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化学   120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82.
以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盐酸二氧丙嗪为模板分子,对盐酸二氧丙嗪分子印迹电极制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盐酸二氧丙嗪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法研究了该电极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该分子印迹电极对盐酸二氧丙嗪分子具有显著的催化还原和选择作用。在p H5.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还原峰电流与盐酸二氧丙嗪浓度在0.01~1.0 m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5 mg/m L。方法可用于药剂中盐酸二氧丙嗪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3.
血红蛋白活性中心铁卟啉具有环状共轭结构,类似于叶绿素,可以吸收特定波长光,光会诱导铁卟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研究中发现,紫外区波长光照射血红蛋白的氧化还原反应情况优于铁卟啉特征吸收波长(406 nm)光照射情况。无游离色氨酸(Trp)时,266 nm激光激发后高铁血红蛋白(metHb)、脱氧血红蛋白(deoxyHb)、氧合血红蛋白(HbO2)和碳氧血红蛋白(HbCO)均被激发至各自相应的激发态,其Soret带谱峰衰减至基态的时间大致相同;加入游离Trp后,激发态Trp会转移能量到铁卟啉,在直接和间接光能量双重作用叠加下,激发态铁卟啉衰减时间发生变化。metHb、deoxyHb、和HbCO衰减时间明显延长,但对HbO2影响相对较小。根据瞬态吸收光谱、动力学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综合分析可知,在加入游离Trp前后,4种形态血红蛋白在被入射光激发后,铁卟啉均反应至具有(或近似具有)一空位的铁六配位平面卟啉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84.
在生命体内有关电子转移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蛋白质以及酶之间的电子转移研究已成为热点,目前有关光诱导血红素蛋白还原的详细机理尚不明确,电子转移也许是解释这一机理的有效途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光谱和圆二色等光谱系统地研究了体外近生理溶液环境中,不同的紫外定波长、pH、游离氨基酸、谷胱甘肽、咪唑对Cyt b5光照还原的影响,以阐明Cyt b5不能用传统提出的机制去解释的光还原机制。结果表明: 在近紫外区通过直接的光激发高铁细胞色素b5 (Cyt b5)可以使其被还原成亚铁Cyt b5,经过分析发现了Cyt b5被光还原的机制和促进条件。用280 nm单色光照射Cyt b5溶液,发现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Cyt b5溶液紫外-可见光谱中Soret带由412 nm红移到421 nm,Q带556 nm处吸收峰逐渐增强。Cyt b5被光照后发生了类似化学还原剂作用的还原反应,同时发现了不同的光照波长、不同的pH、氨基酸种类以及各种其他配体等存在下对Cyt b5的还原程度影响不同。采用280 nm波长、在偏碱性条件下光照Cyt b5时还原程度最强;溶液中加入谷胱甘肽和咪唑能通过提供电子和氢供体途径促进Cyt b5的光照还原反应发生;溶液中游离Met的存在能以最大速率促进光照还原反应的发生。基于以上结果提出Cyt b5光还原的机理是从卟啉环到三价铁的电子转移,通过280 nm激发形成卟啉π阳离子基团和亚铁。采用稳态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对Cyt b5光照还原发生前后进行检测,发现光诱导蛋白发生还原后,Cyt b5主链结构逐渐伸展,二级结构发生了一定改变,α-螺旋含量逐渐降低,β-折叠含量逐渐升高,但是整个Cyt b5的二级结构仍以α-螺旋为主。该研究结果不仅对了解光对含血红素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于生命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以3,4-二甲氧基苯乙酸为原料,经氯化亚砜酰氯化、3,4-二甲氧基苯乙胺氨解得到了N-(3,4-二甲氧基苯乙基)-2-(3,4-二甲氧基苯基)乙酰胺,经Bischler-Napieraski反应环化同时氧化,合成了Lamellarin重要中间体(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1-基)(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酮,优化了环化的反应条件,其总收率为56%。此方法未见文献报道。产物用1H NMR、13C NMR、MS、I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6.
以2,4-二异丙氧基-α-溴代苯乙酮类化合物1a,1b和异喹啉类化合物1c为原料,通过"Knorr缩合-酯化-关环"的方法,成功地合成目标化合物5,6-2H-Lamellarinη(5a)及其类似物5b,同时得到了两种新型的开链Lamellarin(化合物I、II).本研究共合成10种化合物,其中6种为新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MS,IR,HRMS谱图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7.
制备了纳米ZnO与多壁碳纳米管(MWNTs)复合修饰玻碳电极(ZnO-MWNTs/GCE),考察了盐酸克伦特罗(CLB)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纳米ZnO与MWNTs显著增强了修饰电极对盐酸克伦特罗的伏安响应,增加了电极的有效表面积,改善了电极的导电性和电催化活性。在2~30μmol·L-1和30~500μmol·L-1浓度范围内,CLB在所制备的修饰电极上的电流响应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且该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8.
医用球囊已经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但是国内对医用球囊加工过程的理论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首先对医用球囊的成形过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以尼龙12为原料,通过一次成形、二次成形和最终成形过程中的操作条件的控制,制备出一系列球囊;然后用水压爆破仪对其在成形过程中各样品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考察。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扫描实验(DSC)和红外透射光谱实验,分别进一步考察了球囊在成形过程中材料的晶格参数、熔点与结晶度以及内部基团的变化。通过表征发现,在上述三个加工步骤中,尼龙12材料内部的高分子链间的作用力首先减弱,使材料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能,而后的处理过程使高分子链间作用力增强,由球囊的应力-应变测试结果和球囊顺应性测试结果可知,经过上述步骤后,球囊的顺应性明显降低,而顺应性越小,则球囊在相同外力的作用下,形变越小,也就是说最终制成的球囊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9.
以纯化中药和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离合成药物中含有的杂质及制备生物医药为重点,阐述了分离不同类型化合物采用的固定相、流动相等优化条件。药物的分离纯化多采用以C18为填料的反相色谱柱。中药及天然产物的纯化所采用的溶剂体系多为甲醇水溶液或乙腈水溶液,为调节洗脱强度可以添加H3PO4、冰乙酸、正丁烷、异丙醇等。分离合成药物中的杂质通常采用添加磷酸盐、乙酸铵的甲醇水或乙腈水溶液体系。符合制备色谱流动相应质优价廉,后处理容易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90.
以BF3·Et2O为催化剂、O-苄基异脲和醇(酚)为反应原料,在中性、温和的条件下合成苄基醚,可得产率从57.5%到91%.这为有机合成中用苄基醚保护醇、酚羟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