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   50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24篇
物理学   5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0 毫秒
21.
邴丕彬  闫昕 《人工晶体学报》2012,41(5):1362-1365
基于平面波展开法研究Ⅳ、Ⅲ-Ⅴ和Ⅱ-Ⅵ族半导体材料构成二维三角晶格光子晶体在太赫兹波段的能态密度特性,数值模拟得到Ⅳ族SiC在填充率f=0.8时形成0.037 THz带隙宽度,Ⅱ-Ⅵ族ZnO在填充率f=0.73时形成0.0417 THz带隙宽度,不同填充率情况下Ⅲ-Ⅴ族半导体材料形成0.027 THz带隙宽度,比较数据Ⅱ-Ⅵ族半导体材料形成较宽的带隙,研究结果为太赫兹光子晶体器件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贾继奎  侯兰香 《中国光学》2012,5(4):430-435
对在掺杂稀土离子晶体中实现电磁感应光透明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以Er3+∶YAG晶体为样品,用旋转波近似下的密度矩阵方程理论计算了探测场的吸收特性随Er3+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探测场失谐Δp=0时,形成了一个对于探测光透明的窗口,从而在理论上论证了在掺杂稀土离子晶体中实现电磁感应光透明效应的可行性。设计了一个以Pr3+∶Y2SiO5晶体为样品的实验激发方案,吸收光谱显示,当温度为6 K时其在共振吸收峰处可形成一个完全透明的窗口,实现了在掺杂离子晶体中的电磁感应光透明。实验还分析了工作温度、耦合场失谐对探测光透过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样品温度上升到15 K时,透明窗口消失;耦合场的失谐量越大,透射率越小。  相似文献   
23.
多环芳烃的污染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楠 《化学教育》2001,22(12):1-2,16
多环芳烃污染是有机污染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一种。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多环芳烃污染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4.
丝氨酸在醇-水溶液中的溶解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南  林瑞森  刘春丽 《化学学报》2005,63(24):2238-2240
用RD-496III双热流精密微热量计测量了L-丝氨酸在纯水以及异丙醇、1,2-丙二醇和丙三醇水溶液中的溶解焓, 并计算了从水到醇-水溶液中的迁移焓. 实验发现, L-丝氨酸在水及醇-水溶液中的溶解焓都是正值, 它从水到醇-水溶液中的迁移焓也都是正值, 并且基本上随着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说明在溶解过程中, 溶质与混合溶剂分子的部分去水化吸热过程占主要地位. 另外, 实验还发现L-丝氨酸从水到异丙醇水溶液中的迁移焓大于在1,2-丙二醇水溶液中的, 更大于在丙三醇水溶液中的, 这是由于羟基的减少导致了疏水-亲水作用的增加和亲水-亲水作用的减弱.  相似文献   
25.
马林  刘春丽  许莉  林瑞森 《化学学报》2006,64(8):824-828
用微量量热法测定甘氨酸、L-丙氨酸、L-丝氨酸在二甲基亚砜(DMSO)水溶液中的溶解焓, 计算得到三种氨基酸从水到DMSO水溶液的迁移焓, 根据共球交盖模型对氨基酸与DMSO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进行讨论, 并与前期的氨基酸在尿素水溶液体系中的迁移焓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氨基酸与共溶剂分子之间产生的静电相互作用以及亲水-亲水相互作用对氨基酸迁移焓有负贡献, 而亲水-疏水、疏水-疏水相互作用对氨基酸迁移焓有正贡献. 与尿素水溶液中氨基酸迁移焓的绝对值随尿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并规律性地出现多个变化点的情况不同, 氨基酸从水到DMSO水溶液的迁移焓随DMSO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这种差异反映了尿素与DMSO及其水溶液结构的不同, 为认识尿素在水溶液中的缔合作用提供了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26.
采用颗粒离散元方法和持续同调理论,研究了内排土场堆叠至不同高度时的边坡稳定性。为便于研究,现采用一水平金属板向下施加压力,代替不同厚度土层的重力荷载,对边坡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失稳破坏过程进行了颗粒离散元模拟。研究了二维边坡土颗粒速度总矢量、边坡失稳破坏时滑移开裂面的角度以及边坡坡顶y方向的平均速度等宏观响应过程,并构建了自然堆积下边坡堆积体颗粒的法向力链无向网络模型。最后,用持续同调方法对边坡坡顶颗粒接触力链网络的拓扑特征进行分析,获得条码图,建立了岩体结构持续同调特征与失稳演化的关系。本文为研究边坡失稳拓扑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从而可以有效预测边坡的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27.
孙敏 《大学数学》2007,23(6):86-89
提出一种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非单调多步曲线搜索方法.此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算法在产生下一个迭代点时不仅利用了当前迭代点的信息,而且还可能利用前m个迭代点的信息.这就是多步法;(2)下降方向和步长同时确定,而不是先找到方向,再由线性搜索寻找步长.这就是曲线搜索技术;(3)采用非单调搜索技巧.在较弱的条件下,我们证明了此方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28.
分析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和以“学”为中心的学习范式,并将学习范式实施于留学生大学化学全英文授课中,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探究了学习范式对实现教育目标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并对该方法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范式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育目标层次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29.
结合元素化学课程特色和当代大学生心理性格特征,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素养能力为重点,构建元素代言人、身边的化学(现象、实验)、翻转课堂等一系列课内外学习活动,以学习活动的仪式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暗示,塑造愉悦学习的情境,克服焦虑厌学的情绪,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以学科育人的思想贯穿课程始终,营造有形有实、充满活力的元素化学课堂。  相似文献   
30.
具有Gauss测度的Sobolev空间上的函数逼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具有Gauss测度的Sobolev空间上的一元周期函数被三角多项式子空间的最佳逼近及被Fourier部分和算子,Vallée—Poussin算子,Ceshxo算子,Abel算子和Jackson算子的逼近,得到了平均误差估计.证明了在平均框架下,在Lq(1≤q〈∞)空间尺度下三角多项式子空间是渐进最优的子空间,但是在L∞空间尺度下,三角多项式子空间不是渐进最优的子空间.还证明了,Fourier部分和算子和Vallée-Poussin算子在Lq(1≤q≤∞)空间尺度下是渐进最优的线性算子.注意到在平均框架以及Lq(1≤q〈∞)空间尺度下,渐进最优的线性算子,如Fourier部分和算子及Vallée—Poussin算子,与最优的非线性算子的逼近效果一样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