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43篇
  免费   7235篇
  国内免费   14118篇
化学   26494篇
晶体学   1688篇
力学   2892篇
综合类   1551篇
数学   6437篇
物理学   19134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1393篇
  2021年   1297篇
  2020年   1231篇
  2019年   1258篇
  2018年   1235篇
  2017年   1864篇
  2016年   1286篇
  2015年   1995篇
  2014年   2353篇
  2013年   3127篇
  2012年   2977篇
  2011年   3287篇
  2010年   3419篇
  2009年   3475篇
  2008年   3902篇
  2007年   3415篇
  2006年   3445篇
  2005年   2870篇
  2004年   2294篇
  2003年   1528篇
  2002年   1649篇
  2001年   1655篇
  2000年   1867篇
  1999年   1000篇
  1998年   492篇
  1997年   375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298篇
  1994年   304篇
  1993年   304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82篇
  1988年   183篇
  1987年   162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97篇
  1983年   85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44篇
  1978年   18篇
  1971年   11篇
  1965年   24篇
  195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71.
植酸与稀土元素的固态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PllytiC。Cid)又称肌醇六磷酸酯(myo-iflOSitdhX。hSPhOSPh。ie)(简写为H12lHP]常以钙、镁复盐(菲汀Phntin)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尤其在谷类和植物的种子中含量较高['j.植酸具有惊人的骛合能力,除碱金属外几乎能与所有金属离子生成沉淀,一些高价金属离于甚至在强酸性介质中也可定量沉淀[如Ti、Zr、Hf、Th、Ce(IV)和In、Sc等〕,这些性质已初用于Th'"的定量测定L'和SC'"的分离提取「",Gd'"与植酸的配合物被用作核磁共振成倍(MRI)的对比剂['j.然而,对有关配合物的固态组成及性质研究尚无文献报道.本文…  相似文献   
972.
聚氧硫杂蒽树脂固化特性及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DSC、TG等技术手段研究了聚氧硫杂蒽树脂 (POSPF)的固化特性及其动力学 .结果表明 ,用六次甲基四胺 间二氯苄作固化剂 ,加热至 10 5~ 2 2 5℃能使POSPF树脂固化 ,在固化过程树脂中的活性羟甲基和固化剂参与反应生成亚甲基桥从而形成网状体型结构 ;动态DSC曲线上出现宽的固化放热峰 ,用T β外推法确定其凝胶温度Ti=10 0 0℃、固化温度Tp=181 5℃、后固化温度Tf=2 2 5 7℃ .固化后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 ,失重 5 %时热分解温度高达 4 0 3℃ .  相似文献   
973.
利用~(13)C-NMR方法研究了弱碱K_2CO_3存在下酚酞成盐反应及其与活性双卤砜亲核缩聚反应过程中的结构特征。对一系列碱性条件下酚酞(PP)与4,4'-二氯二苯砜(DCDPS)的缩聚反应的研究表明任何影响内酯结构酚酞盐生成的因素都会严重阻碍聚合反应的进行。对模型化合物存在下K_2CO_3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的溶解/解离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酚酞类Card。双酚与固体K_2CO_3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络合作用。基于我们系列研究结果,本文中总结提出了弱碱K_2CO_3存在下酚酞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74.
刘振东  高铁  徐玲丽  杨勇  王庆民  陈泓序 《色谱》2019,37(6):666-670
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法因具有快速、分辨率高的优势,已成为单克隆抗体纯度分析的主流方法。在非还原单克隆抗体纯度检测中,其样品前处理过程对于结果有显著影响。为优化样品前处理,考察了以碘乙酰胺和N-乙基马来酰亚胺为巯基封闭剂,在pH 6.0~9.0的样品缓冲液条件下,不同种类和批次的单抗的纯度。发现在两种巯基封闭剂中,高pH的样品缓冲液会影响巯基封闭的效果,产生较多的抗体片段;而在低pH条件下,抗体片段较少,单抗的纯度更高。因此在进行非还原单抗的纯度检测中,pH 6.0的样品缓冲液为最佳的前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975.
配合物[Pd(phen)Cl2]与腺嘌呤的键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恩君  刘祁涛 《化学学报》2005,63(8):725-728
合成并表征了固体三元配合物[Pd(phen)Cl2] 1. 以1和DNA的组成小分子腺嘌呤(ade)反应, 获得双核配合物单晶[Pd2(phen)2(ade)2]Cl2•4.5H2O (2). 配合物2为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Pnma, 晶胞参数a=2.1709(9) nm, b=1.4378(6) nm, c=1.2274(5) nm, αβγ=90°, V=3.8311(3) nm3, Dc=1.729 g/cm3, Z=4, F(000)=2004, R1=0.0766, wR2=0.1526. phen配体以两个氮原子与钯(II)离子配位, 按生物学原子规范标号, ade以N(3), N(9)原子与钯(II)离子桥联配位, 形成双核混配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   
976.
三苯甲基醚直接转化成丙酮化合物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瑾  钟振声  刘爱骅 《有机化学》2005,25(6):738-740
介绍了一种新的高效的由三苯甲基醚直接生成丙酮化合物的方法, 也就是使三氟乙酸条件下脱三苯甲基的反应和生成丙酮化合物的反应在一个反应瓶中同时进行, 使脱三苯甲基作用后生成的醇继续反应得到高产率的丙酮化合物. 这种方法对于分子中同时含有对酸敏感的其他官能团的三苯甲基醚分子的脱保护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977.
3 D-QSAR Analysis of Agonists of nAChRs: Epibatidine Analogu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3 D-QSAR about nAChRs agonists epibatidine analogue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CoMFA and CoMSIA.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R2cv = 0.546, R2cv = 0.907 in CoMFA andR2cv = 0.655, R2,~ = 0.962 in CoMSIA of the final model. The prediction using the final models tothe test set was r2 = 0.675 in CoMFA and r2 = 0.462 in CoMSIA. This model will be useful in thedesign of novel compounds with high affinity.  相似文献   
978.
超声波作用下芳亚甲基丙二酸亚异丙酯的合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超声波辐射下,以芳香醛、丙二酸亚异丙酯为原料,乙醇作溶剂,无催化剂 作用下合成了芳亚甲基丙二酸亚异丙酯。该方法操作简便,不污染环境,产率较高 ,为该类化合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79.
贵金属对钴基催化剂上肉桂醛选择加氢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贵金属改性的Co/γ-Al2O3催化剂上的肉桂醛选择加氢反应.结果表明,通过Pt,Pd和Ru贵金属改性,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但只有Pt改性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w(Pt)<0.5%时,催化剂的活性随着Pt含量的增加呈直线升高,当w(Pt)=0.5%时,催化剂活性可提高近5倍,但催化剂的选择性变化很小.XRD结果表明,催化剂经还原后,γ-Al2O3上的钴主要为α-Co0.TPR结果表明,Pt的加入提高了Co3O4的还原性能,且Pt含量越高,Co3O4的还原温度越低.XPS结果表明,Pt改性的催化剂样品,其Co3O4大部分被还原为Co0.由于Pt与Co具有协同效应,故Pt改性的Co/γ-Al2O3催化剂既具有较高的活性,又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80.
高温下淀粉的凝胶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凝胶化作用是淀粉及改性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现象。淀粉凝胶化作用的结果导致了在其产品中产生了只溶胀但不溶解的颗粒,从而影响了淀粉产品的整体性能。文章初步探讨了淀粉在高温成型过程中凝胶化作用的方式和起因。结果表明,淀粉浆料在高温成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凝胶团粒是淀粉不完整的凝胶化作用的结果,足量的水分和高温是形成较多的凝胶化淀粉颗粒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