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0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1263篇
化学   2311篇
晶体学   154篇
力学   230篇
综合类   79篇
数学   469篇
物理学   16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01.
自从1963年爆炸法合成纳米金刚石[1]以来,纳米金刚石已在科研和工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但是工业合成的纳米金刚石粉由于其工艺的限制存在一些杂质,其中主要包括纳米石墨、非晶碳和爆炸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离子.因此,在实际科研工作前对纳米金刚石粉进行纯化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以往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处理方法各有利弊[2].在以下的研究中,我们采用盐酸消解的方法对商业购买的纳米金刚石粉进行纯化处理,通过对比纯化处理前后的IR、Raman以及ICP表征,分析讨论了酸处理方法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2.
通过环己二酮与β-二腈基苯乙烯的Michael加成得到2-氨基-3-氰基-4-芳基-5-氧代-1,4,5,6,7,8-六氢喹啉(1); 4-苯基六氢喹啉(1a)与环己二酮发生胺的加成缩合反应生成2-N-(3-氧代-1-环己烯基)氨基-3-氰基-4-苯基-5-氧代-1,4,5,6,7,8-六氢喹啉(2), 在碱性和氯化亚铜催化下进一步环合成4-苯基-5-氨基-二-(2-氧代环己烷)并[b,g]-1,3-二氢萘啶(3). 芳醛、α-萘胺和环己二酮在乙醇中共回流, 则一锅法完成9-芳基-5,6,7,8,9,10-六氢苯并[c]吖啶酮(4)的合成. 对合成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尝试性的讨论. 新化合物1a~4c均经IR, 1H NMR 及元素分析证明其结构.  相似文献   
103.
用NaNO2/FeSO4·7H2O体系替代TEMPO在有机相中合成分子量可控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及酯类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乙酯(EA)等]聚合,得到两嵌段共聚物.其多分散性指数小于1.5,体现了可控聚合的特征.用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进行活性链增长,单体的转化率较高.嵌段共聚物的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结构经1HNMR和GPC表征.NaNO2/FeSO4·7H2O体系在纯有机相中的应用降低了活性聚合的成本,有利于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4.
大气压旋转螺旋状电极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催化甲烷偶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研制的具有旋转螺旋状电极的大气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催化甲烷偶联制碳二烃. 实验采用铜电极和不锈钢电极分别考察了输入电场峰值电压和甲烷、氢气进料流量等参数对甲烷转化率和碳二烃收率、选择性的影响. 在长时间连续反应无明显积碳的情况下, 最佳试验结果是电极材料为金属铜, 进料流量为60 mL•min-1, V(CH4 )/V(H2)=1的条件下, 输入电场峰值电压为2.3 kV时, 甲烷转化率为70.64%, 碳二烃单程收率及其选择性分别为69.85%和 99.14%.  相似文献   
105.
N-(1,3,2-Dioxaphosphorinan-2-ylmethyl)thiophosphoramidates were synthesized and determined by NMR spectra and positive 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ESI-MS) in conjunction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S/MS). The fragmentation pathway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characteristic ions in ESI mass spectra are useful in the 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of N-(1,3,2-dioxaphosphorinan-2-ylmethyl)- thiophosphoramidates.  相似文献   
106.
以二茂铁为起始原料,经氯汞化反应、溴代反应、Suzuki偶联反应、水解反应和取代反应等5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二茂铁结构单元的有机配合物(7),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HR-MS(ESI-TOF)表征。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6的E1/2小于化合物7,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107.
N,N-二丁基癸酰胺萃取硝酸有机相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界面张力、电导、FT-IR等研究了不同硝酸浓度下萃取有机相的微结构。利用Gaussian曲线拟合处理N,N-二丁基癸酰胺(DBDEA)的羰基吸收峰,结果表明体系中存在多种以氢键结合的物种如DBDEA·HNO3、(DBDEA)2·HNO3等。在较高酸度下有机相中萃取剂分子自组装成小的聚集体-反相胶团,极性核由水、硝酸和萃取剂高电荷密度的极性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08.
双酰胺萃取剂由于具有螯合性能,能从硝酸介质中萃取三价、四价、六价锕系元素,从而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兴趣[1,2]。其降解产物对萃取过程影响很小,能够燃尽,易于处理,合成也较容易,因此在核燃料后处理及绿色萃取化学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丙二酰胺类萃取剂原料易得、合成方法简单,因此其萃取锕系[3 ̄7]、镧系元素[8 ̄11]以及硝酸[12]等的性能及机理报道较多,但TBMA萃取镧系元素形成的萃合物的晶体结构未见文献报道。对此类配合物空间结构及配位构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萃取机理的分析,同时将为新萃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另外,萃合物的红外…  相似文献   
109.
合成了含环氧基团的可交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共聚物[Poly(MMA-co-GMA)],通过FTIR,NMR,GPC,DSC和AFM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较好的成膜性; 通过热固化使引入的环氧基团开环交联,该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固化前提高了24 K,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聚合物的双折射率. 用Poly(MMA-co-GMA)作为包层材料,双酚A型环氧化合物作为高折射率材料, 将其引入到包层材料中形成芯层材料的折射率在波长1.55 μm处可调,其范围是1.483~1.588. 采用旋涂、 铝掩膜和氧反应离子刻蚀的方法(RIE)制得了阵列式光波导. 测试结果表明,制作的波导在1.55 μm处实现了光的单模传输,光损小于3.0 dB/cm.   相似文献   
110.
CuO超细粉体的形貌与红外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CuO作为一种多功能精细无机材料,在印染、陶瓷、玻璃及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作为催化剂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在氧化、加氢、C1化学合成、NOx还原、CO及碳氢化合物燃烧、精细化工等多种催化反应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推测,当CuO材料的粒度达到纳米级时,将使它的功能更加独特,应用更为广泛。因此CuO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聚集状态、与其他组分或载体的作用状况及催化活性等成为当前功能材料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犤1~8犦。我们在前文中报道了直接热解Cu2(OH)2CO3所得CuO粒径小、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