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131篇
晶体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磺酸双氢麦角毒碱(Co-dergocrine mesvlate,Hydergine)又名喜得镇、舒脑宁,我国将其列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前,测定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的分析方法,主要有荧光分光光度法、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免疫分析法,但未见文献报道过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的研究.作者发现,在碱性条件下,过氧化氢直接氧化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不会产生化学发光,但当高碘酸钾和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混合反应后,再加过氧化氢氧化会产生较强的化学发光,且发光强度与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的2,4-二氯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迅速,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种类增多,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美国环保局于1997年公布的重点控制的污染物129种,2,4-二氯酚便是其中之一.2,4-二氯酚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主要应用于农药工业、医药工业及合成材料等行业.它属于一类环境激素,能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体内积累.环境中分布或残留的化学物质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内分泌系统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分析2,4-二氯酚的方法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及气-质联用法等[1,2].  相似文献   
3.
一种测定蛋白质的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新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四溴荧光素(TBFS)作为蛋白质的染色剂,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新体系———BSA 四溴荧光素,体系十分简单,BSA浓度在0.11~60.0μg·ml-1范围符合比耳定律;测定15.0μg·ml-1BSA溶液10次,求得相对标准偏差为1.26%,桑德尔灵敏度为0 094μg·cm-2。可直接用于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测得质量控制血清样品中蛋白质质量为35.4±2.4mg,与标准值36.9mg吻合。回收率在97.0%~108.3%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在6-31G(d)/LANL2DZ混合基组水平上研究了载溴活性炭吸附氧化燃煤烟气中零价汞(Hg~0)的微观机理.构建并优化了五环锯齿苯簇模型作为活性炭表面微观结构,结合频率分析法和内禀反应坐标方法搜索并验证了过渡态结构,明确了反应路径与能垒.结果表明:在活性炭表面嵌入Br原子会显著提高其汞吸附转化能力,HgBr比HgBr_2更容易自发生成并稳定存在于活性炭表面,理论结果与实验发现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避免母体结构坍塌的前提下,通过缺陷工程对金属有机骨架(MOFs)进行处理可有效提升其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性能。目前,通过调整合成条件(温度、金属/配体比例等)、添加调制剂、热处理和金属节点取代等方式可制备缺陷MOFs。粉末X射线衍射(PXRD)、比表面积分析、热重-差热分析(TGA-DSC)、电子顺磁共振(E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球差校正透射电镜(AC-TEM)和X射线吸收光谱(XAS)表征技术可证实MOFs中缺陷的特征。相比原始MOFs,从光催化等高级氧化的角度来看,构造缺陷型MOFs可促进电子转移、减小带隙以提升其高级氧化降解去除污染物的性能。此外,缺陷型MOFs还可为污染物提供更多吸附位点,进一步提升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本文系统总结缺陷MOFs的制备方法、现有常见表征技术及其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同时,本文还根据缺陷MOFs用于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研究现状对其今后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Pd(0)催化下,5-溴-2-碘嘧啶分别与3,5-二(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戊硼烷-2-基)苯甲醚和3,5-二(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戊硼烷-2-基)苯十二烷基醚经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含有嘧啶基团的弯曲型π共轭体系化合物———3,5-二(5-溴-嘧啶基)苯甲醚和3,5-二(5-溴-嘧啶基)苯十二烷基醚(6);6在Ni(cod)2的催化下经聚合反应合成了其二聚体,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I-MS表征。  相似文献   
8.
在碱性的条件下,以氯代苯胺为重氮化试剂,与苯、氯苯等发生加成反应,合成了5种多氯联苯单体,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不同浓度KOH溶液中进行掺杂,制备出了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A/PVP)和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二甲醚(PVA/PEGDE)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详细考察了膜的外观形貌、微观结构、热稳定性、离子电导率和化学稳定性等.结果表明,PVA与PVP以及PEGDE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所制备的复合膜断面致密...  相似文献   
10.
采用羟基铁离子柱撑Na-Mont制备出1.0Fe-PILC,通过超声浸渍法合成不同铜负载量的nCu-Fe-PILC,并测试了其在富氧条件下催化C_3H_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通过N_2吸附脱附、XRD、UV-Vis、H_2-TPR、Py-FTIR等技术手段表征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物化性质,进一步解释其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u的引入提高了1.0Fe-PILC的中低温活性和抗水硫能力。其中9Cu-Fe-PILC在300℃时NO转化率可达69.8%以上,400℃后NO转化率保持在99%以上且水硫影响较小。XRD、N_2吸附脱附结果表明,催化剂的SCR活性与所负载的活性组分和催化剂的吸附能力有关。UV-Vis结果表明,9Cu-Fe-PILC具有较强的中低温活性,与其含有较多的游离态Cu~(2+)有关。H_2-TPR结果表明,与1.0Fe-PILC相比,经Cu修饰的nCu-Fe-PILC获得了中低温还原能力。Py-FTIR结果表明,nCu-Fe-PILC表面同时含有Lewis酸和Br?nsted酸,Lewis酸是影响催化剂SCR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