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32篇
  免费   9650篇
  国内免费   18598篇
化学   38188篇
晶体学   2146篇
力学   3589篇
综合类   1850篇
数学   8163篇
物理学   24544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1793篇
  2021年   1795篇
  2020年   1742篇
  2019年   1748篇
  2018年   1642篇
  2017年   2480篇
  2016年   1796篇
  2015年   2580篇
  2014年   3199篇
  2013年   4096篇
  2012年   4035篇
  2011年   4451篇
  2010年   4518篇
  2009年   4702篇
  2008年   5223篇
  2007年   4782篇
  2006年   4551篇
  2005年   3909篇
  2004年   3023篇
  2003年   2103篇
  2002年   2142篇
  2001年   2178篇
  2000年   2333篇
  1999年   1284篇
  1998年   709篇
  1997年   512篇
  1996年   481篇
  1995年   490篇
  1994年   472篇
  1993年   461篇
  1992年   420篇
  1991年   286篇
  1990年   301篇
  1989年   299篇
  1988年   195篇
  1987年   192篇
  1986年   146篇
  1985年   120篇
  1984年   136篇
  1983年   94篇
  1982年   81篇
  1981年   91篇
  1980年   58篇
  1979年   79篇
  1978年   28篇
  1977年   23篇
  1965年   19篇
  1959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聚氯乙烯膜普鲁卡因选择电极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以普鲁卡因碘化物与碘化铋形成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的PVC(聚氯乙烯 )膜普鲁卡因选择电极 ,测定了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 ;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1.0×10 -1~6.3×10 -5mol/L,级差电位为45mV/pc ,检出限为3.4×10-5 mol/L ;该电极响应迅速 ,测定结果与药典法相符  相似文献   
992.
树枝状十二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胺和丙烯酸十二酯为原料,甲醇为溶剂,采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低代的树枝状十二酯。探讨了反应条件对树枝状十二酯收率的影响。乙二胺2mL(30mmol),n(乙二胺):n(丙烯酸十二酯)=1:6,甲醇占反应液总体积的5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8h,产率54.9%。  相似文献   
993.
Ti2(OMe)4/S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表面改性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SiO2负载的Ti2(OMe)4双核桥联配合物催化剂,用IR、TPD和微反技术考察了催化剂的表面构造及CO2和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和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双核桥联配合物Ti2(OMe)4以Ti-O-Si键锚定在SiO2表面上;CO2在催化剂表面存在桥式和甲氧碳酸酯基两种吸附态,其中甲氧碳酸酯基吸附态是生成DMC的关键物种;CH3OH在催化剂上只有一种分子吸附态。在150℃以下,CO2和CH3OH在Ti2(OMe)4/SiO2催化剂表面上高选择地生成碳酸二甲酯。  相似文献   
994.
自1938年Tsumaki报道犤1犦氧载体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犤2犦,只是理论研究居多。氧载体的氧合常数是氧载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测定是氧载体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pH电位法测定氧载体的氧合常数已有研究报道犤2~4犦,作者在研究中发现,邻苯二胺合钴(o-Phdn-Co)配合物在固相和水溶液中与O2反应时表现出很大差异,其反应产物的组成比分别为液相配合物Co∶O2=2∶1,而固相配合物Co∶O2=1∶2,为究其成因和进行理论探讨,有必要先测定其氧合常数。由于o-Phdn-Co配合物的配位常数也未见文献…  相似文献   
995.
IntroductionIndium-tin-oxide(ITO) has been widely used asthe anode material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OLEDs) because of its high transmittance in the visi-ble region and low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n the pastyears, many investigations focused on …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子给-受体模型化合物——氰基乙烯基苯胺衍生物的电化学行为,并对推电子取代基团—NH_2和—N(CH_3)_2与吸电子取代基团氰基乙烯基对化合物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提出了这些化合物的电氧化态和电还原态的结构,通过分析比较叔、仲和伯自由基对化合物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97.
Three types of dual-frequency oscillations in KBrO3-galactose-acetone-MnSO4-H2SO4 have been observed in a batch reactor depending o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H2SO4 or Br-. Similar phenomena were also observed when galactose was replaced by other aldosugars such as glucose, arabi-nose, lactose and maltose. However no dual-frequency oscillation has been found when ketosugar like fructose was used instead of galactose as the substrate. The roles of acidity, bromide ion and acetone in dual-frequency oscillations have been analyzed. The mechanism of dual-frequency oscillations has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8.
LaxBa1—xCoO3系导电陶瓷导电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LaxBa1-xCoO导电陶瓷的导电性及其导电机制进行了研究,在x=0.5mol处,导电陶瓷具有金属态导是性,在La0.5Ba0.5CoO3陶瓷中,存在着氧缺位和导电电子,并且此种导电陶瓷具有较高的电子和氧离子混合导电特性。  相似文献   
999.
新型树状大分子核醚-四硅烷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季戊四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树状大分子核--醚-四硅烷,可用于树状大分子构筑.通过季戊四醇(1)与溴丙烯的醚化反应得到四烯丙基醚2,然后在Pt催化作用下,2与硅氯仿通过硅氢化反应生成醚-四(三氯硅烷) 3(可直接与多种官能团反应生成树状大分子),3经过LiAlH4还原后得到目标产物醚-四硅烷4.通过IR, 1H NMR, 13C NMR对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讨论和确认.  相似文献   
1000.
Total im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IRF) and synchronous scanning technique were combined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the meso-tetrakis (4-sulfonatophenyl)porphyrin (TPPS) at the glass-water interface without any surfactant. The pH dependence of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ignal at the interface was analyzed. Both unprotonated (TPPS^4-) and diprotonated (H2TPPS^2-) forms of TPPS were observed at the interface. But the interface favored the adsorption of. The apparent estimated pKa2 value shifted from 5.00 in the bulk solution to 2.7 at the interface. STIRF provides a good technique to study multi-component systems at the inte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