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72篇
物理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HA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HAG对BSA和HSA的内源荧光均有显著的猝灭作用,且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HAG与BSA和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3.03×104L.mol-1和6.22×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858和0.911,结合距离r分别为2.88 nm和3.09 nm,其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利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HAG对BSA和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采用Diamonsil C<,18>(2)色谱柱,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测定了15批不同产地的槲寄生样品,建立其指纹图谱共有模式;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聚类分析,建立槲寄生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以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基(1→2)-β-D-葡萄糖苷为参照物...  相似文献   
43.
张茜  陈璇  白小红 《分析化学》2011,39(6):857-862
将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HFLPME)-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Bjerrum或Scatchard法结合,同时、快速研究了6种黄酮类化合物的蛋白结合率、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最佳萃取条件为:聚偏氟乙烯作为有机溶剂载体,正庚醇作为萃取相,搅拌速度900 r/min,萃取时间2h.在最佳条件下,二氢杨梅素、杨梅素、槲皮素...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诺氟沙星与β-环糊精(简称β-CD)及其两种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简称Hp-β-CD)、甲基-β-环糊精(简称Me-β-CD)形成的超分子体系.利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超分子体系的包结常数和包结比,及其热力学参数.诺氟沙星与3种环糊精均形成1∶1稳定的包合物,诺氟沙星与β-CD、Me-β-CD及Hp-β-CD作用...  相似文献   
45.
由(S)-脯氨醇衍生的N-Boc-2-氨甲基吡咯烷与邻苯二甲酸酐经缩合、脱Boc反应,合成了手性酰亚胺化合物(S)-N-(吡咯烷-2-基甲基)苯邻二甲酰亚胺(4),研究了其在辅助添加剂2,4-二氯苯甲酸存在下,催化丙酮或环己酮与邻硝基苯甲醛的不对称Aldol反应,产物的产率分别为75%,82%,ee值分别为34%,29%。  相似文献   
46.
采用热重-质谱法( TG-MS)和热解-气相色谱法( Py-MS)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化合物(十四硫醇、二丁基硫醚、苯硫醚、二甲基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等)在惰性气氛下硫的脱除及释放行为进行研究。惰性气氛下硫的脱除顺序为:十四硫醇>二丁基硫醚>二甲基噻吩>苯并噻吩>苯硫醚>二苯并噻吩,苯硫醚除外,该顺序与含硫官能团的热分解顺序一致。在热解过程中,所有模型化合物在质谱和气相色谱仪上均被检测到SO2;除苯硫醚和二苯并噻吩外,其他模型化合物中均检测到了COS;而只在十四硫醇、二丁基硫醚和二甲基噻吩中检测到了H2 S。且热解气中SO2含量要显著高于H2 S和COS。这是由于活性炭作载体时,惰性气氛下内部氢的含量显著小于内部氧的含量,所以大多数的含硫自由基易与内部氧结合以SO2的形式逸出。对于苯硫醚、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中没有检测到H2 S,是由于内部氢的不足,使得含硫自由基不能与内部氢结合,所以没有检测到H2 S逸出。  相似文献   
47.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结合研究三种羟基蒽醌类药物(1,2-二羟基蒽醌、1,4-二羟基蒽醌和1,8-二羟基蒽醌)与溶菌酶(LYSO)相互作用机制,并探讨其构效关系。紫外结果初步显示,三种羟基蒽醌类药物与LYSO发生相互作用。荧光结果进一步证实三种羟基蒽醌类药物均与LYSO发生结合,且对LYSO的荧光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并伴随有非辐射能量转移。三种羟基蒽醌类药物与LYSO均存在一个结合位点,它们与LYSO形成1∶1复合物,在303K下,结合常数K分别为8.47×105、4.88×105和5.43×105L·mol-1,结合距离r分别为5.83、5.12和5.14nm,与溶菌酶作用后焓变分别为-41.2、-87.6和-39.0 kJ·mol-1,熵变分别为-22.4、-180和-19.1 J·mol-1·K-1。三种羟基蒽醌类药物与LYSO的作用力均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且作用强弱不同,其顺序为:1,2-二羟基蒽醌1,8-二羟基蒽醌1,4-二羟基蒽醌。同步荧光法结果表明三种羟基蒽醌类药物与LYSO相互作用后均导致LYSO构象发生改变。研究结果表明,蒽醌环上羟基位置的不同对羟基蒽醌类药物与溶菌酶结合强弱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系统比较研究芳香异羟肟酸二丁基锡抗癌先导化合物二-(苯甲酰异羟肟酸)二正丁基合锡(DBDBT)配体苯环上引入不同电负性取代基团得到的化合物二-(4-氯苯甲酰异羟肟酸)二正丁基合锡(DBDCT)和二-(4-甲氧基-苯甲酰异羟肟酸)二正丁基合锡(DBDMT)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规律及其差异,探讨结构-组织分布-抗癌活性间的关系.静注3min后,DBDCT可迅速分布到各组织,主要分布在肾上腺,其次是十二指肠和肾,给药10min后肝脏、肠、胃壁、肺、肌肉和脂肪等组织浓度较高;而DBDMT只能分布于脑、心脏、肾、脾等少数几种组织.前期研究中DBDCT对人肝癌Bel-7402、人胃腺癌SGC-7901、卵巢癌Hela等细胞株具有比DBDMT更强的抗癌活性可能与DBDCT在肝脏、胃壁和卵巢中有较高分布、但这三个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DBDMT有关.可见先导化合物DBDBT的配体苯环上引入的取代基团的电负性可明显影响其相应衍生物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从而可能导致对不同组织肿瘤的抗癌活性的较大差别,该研究为先导化合物DBDBT的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
丁咯地尔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探讨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丁咯地尔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丁咯地尔对HSA的内源荧光有显著的猝灭作用,且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丁咯地尔与HSA形成了1 ∶ 1的复合物,结合常数K=7.43×102 L·mol-1(308 K).根据F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得丁咯地尔与HSA间的结合距离r=2.64 nm.由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同步荧光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丁咯地尔对HSA二级结构的含量产生影响,使HSA的α-螺旋结构的含量明显降低,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0.
建立了季铵盐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采用Dionex DX-500 型离子色谱仪,C18柱,电导检测器,以30%乙腈和10 mmol/L甲烷磺酸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流量为1.00 mL/min.四乙基溴化铵和四丁基溴化铵的质量浓度和峰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和0.9994;线性范围分别为10~80 mg/L和20~120 mg/L;检出限分别为0.28和0.76 mg/L;RSD分别为1.3%、 2.5%.该方法可用于分析水溶液中季铵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