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1篇
  免费   727篇
  国内免费   1531篇
化学   2794篇
晶体学   204篇
力学   272篇
综合类   125篇
数学   691篇
物理学   20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41.
毛双  蒲雪梅  李来才  舒远杰  田安民 《化学学报》2006,64(14):1429-143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上对15种分子式为N6H6的氮氢化合物进行了理论计算, 并且应用了自然键轨道理论(Nature Bond Orbital, NBO)和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toms In Molecules, AIM)分析了这些化合物的成键特征和相对稳定性. NBO分析表明N原子孤对电子到相邻的氮氮键的超共轭作用是影响氮氮键长变化的主要因素, AIM计算的氮氮键的键临界点电荷密度与键长呈反比关系. 而且, NBO的立体和超共轭分析表明立体交换排斥能和超共轭作用对这些分子的相对稳定性起了重要作用. G3MP2计算结果表明氮氢化合物的生成热均为正, 并且环状分子的能量和生成热都高于链状分子.  相似文献   
142.
煤层气(矿井瓦斯)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非常规气体. 作为可得的清洁能源,它的利用被认为是节能和经济的选择. 在本工作中,非金属原子X(X=H,O,N,S,P,Si,F,Cl)修饰的石墨烯(Gr)被用来代表具有结构异性的煤表面模型.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煤层气组分Y(Y=CH4,CO2,H2O)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Y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 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共同表明了这种弱的相互作用.其中,H和Cl对CH4的作用较大; N、O、F、Cl对CO2的作用较强; N,Cl对H2O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吸附能大小依次为:H2O>CO2>CH4. 因此,在CH4富集的煤层里注入H2O或CO2可以与CH4形成竞争吸附,进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本工作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下煤层气与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详情,并为煤层瓦斯的开采与分离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3.
The formation of peptides and then protein by small abiological molecules clusters such as amino acid is a key stage in the origin of life[1]. More and more ex- 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phosphat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biomolecules in prebiotic chemical evolution. The principal reservoirs of biochemical energy are phosphates (such as ATP). The peculiar role of phosphates in contemporary life might suggest its essential role in prebiotic energy conversion, syntheses …  相似文献   
144.
酚类环境雌激素的色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酚类环境雌激素的色谱分析研究进展,包括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各种检测器联用技术。比较了使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环境雌激素样品预处理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5.
本文报道由H2PDC合成的新型维层状无机-有机骨架晶体Ni(PDC)(H2O)2(H2PDC=吡啶-2,5-二羧酸), 该化合物的一层是由右手螺旋Ni—O—C链与左手螺旋Ni-pdc链组成, 而邻近的一层则是由左手螺旋Ni—O—C链与右手螺旋Ni-pdc链组成, 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 用ICP、TG、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46.
提出一种由水, 异丙醇, 正丁醇组成的新型微乳液, 并以其为反应介质制备了甲烷高温燃烧La0.95Ba0.05MnAl11O19-a催化剂. 采用1H NMR, FT-IR, 电导法及激光粒度散射法研究了新型微乳液中水的结构及相特性. 新型微乳液中水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 电导率与水含量成非线性关系, kφ曲线上存在一临界值(φP=0.15). 水质子的化学位移随水含量的降低移向高场. 加入4% D2O测定的O—D键的伸缩振动随水含量增加而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异丙醇铝在新型微乳液中水解形成的Al(OH)3 胶体粒子的粒径范围为226~329 nm. 采用新型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制备的Ba0.05La0.95MnAl11O19-α催化剂的粒径在30 nm, 明显小于纯水制备的样品(100 nm). BET 比表面积为65 m2/g, 比纯水制备样品高出约一倍. XRD结果显示, 1200 ℃焙烧10 h即可获得含单一β-Al2O3相的催化剂. Ba0.05La0.95MnAl11O19-α催化剂甲烷催化燃烧的T10为420 ℃, 比纯水制备样品下降了90 ℃. 甲烷催化燃烧活性提高是由于含有较多Mnn+纳米结构六铝酸盐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7.
8,10-二炔廿五碳酸LB膜的周期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8,10-二炔廿五碳酸,在玻璃片、石英片和镀金片上沉积了它的LB膜,X-射线衍射研究了LB膜的周期结构和聚合对它的影响。在2θ=1°—15°范围内观察到了多达7个布拉格衍射峰。由此计算了等同周期和分子在基片上的倾斜角。用分子模型计算了衍射峰强度,得到了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的衍射峰强度奇偶起伏现象。  相似文献   
148.
煤层气(矿井瓦斯)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非常规气体. 作为可得的清洁能源,它的利用被认为是节能和经济的选择. 在本工作中,非金属原子X(X=H,O,N,S,P,Si,F,Cl)修饰的石墨烯(Gr)被用来代表具有结构异性的煤表面模型.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煤层气组分Y(Y=CH4,CO2,H2O)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Y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 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共同表明了这种弱的相互作用.其中,H和Cl对CH4的作用较大; N、O、F、Cl对CO2的作用较强; N,Cl对H2O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吸附能大小依次为:H2O>CO2>CH4. 因此,在CH4富集的煤层里注入H2O或CO2可以与CH4形成竞争吸附,进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本工作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下煤层气与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详情,并为煤层瓦斯的开采与分离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9.
CH_3自由基和O(~3P)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来才  邓萍  李德华  田安民 《化学学报》2002,60(7):1186-1191
用分子轨道从头计算MP2(full)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 研究了CH_3自由基和三线态O原子反应的微观机理,优化得到了反应途径上的反应 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和中间体构型进行 了确认,在G3不平上计算了能量,同时用经典过渡态理论对该反应的绝对速率常数 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CH_3自由基与O(~3P)反应有四条不同的放热反 应通道,主反应通道为IM1→TS1→CH_2O + H,同时反应可彻底裂解生成CO, H_2 及H。  相似文献   
150.
Four new derivatives of podophyllotoxin, N'-podophyllic acid-N-[3-(2, 2, 5, 5-te-tramethyl-pyrrolinenyloxy)] semicarbazide(GP-11, 6), podophyllic acid [3-(2,2,5,5-te-tramethyl-pyrrolinenyloxy)]hydrazone (GP-12, 7), podophyllic acid-[4-(2, 2, 6, 6-tetramethyl-1-hydroxy piperidine)]hydrazone(GP-1-OH, 8) and podophyllic acid[4-(2,2, 6, 6-tetramethyl piperidine)]hydrazone(GP-1-H, 9) were synthesized.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the four new compounds on L-1210 cells were determined. The antitumor activity and toxicity of GP-1(2), GP-1-OH(8), GP-1-H(9) and VP-16-213(1)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