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化学   9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以亚磷酸二乙酯和糠醛为原料,三乙胺做催化剂,经加成反应制得α-羟基膦酸酯,再经酯化反应制得8个含呋喃环新型膦酸酯衍生物Ⅱ,采用~1H NMR、~(13)C NMR、~(31)P NMR、MS、IR以及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评价了除草活性和杀草谱。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在150 g ai/ha剂量下对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具有70~100%抑制活性。扩大杀草谱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Ⅱ-1和Ⅱ-2在150 g ai/ha剂量下对部分杂草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与对照药剂草甘膦相当。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无溶剂法在有机锌与醛酮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该方法在制备手性二级醇和手性三级醇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3.
以O-取代苯磺酰氯和乙酰羟肟酸乙酯为原料,经消除、水解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O-取代苯磺酰羟胺化合物:O-2-硝基苯磺酰羟胺、O-3-硝基苯磺酰羟胺、O-2,4-二硝基苯磺酰羟胺、O-2,4-二甲基苯磺酰羟胺、O-2,4,6-三甲基苯磺酰羟胺和O-2,4,6-三异丙基苯磺酰羟胺,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化合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苯环上取代基供电子能力越强,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4.
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以2,2-二氟-1,3-苯并二噁茂为起始原料,合成了9个结构新颖的2,5-取代-1,3,4-噻二唑衍生物(I1~I9),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19F NMR,MS(EI)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化合物的杀菌活性进行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在100 mg/L浓度下,化合物I-1和I-5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抑制活性超过92%,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磺酰氯和二甲胺盐酸盐为原料在三乙胺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N,N-二甲氨基磺酰氯,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对N,N-二甲氨基磺酰氯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调整后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二氯乙烷用量250 mL,n(二甲胺盐酸盐)∶n(磺酰氯)=1.0∶1.2。在该工艺条件下重复实验,N,N-二甲氨基磺酰氯平均收率为77.5%,与模型预测收率相符。  相似文献   
6.
王为强  张前  梅苏宁  吴凯  余秦伟  杨建明  吕剑 《化学通报》2023,86(12):1481-1485,1515
氨基醇的高效合成和催化转化是实现氨基醇在医药、农药、新材料、二氧化碳捕集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关键。综述了硝基烷烃工艺、氨基酸酯加氢、异丁烯衍生物工艺等合成2-氨基-2-甲基-1-丙醇(AMP)的方法,结合课题组研究工作,介绍了AMP催化转化合成2-甲基-1,2-丙二胺、四甲基二乙烯三胺、2,2-二甲基氮丙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指出了AMP高效清洁合成和催化转化今后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量核磁共振波谱法(qNMR)测定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标准物质中有机杂质的含量。核磁谱图解析证明,主要有机杂质成分为残余溶剂乙酸乙酯和中间体五硝基-乙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MPIW),以不含四甲基硅烷(TMS)的氘代丙酮为溶剂,将六甲基二硅醚的四氯化碳标准溶液加入待测液中作为内标,以其谱峰(δ=0.06)作为内标峰对两种有机杂质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了延迟时间和采样次数对准确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为确保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延迟时间D_1应不小于20 s,采样次数为32次。采用优化后的实验参数进行纯度分析,测得CL-20标准物质中有机杂质乙酸乙酯和MPIW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3516%和0.156 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91%和0.86%。  相似文献   
8.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作为一种新型高能炸药,寻求对其综合性能的改性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不同于传统的重结晶、高聚物包覆和复合等改性方法,通过晶体工程学方法,采用和小分子低感度炸药共结晶的方法,可对HNIW从炸药的内部组成和晶体结构层面进行改性。设计采用溶剂挥发法以一定的配比制备得到了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和二硝基甲苯(DNT)的共晶,并针对晶体结构以及物相的改变,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P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Raman)相结合的方法,对共晶样品进行快捷而有效的表征。结果显示,与单组分HNIW和DNT相比,共晶的PXRD图谱中出现了新的强衍射峰,证实了共晶与单组分晶体结构具有显著差异,产生了一种新的物相。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谱图显示,一系列特征吸收峰产生了峰位偏移以及峰宽和峰高的变化,证明了由于HNIW分子和DNT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共晶分子晶体结构,且共晶内部晶格振动较之单组分HNIW和DNT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组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佐证了HNIW/DNT共晶是一种不同于原组分分子空间构型的新物相。  相似文献   
9.
何琦文  杨丽龙  陈涛 《合成化学》2019,27(8):617-622
以9-乙酰氧基乙基-2-丙硫基-6-氯嘌呤化合物(1)为原料,经烷胺化和玻沃-布兰还原制得2-(6-烷氨基-2-丙硫基-9H-嘌呤-9-基)乙醇(2a~2d); 2a~2d与二苄基磷酰氯反应制得2-(6-烷氨基-2-丙硫基-9H-嘌呤-9-基)乙基二苄基磷酸酯(3a~3d); 3a~3d与三甲基溴硅烷反应合成了2-(6-烷氨基-2-丙硫基-9H-嘌呤-9-基)乙基磷酸二氢酯化合物(4a~4d),化合物3与化合物4均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31P NMR, IR和HR-MS(ESI)表征。研究了3a~3d, 4a~4d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结果表明:含有磷酸基团的嘌呤化合物活性明显优于不含磷酸基团嘌呤化合物的活性,其中4b活性最好,抗血小板凝集活性为17.79%。  相似文献   
10.
以甲苯为起始原料,通过傅克-酰基化、Aldol反应合成了具有稳定烯醇结构的3-氯-2-羟基-4-羰基-4-对甲苯基-2-丁烯酸乙酯,反应过程生成了中间体3,3-二氯-2-羟基-4-羰基-4-对甲苯基丁酸乙酯,采用红外、核磁共振谱、HRMS产品进行了测定和结构表征。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