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295篇
化学   662篇
晶体学   51篇
力学   40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98篇
物理学   3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毕树平  陈刚  刘剑  邹公伟  干宁 《化学学报》2000,58(5):494-499
利用吸附的方法在热解石墨电极上制得邻苯二酚紫(PCV)修饰电极。在NH~3.H~2O-NH~4Cl底液(pH8.5)中,该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其示差脉冲氧化峰电位为E~p~a=+80mV。对铝进行检测,只是峰电流降低,而峰电位不变,氧化峰电流的降低值与铝浓度在1×10^-^8-1×10^-^7mol.dm^-^3和1×10^-^7-1×10^-^6mol.dm^-^3范围内成正比,检测限为5×10^-^9mol.dm^-^3,标准偏差为5.0%(4×10^-^8mol.dm^-^3Al,n=8),对实际水样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对其检测机理进行了研究后认为:(1)PCV修饰电极表面是PCV单分子层吸附,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活性;(2)铝与PCV在电极表面形成一1:3的配合物,该配合物在修饰电极上本身没有电化学活性,仅覆盖住原有的PCV电活性点,从而使峰电流降低,而峰电位没有变化;因此,在有铝和无铝时,电极过程没有变化,都对应于PCV的电化学行为。我们用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此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992.
Two series of cobalt (Ⅲ)-containing spinel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nitrates. The catalysts doped with bismuth oxide exhibit a higher activity in the wet air oxidation ofacetic acid than those without dopant bismuth oxide. The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 TEM, ESR,UV-DRS and XP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 and Bi was studied as well. It has been found that nano-sized bismuth oxide is paved on the surface of cobalt spinel crystal and the structures of cobalt(Ⅲ)-containingspinel are still maintained. The shift of the binding energy of Bi4/7/2 is related to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secatalysts doped with bismuth oxide.  相似文献   
993.
大尺寸金红石(TiO2)单晶体生长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高纯(99.995;)、超细的金红石(TiO2)粉末为起始原料,用燃熔法制备了尺寸为30mm×50mm的金红石(TiO2)单晶体.讨论了生长气氛、生长速度、温度梯度在晶体生长中的作用,对比了晶体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退火的结果,测定了晶体试样的摇摆曲线和透过率,并与商用晶体的透过率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生长气氛中的氧分压大于液固界面(即生长界面)处熔体的氧离解压是生长完整晶体的必要条件;在此条件下,能否生长为大尺寸晶体则取决于炉膛的轴向温度梯度;晶体在退火过程中可消除热应力,但退火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氧化反应消除氧空位,在氧气氛中退火,可明显缩短退火时间;所制备的晶体完整性较好,透过率与商用晶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4.
Some novel solutions of the KdV equation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modified bilinear B\"{a}cklund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995.
独立组分分析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针对红外光谱的黑色体系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组分分析(ICA)的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可从混合光谱中分离出独立组分的光谱,且这种分离是盲源分离,混合物的组分预先是未知的.对ICA在正己醇、丙酮和正丁醇的混合中红外光谱分离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验证了体系的独立性,并对ICA算法做了一定的改进,讨论了各种预处理方法对其分离结果的误差.  相似文献   
996.
在MOCVD系统中用预淀积In纳米点低温下合成生长In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LP-MOCVD)系统,在(0001)蓝宝石衬底上采用预淀积In纳米点技术低温合成制备了立方相的InN薄膜.首先以TMIn作源在蓝宝石衬底表面预淀积了一层金属In纳米点,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生长InN薄膜.X射线衍射谱(XRD)和X射线光电子发射谱(XPS)显示适当的预淀积In不仅能够促进InN的生长,同时还能够抑制金属In在InN薄膜中的聚集.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表明,金属In纳米点不仅增强了成核密度,而且促进了InN岛的兼并.自由能计算表明预淀积的In优先和NH3分解得到的NH与N基反应生成InN.我们认为这种优先生成的InN为接下来InN的生长提供了成核位,从而促进了InN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7.
 将近年来流行的组态软件设计方法用于六面顶压力机控制系统的改造。测试数据表明,短设计周期和低设计成本速成的本控制系统,在压力和温度的跟踪、控制和保持的精度等方面都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通过实时组态,实现了负载罐体内部温度/加热功率和内部压力/表观压力的直接比较和自动转换;利用内嵌数据库能在后期分析现场数据;还可以利用Internet组态,方便地实现设备的远动和数据的远程访问。对本控制系统的改造成功,有助于对其它类似测控装置的改造。  相似文献   
998.
靛玉红类CDK1抑制剂的同源模建、分子对接及3D-QSA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的异常表达会导致G2期的停滞及多种肿瘤的发生,故CDK1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理想的治疗靶点. 本文以细胞分裂调控蛋白2的同源体为模板,同源模建了CDK1的结构,并与靛玉红类小分子抑制剂进行分子对接. 分别运用三种叠合方法进行分子叠合,并在此基础上采用Sybyl 7.1中的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模块及Discovery Studio 3.0中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块(以下简称为DS)分别建立了3D-QSAR模型. 其中,将分子对接叠合与公共骨架叠合联合运用的叠合方法所得3D-QSAR模型的评价参数是最佳的(CoMFA:q2=0.681,r2=0.909,rpred.2=0.836; DS:q2=0.579,r2=0.971,rpred.2=0.795,其中q2为交叉验证系数,r2为非交叉验证系数). 本文的研究结果在对靛玉红类小分子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出新的CDK1抑制剂方面,可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9.
随机环境中纯生过程的一个极限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证明了随机环境中纯生过程的一个强极限性质,假设环境为一混合序列,不必平稳,且具有有限均值,混合系数由环境序列中一对随机变量而定。  相似文献   
1000.
IntroductionSincesandwich-typecompoundsofformula[M4(H2O)2(P2W15O56)2]n-werefirstlyde-scribedbyFinkeetal.[1],adozenofthiskindofcompoundshavebeensynthesized[2,3],inwhichmostofthecenteratomsweretransitionmetals,suchasMn2+,Fe3+,Co2+,Ni2+,Cu2+,Zn2+,Cd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