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4篇
  免费   738篇
  国内免费   1207篇
化学   2167篇
晶体学   131篇
力学   141篇
综合类   94篇
数学   484篇
物理学   177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991.
氟里昂气体的快速高效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一种氟里昂混合气体高效快速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6 m×3 mm填充柱,粒径为150~180μm的Porasil为固定相,H2为载气,热导池检测器,在柱温70℃时,将空气、F-12、F-125、F-143a、F-22和F-134a的混合物分离;可以对10-6数量级的氟里昂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92.
用Suzuki偶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N-(2-乙基己基)-3,6-咔唑(Cz)与4,7-二(4-己基噻吩)-2,1,3-苯并噻二唑(DHTBT)的共聚物, 研究该类聚合物的电化学、光学和电致发光性能. 在薄膜状态下, 即使DHTBT含量为1%的聚合物也发生了从Cz链段到DHTBT单元的有效的能量转移. 光致发光光谱随着DHTBT含量的增加, 从645 nm红移至690 nm. PCzDHTBT1获得了71%的薄膜光致发光效率. 以该类聚合物为发光层的器件的EL光谱也随着DHTBT含量的增加从635 nm红移至680 nm. 由PCzDHTBT15制作的结构为ITO/PEDOT:PSS/polymer/Ba/Al的器件得到了0.61%的外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993.
在三氟化硼乙醚(BFEE)溶液中N甲基吲哚可以阳极氧化聚合生成聚(N-甲基吲哚).单体在BFEE中的起始氧化电位为0.95V,远低于单体在CH3CN+0.1mol LBu4NBF4体系中的起始氧化电位(1.23V).BFEE中获得的聚(N-甲基吲哚)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质和荧光性质.红外光谱表明聚合反应发生在2,3位.  相似文献   
994.
高比表面TiO_2柱层状HLaNb_2O_7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宪吉  侯文华  陆春良  颜其洁 《化学学报》2003,61(12):1976-1979
采用分步离子交换法,将含钛多聚阳离子嵌入层状镧铌酸(HLaNb_2O_7)的层 间,通过焙烧,制得了TiO_2柱层状镧铌酸(TiO_2-HLaNb_2O_7)。应用XRD, FTIR,TEM和BET(Brunauer-Emmett-Teller)等技术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明,TiO_2-HLaNb_2O_7具有较大的层间距(1.61 nm,450 ℃)和较高的比表面积 (S_(BET) = 132 m~2·g~(-1)),而且是一中孔材料,其孔径分布曲线上呈现一 狭窄的孔分布,最可几孔直径为3.3 nm。  相似文献   
995.
Polypropylene (PP) microporous film prepared by biaxial stretching of isotactic PPis treated with non-solvent liqui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dimension of the film maychange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degree of area contraction of PP film is dependent on thematch between PP and liquid in solubility parameter and polarity. The fact indicates thatsome interactions do exist between liquid and isotactic PP, and a shrinkable porous film isa sensitive probe to detect the weak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996.
以类水滑石为前驱体,通过调控M~(2+)/Al~(3+)比制备了系列具有不同表面性质的MgAlO_x(MA)和CuMgAlO_x(CMA)催化剂,并分别应用于甲醛乙醛缩合反应(甲醇乙醇Guerbet反应的第二步反应)和甲醇乙醇Guerbet反应。采用NH_3/CO_2-TPD、XPS、H_2-TPR和H_2-TPD技术对催化剂表面酸碱性以及铜物种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甲醇乙醇Guerbet反应性能与催化剂表面Cu~0比表面积和中强碱数目有关,提高Cu~0比表面积有利于甲醇乙醇脱氢生成甲醛和乙醛,增强中强碱数目能促进甲醛乙醛缩合反应。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并使用具有周期性边界条件的石墨烯模型近似模拟焦炭表面,研究了Fe原子修饰及点缺陷对NH_3在焦炭表面异相吸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NH_3分子在点缺陷石墨烯表面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结合能为-0.381 e V;NH_3分子吸附在Fe修饰的完整石墨烯表面属于化学吸附,吸附能为-1.442 eV; Fe原子修饰及点缺陷单独存在下NH_3的吸附能均大于NH_3在完整石墨烯表面的吸附(吸附能为-0.190 eV)。此外,Fe原子修饰与点缺陷共存对NH_3的吸附具有协同作用,结合能达到-3.538 eV,明显大于两者单独存在下NH_3的吸附能之和,综合分析Mulliken布居数与态密度,Fe原子与石墨烯表面、NH_3分子之间有更多地电荷转移,可以解释两者共存对NH_3吸附协同促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8.
综合ZnO-Al_2O_3-SiO_2系和锗酸盐玻璃陶瓷的优点,采用熔融-晶化法首次制备了Ho~(3+)/Yb~(3+)共掺以ZnAl_2O_4为主晶相的ZnO-Al_2O_3-GeO_2-SiO_2系玻璃陶瓷。因[GeO_4]四面体和[SiO_4]四面体都是玻璃网络形成体,讨论了GeO_2取代SiO_2对玻璃陶瓷样品硬度及发光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GeO_2的取代量为10.55%(w/w)时,玻璃陶瓷综合性能最佳。在980 nm泵浦光的激发下,发现强的绿色(546 nm)和弱的红色(650 nm)上转换发光,并研究了不同Ho~(3+)/Yb~(3+)掺杂比对样品上转换发光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当Ho~(3+)/Yb~(3+)掺杂比为1∶11(n/n)时样品荧光强度最强,在绿色上转换发光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合成了配合物[Co(L)_2](1),[Zn(L)_2](2)和[Cu_2(L)_2Cl_2](3)(HL为2-乙酰吡嗪苯甲酰腙),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同构,配体和金属的比例为2∶1。每个配合物中,中心金属离子与来自2个阴离子配体L-的N_2O电子供体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在双核配合物3中,Cu(Ⅱ)离子与1个阴离子三齿酰腙配体、2个μ2桥联的氯离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合理利用哈密煤温和液化固体产物(MLS),对MLS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并利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MLS及其萃取组分的热解特性和各萃取组分在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MLS中重质油含量较高(HS,36%),沥青烯(A,13%)、前沥青烯(PA,9%)含量较低。GC-MS结果表明,HS中烷烃含量较高(41.8%)。红外结果表明,HS中含较多烷烃侧链和取代官能团,A、PA次之,而四氢呋喃不溶物(THFIS)中基本不存在,表明其芳香性较高。MLS中的矿物质主要有液化过程生成的CaCO_3、原煤中的惰性组分SiO_2、NaCl、Al_2O_3·2SiO_2·2H_2O和残留的催化剂转化产物Fe_(1-x)S。热重结果表明,MLS起始热解温度和最大失重峰温均偏低,950℃失重率较高(54%),说明其热解活性较高。MLS各萃取组分在热解过程中存在正负两种相互作用,且与MLS中HS含量有关:当HS含量较高时,HS为MLS热解过程提供小分子自由基以促进挥发分逸出;当脱除部分HS或将HS全部脱除后,MLS各萃取组分中大分子自由基之间相互结合而抑制挥发分逸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