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334篇
化学   765篇
晶体学   23篇
力学   128篇
综合类   46篇
数学   172篇
物理学   6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采用表面接枝法对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成功制备了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具有特异识别性能的磁性表面印迹聚合物(MMIPs).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BET测试结果表明,MMIPs的比表面积(380 m2/g)大于MNIPs(324 m2/g).吸附动力学、等温线模型分析显示,MMIPs对DBP的Sips等温线模型相关系数R2=0.999,动力学Pseudo-second-order 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797.对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印迹因子分别为1.53、2.21和1.39,对DBP具有较高的印迹因子和较好的识别性能.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经5次再生后,对DBP的吸附能力仅下降了12.3%,表明再生循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2.
钢框架中组合楼盖的面内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影响钢-混凝土组合框架中组合楼盖隔板性能的因素,以楼板厚度、框架侧移刚度以及结构平面刚度布置为参数对钢框架中的组合楼盖进行了弹性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长宽比外,组合楼盖的隔板性能还与其面内刚度以及支撑体系的特性有关.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组合楼盖隔板性能的评价方法, 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可以为工程实践中评价组合楼盖的隔板性能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化学振荡反应是一类典型的非线性现象[1-5],研究各种因素对化学振荡反应的动力学控制问题在生物和化学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6,7].生物体系中化学振荡反应实际上是产生于溶胶中(包括高分子溶液和表面活性剂溶液)[8],因此,要模拟生物体系的化学振荡就不能不考虑溶胶对振荡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核-壳型苏丹红Ⅰ印迹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MOS)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自制的SiO2微球表面成功合成了对苏丹红Ⅰ具有良好选择识别性能的核-壳型印迹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子印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材料壳层厚度约为150 nm;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印迹材料对模板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特性,结果表明以PTMOS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Ⅰ具有优异的选择吸附性,其分离选择因子为2.62。在吸附过程中,模板分子苏丹红Ⅰ与印迹聚合物形成2种结合位点,2种结合位点的解离常数分别为2.30、10.78 m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27.40、128.53μmol/g。将该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对样品进行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技术成功用于辣椒油中苏丹红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5.
二茂铁与乙酰氯经傅-克反应制得乙酰基二茂铁(1);1在Ru(Ⅱ)-(R,R)-TsDPEN催化下完成不对称氢转移制得手性仲醇(3);3酯化后再与二甲胺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光学活性的(R)-(+)-N,N-二甲基-1-二茂铁基乙胺,总产率54.5%,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  相似文献   
106.
制备了近纳米级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PS-PBA)复合微球粒子,并在40Hz~110×106Hz的宽频范围测量了该粒子分散在9种电解质中时的介电弛豫谱,发现了与PS微球粒子分散系不同的特异介电弛豫:低频弛豫对反离子种类具有敏感性而高频弛豫则与电解质种类几乎无关;根据Shilov-Dukhin模型和M-W-O模型分别分析了高、低频率的弛豫机制,并通过对介电谱的Cole-Cole拟合获得了各体系的介电参数.进一步利用Hanai方法由介电参数计算获得了所有体系的相参数;详细分析了体系的内部参数受PS-PBA微球自身结构以及电解质种类影响的原因;讨论了离子扩散系数对介电参数的影响,从而得出了低、高频的弛豫特征时间分别由同离子的扩散系数和反离子的扩散系数所决定之结论.最后,结合Grosse宽频介电理论计算了粒子表面的以及双电层的主要电参数,并分析了电解质种类差异对这些电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设计了一个新型内置多孔介质卷式制氢反应器,进行了天然气/空气预混气在当量比1.25~2.50,总流量60 L/min~120 L/min条件下的富燃实验,研究其自热重整制氢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富燃情况下可实现自维持燃烧,自稳定响应时间较快;反应器Swiss-roll结构的有效预热与中心多孔介质的蓄热,可提高反应温度至1 600 K以上,实现超绝热富燃制氢;固定流量条件下,甲烷的转化效率与能量利用率随着当量比的变化而改变。实验中,氢气生成率与能量利用率分别为30%~57%、50%~84%。流量为120 L/min,当量比为2.0时,尾气中H2浓度达22%,氢气生成率为57%,能量利用率为68%。  相似文献   
108.
The solubility and the 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 (H(cr)) of 14 drugs and inorganic salts were deter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cr) and the solubility was explor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H(cr) was calculated in the light of Raoult's law and Pitzer ion interaction model from their solub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cr) values calculated by Raoult's law in high humidity (H(cr)>80%) and by Pitzer ion interaction model in low humidity (H(cr)<80%) are comparable to the measured ones.  相似文献   
109.
以二硫代苯甲酸苄酯(BDTB)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丙烯酰胺基偶氮苯(AAAB)为单体,DMF为溶剂,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基偶氮苯(PAAAB),并考察了聚合温度和链转移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1 H-NMR、GPC等对链转移剂和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子量分布窄;随着[BDTB]/[AIBN]比例的增大,聚合速率和分子量下降,分子量分布变窄。  相似文献   
110.
以红霉素为模板分子,采用溶胶-凝胶印迹技术,合成对红霉素具有特异选择识别性能的印迹聚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以及比表面积测定技术对印迹聚合物的结构和表面性能进行详细探讨,结果表明所得印迹聚合物比表面积为266.2m2/g,粒径为600nm左右的颗粒材料.选择3种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选择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红霉素的分离因子最高达到2.20.优化固相萃取条件,结果表明用甲醇:乙酸(75:25,V/V)作为洗脱剂时对红霉素的洗脱效果最好.结合液相色谱技术,该印迹材料成功的分离和富集红霉素肠溶片中的红霉素,回收率达到10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