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01篇
  免费   6055篇
  国内免费   11235篇
化学   21678篇
晶体学   1188篇
力学   2132篇
综合类   1492篇
数学   4978篇
物理学   1472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933篇
  2021年   964篇
  2020年   926篇
  2019年   856篇
  2018年   860篇
  2017年   1321篇
  2016年   942篇
  2015年   1414篇
  2014年   1695篇
  2013年   2293篇
  2012年   2140篇
  2011年   2516篇
  2010年   2464篇
  2009年   2786篇
  2008年   2926篇
  2007年   2670篇
  2006年   2757篇
  2005年   2391篇
  2004年   1903篇
  2003年   1335篇
  2002年   1345篇
  2001年   1545篇
  2000年   1657篇
  1999年   955篇
  1998年   465篇
  1997年   390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298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334篇
  1992年   273篇
  1991年   213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237篇
  1988年   190篇
  1987年   156篇
  1986年   144篇
  1985年   87篇
  1984年   113篇
  1983年   106篇
  1982年   72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61篇
  1979年   48篇
  1978年   29篇
  1977年   14篇
  1965年   21篇
  195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制备了一种由糖类化合物衍生的新型手性氨基醇(Ⅰ),并将其作为手性源用于醛类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考察了在手性氨基醇的存在下,各种醛和二乙基锌作用生成相应的手性仲醇的光学收率及化学收率.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于芳香醛的烷基化更为有效.并考察了几种反应条件对于苯甲醛的不对称催化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其中最佳结果为1-苯基-1-丙醇的光学收率达82.7%,而化学收率达58.8%.  相似文献   
962.
In a capacitively coupled discharge with external electrodes, He, H_2, N_2 or Ar were used as plasmagas, polymerization of octafluorocyclobutane was carried ou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by varyingdischarge power, pressure, plasma gas and plasma-gas/monomer ratio. Structure of polymerizedproducts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oscopy and ESCA measurem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rewere six elements in the products, i.e. C, F, Si, O, N and H. The probably existed groups in poly-mers wer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resolved peaks of C_(1S) region in ESCA spectra, effect of thereaction conditions on degree of branching of the polymerized product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polymer structure wth the mechanism of the competitive ablation and polymerization process werestudied. In addition, polymer deposition process occurring in glow discharge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63.
锰—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表面氧的性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氧化锰催化剂广泛用于一氧化碳常温氧化及汽车尾气的净化等,CeO_2是氧化物催化剂的优良助剂。非贵金属催化剂中添加CeO_2能提高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已有很多报道,但有关Ce对氧化锰结构及表面氧脱附性能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运用XRD、DTA和TPD-MS等手段对共沉淀法制得的Mn-Ce复合氧化物进行了物相结构和脱氧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964.
CuCrAl和CuCrZr低温液相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络合共沉淀法制备了CuCrAl和CuCrZr复合氧化物液相合成甲醇催化剂,其比表面分别达到119和116m2/g.在5.0~5.5MPa和383K条件下,分别用间歇式和流动式反应釜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CuCrAl和CuCrZr的活性均明显高于CuCr;CuCrAl的活性略高于CuCrZr,但甲酸甲酯(MF)的选择性明显低于CuCrZr;两者在12h内未见活性明显下降.甲醇钠在反应过程中部分转化为甲酸钠和NaOH.CuCrAl和CuCrZr有较高的氢解活性可抑制甲醇钠与MF生成甲酸钠,从而有较低的甲酸钠浓度.但是,Al2O3和ZrO2的酸性有利于甲醇脱水,引起甲醇钠水解生成NaOH.溶剂对CuCr基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有明显影响.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5.
CuO/TiO2的制备及对NO+CO反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三种不同的TiO2为载体,负载6%CuO,在色谱-微反装置上考察了三种Cu6-Ti催化剂对NO+CO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由于制备方法不同,活性差别很大,三者活性顺序依次为:Cu6-Ti(T)> Cu6-Ti(S)> Cu6-Ti(nm),TiO2的比表面积及晶型对活性的影响不明显。H2-TPR结果表明,Cu6-Ti在整个TPR过程中出现了3或4个还原峰,表明有多种CuO物种存在。不同预处理Cu6-Ti的TPR显示,在反应中Cu物种可能以多种价态同时存在。NO-TPD结果亦证明,Cu6-Ti对NO+CO的反应活性与NO在催化剂表面的解离难易密切相关,而与NO的吸附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66.
1 ,2 ,3 三氯苯经过硝化、水解、催化加氢、缩合等四步反应 ,合成了 2 ,6 二 (对氨基苯 )苯并 [1,2 d ;5 ,4 d′]二唑 ,总产率为 70 % .同时 ,研究了一种有效的重结晶 2 ,6 二 (对氨基苯 )苯并 [1,2 d ;5 ,4 d′]二唑的方法 .与其他方法相比 ,该法原料便宜易得 ,产物可作为聚合反应的单体原料 .  相似文献   
967.
为了寻找高活性的杂环农药,用5-氨基-1,3,4-噻二唑-2-羧酸与芳酰基异硫氰酸酯及芳氧乙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出18种新的芳酰基硫脲与芳氧乙酰基硫脲,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证明了其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2c,2d,3b和3g具有良好的生长素活性.  相似文献   
968.
本文评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发展历史、制备方法、聚合体系的选择、性能表征及作用机理。主要介绍了其作为色谱固定相方面的应用,并对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69.
0IntroductionAs the active sites of several mononuclear en-zymes are five-or six-coordinate manganese speciescontaining coordinated carboxylate groups,water andnitrogen-donor molecules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ioncompounds of manganese with such coligands hasgrown[1,2].There has been extensive interest in man-ganese chemistry due to the involvement of manganesein many biosystems and magnetic materials[3 ̄5].Theisophthalate as a potential bidentate ligand seemsquite suitable for self-assembly s…  相似文献   
970.
RE(III)与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热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轻稀土硝酸盐反应,合成了7种新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化学分析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确定了其组成为RE(C10H9N2O4)(C10H8N2O4)·nH2O(RE=La、Ce、Pr、Nd、Sm、Eu、Gd),用红外、紫外、荧光光谱分析对以上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微热量计测定了稀土芳酰腙配合物的溶解焓,发现其溶解焓数据不随稀土原子序数单调变化,而呈转折变化,可认为呈稀土的四分组现象的前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