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化学   86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71.
综述了塑料制品中高关注物质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邻苯二甲酸酯、有机锡、阻燃剂和全氟化合物等4类高关注物质的化合物信息,总结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质谱法测定塑料制品中上述高关注物质,并展望了高关注物质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引用文献40篇)。  相似文献   
72.
以2-甲氧基苯甲酸(HL1)、2,3-二甲氧基苯甲酸(HL2)及甲醇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2(L1)4(CH3OH)2(1)和Cu2(L2)4(CH3OH)2(2),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和单晶衍射等研究手段表征了其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2个配合物都具有双核铜结构,由2个铜离子、4个L配体分子和2个甲醇配体分子组成,其中配体L通过双齿配位模式与铜离子配合。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并通过Gaussian 09软件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3.
通过壳聚糖与对氨基苯甲酰氯在超声波振荡下的酰化反应制备了对氨基苯甲酰壳聚糖.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方法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具有对氨基苯甲酰壳聚糖的结构特征,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抗菌实验表明,该产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0.1%和1%,其抗菌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优于壳聚糖.  相似文献   
74.
环境污染事故中挥发性有机物快速定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以内标法和外标法对Restek Volatiles和J&W DB-624毛细管色谱柱建立了以苯、甲苯和乙苯为标准物质的相对响应因子(RRF)快速定量数据库。其它挥发性有机物可采用RRF平均值进行估算,相对误差在-85.9%~52.3%之间。运用建立的数据库,对实际大气样品进行测定,证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5.
辣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辣素结构分析,设计合成了9种辣素衍生丙烯酰胺单体,分析了它们的产率和熔点。并通过FTIR、NMR测试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确认。其中有7种化合物是新化合物。室内生物学实验初步证明,所合成的辣素衍生丙烯酰胺单体对新月菱形藻生长均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大小为HDMBA>DMBA≈BMA>TMBA≈HMTBA>CHBA>HMMBA>BHBA>HMBA。  相似文献   
76.
测量了分属硅藻和甲藻两个门类的六种我国东海常见赤潮藻的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以Matlab为操作平台,采用自编的光谱求导程序,对荧光激发光谱进行四阶导数处理。结果表明,四阶导数法能有效去除光谱中的细小杂峰,并将重叠的色素荧光峰分离,实现主要色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四阶导数光谱在350~550 nm波长范围内出现的6个极大值主要代表了活体藻液中的非色素荧光物质、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荧光峰。通过原始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和四阶导数光谱的对比分析,表明四阶导数光谱法能够凸显硅藻和甲藻之间的光谱差异,增强光谱识别硅藻和甲藻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光谱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77.
刘福国  杜敏  王庆璋 《电化学》2007,13(4):382-386
将聚醚表面活性剂(P)、硫酸锌、多聚磷酸钠和葡萄糖酸钙复配,制成用于以欠饱和盐水(31%,NaClby mass)作钻井泥浆的缓蚀剂.研究了该缓蚀剂对钻具钢G105的缓蚀作用机理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EIS).测试表明,80℃时该缓蚀剂是阳极型缓蚀剂,成分之间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并以总浓度为200×10-6g.L-1时缓蚀效果最好;缓蚀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缓蚀剂在电极表面形成膜的致密度在试验范围内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因其浓度改变而不同:低浓度下以几何覆盖效应为主,高浓度下则以成膜为主.  相似文献   
78.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质联用分析天然水体中痕量异戊二烯的方法,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吹扫流量50 mL/min、吹扫时间15 min、毛细管分离柱类型( Rt-Alumina BOND/KCl)以及程序升温等。本方法对于测定水体中异戊二烯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4%(n=6),回收率为92%~102%,检出限为0.5 pmol/L。实验表明,水样中异戊二烯浓度在60 d以内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利用本方法测得青岛胶州湾及附近河流入海口水样中异戊二烯的浓度在60.8~278.7 pmol/L之间,黄河口水样浓度范围为44.7~77.2 pmol/L,与文献报道的其它近岸及河口水体中的浓度相当,表明本方法能够应用于天然水体中异戊二烯浓度的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79.
利用简便易行的液相法,采用葡萄糖为还原剂,通过调整加料方式、反应温度、NaOH用量等条件,实现具有{110}截面八面体、八面体和短足形等形貌的Cu2O微/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产物进行组成、结构、形貌和光响应的表征,对Cu2O的形貌结构和生长机理进行研究。对比和优化了具有不同形貌的Cu2O微/纳米结构对甲基橙染料的光催化性能。将不同形貌的微/纳米Cu2O作为防污剂复配的自抛光防污涂料,涂层磨蚀率、接触角与实海挂板实验证明该涂料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80.
以DK膜为研究对象,以透过式流动电位测试系统为分析手段,采用动电法研究聚酰胺类纳滤膜的界面电现象。根据Helmholtz-Smoluchowski方程和Gouy-Chapman模型系统地考察了电解质溶液浓度和离子种类、价态等因素对膜ζ电位和电荷密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K型纳滤膜的电荷密度与电解质溶液浓度之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其中对于Na2SO4溶液:ln|σ|(mC/m2)=2.436 0.505lnC(mol/m3);对于MgSO4溶液:ln|σ|(mC/m2)=-0.539 1.412lnC(mol/m3);对于KCl溶液:ln|σ|(mC/m2)=-0.140 0.280lnC(mol/m3);对于CaCl2溶液:ln|σ|(mC/m2)=-2.287 1.105lnC(mol/m3)。结果表明,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的特性吸附是聚酰胺类纳滤膜荷电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