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41篇
晶体学   19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01.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系统研究了非金属元素F、S、Se、Te掺杂对ZnO/graphene异质结界面相互作用及其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ZnO/graphene异质结层间以范德瓦耳斯力结合形成了稳定的异质结,并且形成了n型肖特基势垒。差分电荷密度图表明graphene层的电子向ZnO层转移,使得graphene层表面带正电,ZnO层表面带负电,在界面处形成了内建电场。当掺入F原子时,异质结呈现欧姆接触;当掺入S、Se、Te原子时,异质结肖特基的接触类型均由n型转变为p型,且有效降低了肖特基势垒的高度,特别是Te原子掺入后,p型肖特基势垒高度降低至0.48 eV,提升了电子的注入效率。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相关的场效应晶体管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2.
103.
测量声波幅度随传播距离变化的实验曲线,用波动学的观点分析实验数据,考虑到吸收和反射等耗散因素,计算出空气的吸收系数和换能器的反射系数.  相似文献   
104.
对以气球喷气为动力的小车运动状态进行研究,从气球内部的压强入手,综合考虑摩擦力,对气球车的效率进行定义和研究,探究了小车效率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验进行了合理的理论修正,确定了最大效率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5.
彭茹雯  李涛  卢明辉  刘晓峻  王牧  祝世宁 《物理》2012,41(9):569-574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人们在对光的调控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进展,其中突出的进展表现在诸如光子晶体的发展、等离激元学与亚波长光学的发展以及超构材料的发展等,文章简要探讨了当前超构材料和人工带隙材料等研究的几种发展趋势,展示了利用人工微结构材料实现对光和声的调控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6.
用矢量分析的方法求出刚体在固定曲面上作纯滚动时接触点、即速度瞬心的加速度的表示式.  相似文献   
107.
 1942~1946年,我就读于西迁重庆的中央大学物理系。张宗燧先生1936~1938年留学英伦,入卡文迪什实验室,在福勒(Fowler)教授指导下发表了有关稀固溶体的一系列论文,1938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40年回国,被中央大学聘为教授,时年仅25岁。  相似文献   
108.
于洁  郭霞生  屠娟  章东 《物理学报》2015,64(9):94306-094306
随着生命科学及现代医学的发展, 一体化无创精准诊疗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关于超声造影剂微泡的非线性效应的相关机理、动力学建模及其在超声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本文对下列课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包括: 1)基于Mie散射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对造影剂微泡参数进行定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2)通过对微泡包膜的黏弹特性进行非线性修正, 构建新的包膜微泡动力学模型; 3)探索造影剂惯性空化阈值与其包膜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以及4)研究超声联合造影剂微泡促进基因/药物转染效率并有效降低其生物毒性的相关机理.  相似文献   
109.
杜增义  方德龙  王震宇  杜冠  杨雄  杨欢  顾根大  闻海虎 《物理学报》2015,64(9):97401-097401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谱仪仔细研究了铁基超导单晶FeSe0.5Te0.5样品的表面形貌和隧道谱, 测量到了清晰的表面原子形貌和在空间比较稳定的隧道谱结构.在样品中测量的隧道谱零能态密度比较高, 说明样品里面有比较强的非弹性准粒子散射. 在正能5 mV附近有个较大的背景鼓包, 这一背景在很高温度也未消失. 空间中Se和Te集中的位置会带来高能背景的变化, 超导能隙附近谱的形状大致相同. 较强的非弹性准粒子散射破坏了超导的准粒子散射, 因此没有在二维微分电导图中发现超导准粒子相干散射的特征亮斑.  相似文献   
110.
李文飞  张建  王骏  王炜 《物理学报》2015,64(9):98701-098701
分子模拟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手段. 过去二十年来, 人们将分子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 揭示出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动力学方面的诸多重要性质. 传统分子模拟主要采用全原子分子模型或各种粗粒化的分子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 传统分子模拟方法通常存在精度或效率瓶颈,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近年来, 多尺度分子模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多尺度分子模型基于统计力学原理, 将全原子模型和粗粒化模型相耦合, 有望克服传统分子模拟方法中的精度/效率瓶颈, 进而拓展分子模拟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范围. 根据模型之间的耦合方式,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多尺度分子模拟方法可归纳为如下四种类型: 混合分辨多尺度模型、并行耦合多尺度模型、单向耦合多尺度模型、以及自学习多尺度模型. 本文将对上述四类多尺度模型做简要介绍, 并讨论其主要优缺点、应用范围以及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