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3篇
  免费   1191篇
  国内免费   2078篇
化学   4312篇
晶体学   365篇
力学   407篇
综合类   163篇
数学   919篇
物理学   295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471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506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535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550篇
  2006年   554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The PeakForce Quantitative Nanomechanical Mapping based o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is employed to first visualize and then quantify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a model nitrile rubber/poly(vinyl chloride) (NBR/PVC) blend at the nanoscale. This method allows us to consistently observe the changes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ach phase in polymer blends. Beyond measuring and discriminating elastic modulus and adhesion forces of each phase, we tune the AFM tips and the peak force parameters in order to reliably image samples. In view of viscoelastic difference in each phase, a three‐phase coexistence of an unmixed NBR phase, the mixed phase, and PVC microcrystallites is directly visualized in NBR/PVC blends. The nanomechanical investigation is also capable of recognizing the crosslinked rubber phase in cured rubber.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ixed phase was quantifi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lends are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homogeneity and stiffness of the mixed phase. This study furthers our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mechanical property relationship of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hich is important for their potenti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 201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2019 , 57, 662–669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制备花状Bi2 WO6,并利用超声分散法制备了Cu2 O/TiO2-Bi2 WO6复合光催化剂,通过FESEM、XRD、XPS、FI-IR、UV-vis DRS和PL对光催化剂进行了分析和表征.表征结果证明:花状Bi2 WO6表面负载着碎片状的TiO2和立方体Cu2 O形成Cu2 O/TiO2-Bi2 WO6复合光催化剂;以短链脂肪酸(SCFAs)为牺牲剂,考察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产生氢气和烷烃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u2 O/TiO2-Bi2 WO6复合光催化剂以乙酸为牺牲剂,主要产氢气和甲烷,降解率高达91.82;;以丙酸为牺牲剂,产物主要是乙烷和丁烷,降解率高达90.70;;以丁酸为牺牲剂,除了氢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外,气体产物还含有一定量的戊烷,其降解率高达91.50;.结合反应液中间产物的成分进行检测,由此推断出光催化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4.
A stable and efficient Pd(OAc)2/PPh3/PEG‐2000 catalytic system for homocoupling of arylboronic acids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e presence of Pd(OAc)2 and PPh3, the homocoupling reaction of arylboronic acids was carried out smoothly in PEG‐2000 at 70 °C under air without base to afford a variety of symmetric biaryls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The isolation of the products was readily performed by extraction with diethyl ether, and the Pd(OAc)2/PPh3/PEG‐2000 system could be easily recycled and reused six times without significant loss of catalytic activity.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锡苯和铅苯的[2+2],[4+2]及[4+4]二聚反应的微观机理和势能剖面,考察了Sn(Pb)原子上的2,4,6-三甲基苯基(Mes)取代基对反应势能剖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反应均为协同过程,且大多数情况下,2个C—Sn(Pb)键同步形成.[2+2]和[4+2]反应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均比相应的[4+4]反应容易进行,而[4+2]反应在动力学上比相应的[2+2]反应有利.Sn(Pb)原子上的Mes取代基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均不利于反应的进行.铅苯的动力学稳定性与锡苯相当,但其热力学稳定性高于锡苯.  相似文献   
6.
魏奉思  蔡红昌 《中国科学A辑》1993,36(10):1105-1111
本文根据1983年十个 Carrington 周(1733—1742)期间的 K-日冕亮度、行星际闪烁(IPS)观测和光球磁场观测,首次探讨了太阳风等离子体质量、动量和能量输出流量 FM,FP 和 FE 的全日面二维平均结构及其与光球磁场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Z等离子体中的双电子复合与电子碰撞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准相对论性Hartree-Fock-Relativistic方法与不可分辨跃迁组模型相结合,对Au和Ta元素的类Ni离子的双电子复合速率,以及Au元素类Cu离子的电子碰撞激发速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于Au类Ni离子的3d10-3d94l5f-3d104l双电子复合过程以及类Cu离子的3d104l-3d94l5f电子碰撞激发过程,当电子温度高于1.0 keV时,电子离子碰撞激发速率随电子温度增加而增加,双电子复合速率随电子温度增加而减小,并且电子碰撞激发对谱线辐射的贡献要比双电子复合大得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在Re=50—400范围内二维圆柱后涡脱落的有序和混沌现象的一些初步实验结果。涡脱落由有序到混沌的转捩发生在Re=184.6—193.5之间,但是它不是通过准周期途径。在涡脱落频率与Re数的关系曲线上有两个间断。在Re=70处的间断可能对应于倾斜涡脱落模式的变化,在Re≈193.5处的第二间断对应于由有序到混沌状态的转捩。  相似文献   
9.
基于远场的拼接光栅压缩池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傅里叶光学方法得到了失调拼接光栅压缩池输出光束的远场振幅表达式,建立了分析拼接光栅的各种误差的理论模型,得到了拼接误差对脉冲的影响是附加相位延迟和角度偏转。在要求远场的一倍衍射极限区域的积分能量分布达到理想情况下的90%的条件下,对于含有口径为40 cm、脉宽为0.1~10 ps脉冲的系统进行分析并分别得到了各种误差的容限。  相似文献   
10.
 从(3+1)维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出发,理论上分析了超短脉冲频谱展宽与自聚焦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通过改变泵浦光的功率和光束口径,可以实现光谱的极大展宽并避免自聚焦成丝。数值模拟了小口径强泵浦光束在BK7玻璃中的传输过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模拟结果显示在超连续谱产生的同时小尺度调制被完全抑制。实验结果表明:降低泵浦光功率,使光束不会因为全光束自聚焦而发生塌陷,同时还能控制除自聚焦外的其它非线性效应,进而改善近场光束质量。由于自相位调制是超短超强脉冲产生超连续谱的重要机制之一,需要维持传输过程中的泵浦光功率,由此最佳的入射光功率应选在全光束自聚焦功率阈值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