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化学   9篇
物理学   1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r(Ⅵ)在2×10~(-3)M乙二胺,0.12MNaNO_2的pH8.5~10的支持电解质溶液中,在883型直流极谱仪上产生一个比较稳定的吸附催化波,峰电位在-1.83伏(对SCE)左右,在25毫升体积中可以测定0.025~0.2微克的Cr(Ⅵ),(即Cr(Ⅵ)浓度在4×10~(-9)~3.6x10~(-8)M范围内)。1000倍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内脂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聚集数(Nagg),并考察了添加无机电解质和短链脂肪醇对槐糖内酯CMC的影响。结果表明,槐糖内酯的CMC为1.3×10-4 mol.L-1,并随加入电解质浓度的升高而略有降低,外加短链脂肪则使其CMC值升高;在4~8倍的CMC浓度范围内,槐糖内酯溶液Nagg随其浓度增大而增大,但胶束聚集数较小,为4~8个;激光纳米粒径结果显示槐糖内酯胶束动态直径较大且分布较为集中,平均约为90nm。槐糖内酯胶束具有聚集数小而直径大的特点,表明该生物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胶束排列较为松弛。  相似文献   
3.
小波分析技术是提取不同门类以及种属水平上浮游植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的有效手段,利用coif2小波函数对分属于7个门,30个属的37种我国近海常见的浮游植物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小波分解,小波分量和尺度分量作为浮游植物备选荧光特征谱,通过Bayes分析确定第3层尺度分量作为浮游植物门类特征光谱,第3层尺度分量和第2和第3层小波分量的组合作为浮游植物属特征谱。对获得的浮游植物荧光特征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37种浮游植物门类水平上的107条和属水平上的155条浮游植物荧光标准谱,组成浮游植物荧光标准谱库。在此标准谱库的基础上,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解析的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浮游植物三维荧光光谱识别技术。该技术对1776个单种藻样品和384个混合藻样品进行识别分析,单种浮游植物样品在门类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98.1%,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97.0%;浮游植物混合样品中的优势种在门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4.8%,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92.7%。  相似文献   
4.
钒的光度定量方法所选用的显色剂,大都是有机试剂。近年来有机显色剂发展很快,名目繁多、应用很广,其中重要的有:偶氨化合物、含羟基类化合物、羟胺衍生物、苯胺化合物等。另外还有利用钒对一些有机试剂的显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而用以进行催化光度测定。本文就钒的光度方法中重要有机试剂的发展情况作一归纳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光度法测定磷的方法中,以形成三元杂多酸与碱性染料的高次缔合物灵敏度较高,摩尔吸光系数均达10~5数量级。如引入表面活性剂,不仅提高了测磷的灵敏度,而且克服了因萃取手续而带来的不便,为微量磷的测定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存在下,磷钼锆蓝杂多酸与结晶紫(CV)形成离子缔合物的反应条件和性质,发现在0.04N硫酸介质中,生成稳定的红紫色缔合物,λ_(max)=550nm,ε_(550)=1.3×10~5,并应用于测定普通钢中的磷。该法比磷钼锆蓝法灵敏度提高10倍。  相似文献   
6.
活体浮游植物同步荧光光谱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测量了东海五种常见浮游植物在3个温度(25,20,15℃)、3个光照(7 000,4 100,1 100 Lx)下的不同生长期的同步扫描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多项式平滑和归一化处理,考察了同种藻的光谱相似性,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确立了其标准谱.分析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a,Sk)、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Is)、岛国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idica,Pl)的特征光谱相似度高,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裸甲藻(Gymnodinium stein)的光谱相似度稍差.实验所用的硅藻中肋骨条藻与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裸甲藻的标准光谱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蜂蜜和奶粉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将样品溶于水,其中的氯霉素残留物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物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净化液再用乙酸乙酯反提取,经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 1%三甲基氯硅烷(TMCS)衍生后,用配有负化学源质谱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当添加水平为0.1~10μg/kg时,回收率为80.4%~95.3%,相对标准偏差为9.3%~18.1%。  相似文献   
8.
牛淑妍  张前前  王修林 《色谱》2004,22(1):93-93
二环己胺可由苯胺催化加氢制得,故产物中有苯胺等杂质存在。苯胺等杂质对二环己胺产品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因此二环己胺纯度需达到99.5%以上,苯胺的含量应低于0.1%。本文以苯甲醇为内标,建立了二环己胺产品中微量苯胺的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并且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分析了各杂质峰的归属,发现二环己胺产品纯度达不到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两种新的铜(Ⅱ)-天冬氨酸-咪唑类混配配合物([Cu(HAsp)ImH2O]SO4·4H2O与[Cu(Asp)Im(OH)]·4H2O,HAsp代表天冬氨酸分子,Asp代表天冬氨酸离子,Im代表咪唑).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差热分析对其进行表征;以电子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分析法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铜(Ⅱ)-天冬氨酸-咪唑类混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明显不同:[Cu(HAsp)ImH2O]S04·4H20为伴随着静电作用的插入结合;而[Cu(Asp)Im(OH)]·4H2O主要与DNA的碱基N发生配位作用,造成了DNA双螺旋的破坏.分析了两种配合物因结构不同而导致的与DNA作用方式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浮游植物吸收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文章选取了东海9个典型浮游植物赤潮种、优势种,在实验室2个温度(20,15℃)和2个光照(7 000,1 100 lux)条件下进行培养,对不同温度、光照和生长周期条件下9种浮游植物的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首先,将归一化的光谱数据组成的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采用第一特征值与所有特征值的和之比来衡量浮游植物吸收光谱的相似性,选取了25条能够表征9种浮游植物吸收光谱基本特征的代表谱.其中,等鞭金藻和柔弱角毛藻各1条,岛国大扁藻和旋链角毛藻各2条,裸甲藻3条,塔玛亚力山大藻、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和聚球藻各4条.然后,进一步提取代表谱中具有较大判别能力的波长点,总共得到7个特征波长段(点),它们是340.5~420.5 nm波段、423.5~431 nm波段、440.5~525.5 nm波段和760.5,763.5,769.5,856.5 nm波长点;由此形成的特征谱,对量测光谱判别分析正确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