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9篇
  免费   1206篇
  国内免费   1074篇
化学   4722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452篇
综合类   34篇
数学   804篇
物理学   277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604篇
  2011年   666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新型含金属元素二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分别用液相法和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金属元素的二胺,并通过红外光谱,~1HNMR、~(13)CNMR,紫外光谱,电化学分析及元素分析对其进行表征,还通过DSC和TG对其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二胺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是合成一些耐热高聚物的优良原料.  相似文献   
82.
83.
用高温熔制法制备了系列Er^3+/Yb^3+共掺碲硅酸盐玻璃样品,测试和分析了玻璃样品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上转换发光光谱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这种玻璃具有较宽的荧光半高宽、较大的受激发射截面,较好的热稳定性。970nm泵浦下该系列玻璃在可见光525,546和658nm这3处存在明显的上转换现象,它们分别由Er^3+离子^2H11/2→^4 I15/2,4S3/2→^4 I15/2和^4 F9/2→^4 I15/2辐射跃迁产生。另外,测试和讨论了在不同样品厚度下玻璃的光谱特性,如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上转换发光光谱等。结果表明,荧光俘获效应对Er^3+离子1.5μm波段荧光及上转换发光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并随着玻璃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导致测量值与实际值产生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84.
采用平面波超软赝势描述多电子体系,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广义梯度近似,计算出C54相和C49相TiSi2的晶格常数、体弹性模量、形成能、电子态密度(DOS)和Mulliken电荷布居等性质.通过比较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发现尽管两者形成能很相近,但C49相结构对称性差、体弹性模量小、熔点低,Ti原子d轨道的反键强、离子性弱.这些性质上的差异和C49相TiSi2在固相反应中优先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5.
建立了测定一根长2~3cm人发中硫的间接分光光度法,表观吸光系数为5.1×10~4,络合物组成Ba:CPA-mA为1:2,比耳定律范围为0~20μg硫。硫的检测限为0.025μg/mL,变动系数为2.7%,回收率为91.2~97.2%,且不用掩蔽即可直接进行测定,测定211例人发的结果表明,含硫量范围为(28.5±3.2)×10~3μg/g。  相似文献   
86.
利用FT-IR,测定了四种异构丁醇十四氯化碳、 正庚烷, 苯和1,2-二氯乙烷稀溶液在3800—3000cm~(-1)内的红外吸收光谱。缔合峰与自由羟基峰的面积之比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且在极稀溶液区与溶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直线关系。本文又运用1-n(环状)模型对有关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丁醇分子支链度的增加以及丁醇分子与苯和1,2-二氯乙烷之间的特殊相互作用,降低了醇分子的缔合能力。稀溶液中,丁醇分子在苯和1,2-二氯乙烷中主要以单体和环状二聚体形式存在,在四氯化碳中以单体和环状三聚体形式存在,而正丁醇分子在正庚烷中主要为单体和环状四聚体,异、仲、特丁醇主要为环状三聚体和单体。  相似文献   
87.
翁维正  万惠霖 《分子催化》1993,7(5):339-346
采用XRD、Raman、XPS及催化剂性能评价等手段,考察了Bi_3(FeO_4)(MoO_4)_2和Fe_2(MoO_4)_3分别存在及两者共存时对Bi-Mo复氧化物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含Fe物种的存在都有助于改善Bi-Mo系复氧化物催化剂对丙烯选择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但两者在作用机理上有所不同.Fe_2(MoO_4)_3本身无催化活性,但在反应条件下可部分还原为FeMoO_4形成Fe~(3+)/Fe~(2+)氧化还原对;且其地结构上与α-Bi_2(MoO_4)_3相匹配,这些因素都有助于促进催化体系中电子和氧物种的传递及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再生,从而提高催化性能.Bi_3(FeO_4)(MoO_4)_2在反应条件下也可形成Fe~(3+)/Fe~(2+)氧化还原对,但由于其Fe~(3-)所处的化学环境与Fe_2(MoO_4)_3很不相同,且Fe的含量也不及Fe_2(MoO_4)_3,因此它在促进催化体系中电子和氧物种的传递及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再生等方面的性能较差,但它对提高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Bi-Mo对)数目有贡献.  相似文献   
88.
89.
基于标题簇合物的快原子质谱研究,提出该二簇合物在质谱过程中的可能断裂途径及其簇骼转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
Single-crystalline and monodisperse LaF3 triangular nanoplates (2.0 x 16.0 nm) in trigonal tysonite structure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thermolysis of a single-source precursor (SSP), La(CF3COO)3, in a hot oleic acid/octadecene solution. The combined use of SSP and coordinating and noncoordinating solvents was demonstrated to have played key roles in the formation of such high-quality nanoplates, which could spontaneously organize into two types of superlattices (edge-to-edge and face-to-face) on a large area. This SSP approach has advantages of one-step, mass production, and easy operation, and may represent a rather general route toward metal fluoride nanocryst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