合成出物相较纯的BCZT纳米粉体,而且随着水热合成温度的升高,其结晶性提高,颗粒尺寸变大.基于XRD、FTIR、SEM、EDS、TEM和XPS的测试结果,确定了适宜的水热合成温度为180℃,远低于传统固相反应或溶胶-凝胶方法的制备温度.在此温度下,获得的BCZT粉体的平均粒径约为70 nm,粉体结晶性良好,成分和粒度均匀,化学计量比准确,并在室温下呈现出三方相与四方相共存的准同型相界(MPB)结构.  相似文献   
76.
本文理论推导出全氟磺酸膜中水的冻结温度与摩尔含水量λ之间的关系式,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通过实验测试不同水含量下Nafion211膜的冻结温度。结果表明:Nafion211膜的冻结温度随水含量的增大而升高.当膜中水总含量λ7时,膜中水的冻结温度下降到-15℃以下;而当λ20时,膜中水的冻结温度低于-20℃。理论计算与实验测试数据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77.
系统总结了多级孔分子筛、多级孔金属氧化物和多级孔碳基材料等多级孔催化剂材料的研究进展, 主要阐述了多级孔催化剂材料已有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8.
以物质的量的比为1:1的Bi(NO33·5H2O和Fe(NO33·9H2O为反应原料,以NaOH为矿化剂,利用水热法在Ti基板上成功制备出一维Bi2Fe4O9纳米棒阵列。对该纳米棒阵列分别进行XRD、FE-SEM、HR-TEM和UV-Vis测试,得到Bi2Fe4O9纳米棒的直径为100nm,长度为3~4μm,并表现出良好的光吸收性能,禁带宽度约为1.9eV,对甲基紫溶液的光降解率达到86%,其活性明显高于市售P25(TiO2)。该纳米棒阵列的生长方式完全遵循奥斯瓦尔德熟化(Ostwald ripening)单晶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79.
掺氮石墨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  何大平  木士春 《化学进展》2013,(8):1292-1301
本文简述了掺氮石墨烯的优异特性,并对掺氮石墨烯的合成方法、表征技术及应用进行了评述。其中,掺氮石墨烯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氨源热解、氮等离子放电法、电弧放电、氨电热反应法、溶剂热法和含氮前驱体转换法等。掺氮石墨烯的表征技术主要包括XPS、Raman、TEM、SEM和AFM等测试分析技术。介绍了掺氮石墨烯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最新应用,特别是作为锂离子电池、锂空电池电极、超级电容器以及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剂等关键材料的应用。最后,对掺氮石墨烯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科学问题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80.
基于碳纸电极电化学快速合成聚苯胺纳米纤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碳纸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流法和恒电位法等电化学聚合法快速合成了高氯酸掺杂聚苯胺纳米纤维.利用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四探针测定仪等对聚苯胺的微观形貌结构、掺杂度和电导率进行了研究.用循环伏安法对聚苯胺的电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3种方法合成的聚苯胺均为纳米纤维状结构,长度达3μm,直径为50~150 nm.其中,循环伏安法合成的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均一性和电导率均优于其它2种方法,其电导率高达5.97 S/cm.另外,聚苯胺合成速率顺序为恒电流法>循环伏安法>恒电位法,且恒电流法合成的聚苯胺纳米纤维电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最大(578 F/g),电容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