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479篇
化学   1071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82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194篇
物理学   5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提出采用了网络信道联合纠错的编码(JNECD)的方法来降低网络传输的误码率,这种方法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组成码字矩阵,利用信道编码与网络编码分别对码字矩阵的列和行联合校验检错,得到有可能错误的码元位置,删除所对应的码元,对剩余的码元解方程得到信源消息码字.仿真实验表明,在伽罗华域GF(2)中将JNECD方法与分离网络信道编码(SNCC)和直接传输(DT)方法相比,该算法可以降低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和丢包率,提高数据包传输的正确概率,减少网络延时,提高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红外偏振特性的空间目标探测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外偏振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能够表征空间目标的表面信息与状态信息。结合当前偏振探测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基于红外偏振特性对空间目标进行探测的思路与可行性。由于空间目标偏振特性会随空间目标特定的材料以及运动轨道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红外偏振探测技术可以为空间目标的探测和识别提供更多的依据。通过对空间目标常用的不同材料、同一材料不同表面状态以及在不同观测角下偏振特性的分析,得出光滑钢板红外平均偏振度是粗糙钢板的1.3倍左右。  相似文献   
993.
水蒸气处理对ZSM-5酸性及其催化丁烯裂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考察了水蒸气处理温度和时间对ZSM-5分子筛酸性及其催化丁烯裂解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通过水蒸气处理可降低ZSM-5分子筛的酸量和酸强度,明显提高产物中丙烯与乙烯的选择性和收率,抑制副产物芳烃和低碳烷烃的生成. 用柠檬酸脱除水蒸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非骨架铝,可提高ZSM-5分子筛孔道的容碳能力,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的反应条件为WHSV=3.5~8.8 h-1,p=0.06~0.1 MPa,θ=600~620 ℃.  相似文献   
994.
用溶胶-凝胶法并经过1450℃后处理而制备出名义组分为La2/3(Ca1-xMgx)1/3MnO3 (0≤x≤60%)多晶样品.磁化测量表明,除磁转变温度因Mg掺杂而稍有降低外,磁性质整体上和不含Mg样品无本质上的差别.未加磁场下阻温关系测量表明,即使Mg含量高达60%,实验上仍观察到绝缘体到金属的转变.特别有意义的结果是,适当的Mg掺杂可明显提高转变温度附近的磁电阻效应,例如,在Mg掺杂量为30~40%的样品中,1T磁场下观察到的磁电阻甚至比不含Mg样品在5T磁场下得到的值还要大.  相似文献   
995.
宽视场长波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宽视场长波红外(LWIR)光学系统技术指标。离轴三反射镜消像散(TMA)型光学系统光谱覆盖范围宽,可提供一个空间分辨率高、观测范围大的无遮挡视场,能够在F数相对较小的光学系统中实现接近衍射极限的光学性能。TMA型光学系统能满足推扫式LWIR扫描仪所要求光学系统大观测视场、高光学效率等指标,可作为预先研究星载遥感仪的光学结构。  相似文献   
996.
以硅酸钠为硅源、硫酸铝为铝源、CTAB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骨架负载型固体酸Al-MCM-41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IR)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该催化剂在二芳基乙烷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考察了各种反应因素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合成条件为:原料m(苯乙烯)∶m(二甲苯)=1∶7.5,催化剂用量为1%(总投料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140 ℃,产率可达87.1%,比传统催化剂浓硫酸提高了17%. 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是替代液体酸合成二芳基乙烷的理想固体酸催化剂.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2个Ni(II)配合物[Ni3(btc)2(H2O)14]·4H2O(1)和[Ni2(btec)(bipy)2(H2O)6]·2H2O(2), (H3btc=1,3,5-benzenetricarboxylic acid, H4btec=1,2,4,5-benzenetetracarboxylic acid, bipy=2,2'-bipyridyl).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RD)、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化合物(1)是由2个均苯三甲酸根桥连的三核Ni(II)离子的化合物, 而化合物(2)是由1个均苯四甲酸根桥连的双核化合物, 分子中bipy分子作为端基配体. 分子中大量的水分子和羧酸根的存在使2个化合物分别被连成具有三维(3D)和二维(2D)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 着重研究了化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 并将其与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发现SPS 中表面光伏响应带与UV-Vis-NIR 吸收光谱的吸收峰在数量和位置上都是一一对应的. 此外, 对比2个化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可以看出,配合物的结构及中心金属的配位微环境对其表面光伏响应带的强度、位置和形状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8.
NIU  Chengshan  SONG  Yanlin  YANG  Lianming 《中国化学》2009,27(10):2001-2006
A protocol for the synthesis of a new family of spiropyran derivatives is described. A 5‐formylated indoline intermediate ( 5 ) was achieved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was the key intermediate for constructing the spiropyran derivatives with vinylene linker. Five 5′‐functionalized indolinospiropyrans ( 11 – 15 ) were obtained by utilizing vinylene unit as a linkage between the photochromic spiropyran fragment and the ferrocene or triphenylamine donor.  相似文献   
999.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电气产品塑料部件中的初级芳香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对电子电气产品塑料部件中的26种初级芳香胺进行了同时测定.初级芳香胺用二氯甲烷、丙酮、甲醇等有机溶剂提取,然后浓缩提取液,用甲醇定容,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检测.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流速为0.6 mL/min,选择离子监测.26种禁用芳香胺的线性范围为0.1~10.0 mg/kg; r≥0.997; 检出限为0.05 mg/kg; 加标回收率为70%~110%; 相对标准偏差为0.23%~14.9%.结果表明, HPLC-MS法可以对塑料部件中的初级芳香胺进行定性定量测定.本研究选择离子色谱峰分离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000.
取向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描述了静电纺丝的基本装置、原理;为制得高性能的取向纳米纤维,对静电纺丝中出现的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三种不稳定状况,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列举了通过改变接收装置、控制电场和附加磁场等方法,改进静电纺丝技术来制取连续取向的纳米纤维,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简单的评价,指出磁化静电纺丝(MES)是目前制备取向纳米纤维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取向纳米纤维在生物组织工程领域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