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4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516篇
化学   1113篇
晶体学   108篇
力学   98篇
综合类   57篇
数学   199篇
物理学   94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11篇
  1966年   9篇
  1965年   44篇
  1964年   12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81.
以Ga(NO3)3·8H2O、Zn(NO3)2·6H2O、Pr(NO3)2·6H2O、GeO2、Yb(NO3)3·5H2O、Cr(NO3)2·9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Cr3+,Pr3+,Yb3+共掺杂的Zn3Ga2Ge2O10长余辉纳米材料(PLNPs).利用XRD,SEM,激发发射图谱,余辉曲线测试确定1000℃煅烧,保温3 h时,基质Zn3 Ga2 Ge2 O10已形成.Yb3+掺杂百分比为0.3时,样品的发光性能最好.Zn3 Ga2 Ge2 O10:Cr3+0.01,Pr3+0.03,Yb3+0.3纳米长余辉材料在波长为267 nm的紫外线激发下发射出中心波长为745 nm的深樱桃红色光,此时晶粒粒径约为150 nm;随着Yb3+掺杂百分比的增加,晶粒粒径逐渐变小.通过FT-IR,Zeta电势,激光粒度测试,TEM及悬浮实验测试表明,PEG修饰PLNPs后,可观察到明显的核壳结构,水合粒径约为155 nm;水溶性大大增加,0.3 mg/mL的浓度下其悬浮时间超过48 h,这表明PEG包裹PLNPs成功.  相似文献   
982.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的发育特征及其发育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影响黄土边坡的坡面稳定及环保美观。以黄延高速公路黄土路堑边坡剥落病害为背景,采用现场调查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的发育特征; 将发育特征与可拓工程方法相结合,实现了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发育程度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中节理裂隙分布密度大于6条 ·m-1 时,极易发生剥落,小于2条 ·m-1 时,基本不发生剥落。黏粒含量大于15%时,剥落病害越易发生,小于5%时,不易发生剥落。黄土边坡开挖量越大、剥落产生的厚度越大。黄土边坡坡体节理裂隙促使剥落病害的发生。当黄土边坡单级坡高大于10m、坡度大于60°时,容易出现重力型剥落病害; 而单极坡高小于4m、坡度小于50°时,边坡坡面很少出现剥落病害。(2)针对影响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发育因素的复杂性和模糊性,重视实践中的经验,将可拓工程方法与黄土边坡剥落发育程度评价相结合,提出了黄土边坡剥落发育程度的物元关联函数及物元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适合可拓学理论的黄土边坡剥落发育程度的分类标准,实现了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  相似文献   
983.
With the fresh experimental bounds of b→sγ issued by CLEO and the value of the topquark mass by CDF and DO, the constraints on the two Higgs doublet models (2HDM) are re-examined. In the examination an effective Lagrangian is used, which contains all of the energy scale evolution not only from the W boson mass to the bottom-quark mass but also from the top-quark mass to W boson mass for the QCD corrections. As a result, it is implied that the constraint on the mass of the charged Higgs boson emerging in the concerned models turns to be more stringent than that achieved by the earlier analyses.  相似文献   
984.
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电解锌粉的电解液中铜。将铜离子与适量的Pb(DDTC)2/三氯甲烷在pH5.0左右的微酸性介质中定量生成稳定的黄色络合物,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铜离子与Pb(DDTC)2/三氯甲烷生成的黄色络合物在436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且在0~5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88%,RSD为0.834%。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068×105L·mol-1·cm-1。方法适用于锌银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检验与控制。  相似文献   
985.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高水热稳定性的Ce_(0.5)M_(0.5)O_2(M=Zr,Ti)载体,并通过浸渍法制得高分散Pt/Ce_(0.5)M_(0.5)O_2(M=Zr,Ti)催化剂,分析了短链脂肪醇作为氢供体用于香兰素加氢脱氧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催化剂Pt/Ce_(0.5)M_(0.5)O_2(M=Zr,Ti)具有高的水热稳定性和优良的加氢脱氧活性,且Pt/Ce_(0.5)Zr_(0.5)O_2较Pt/Ce_(0.5)Ti_(0.5)O_2的催化性能更胜一筹,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与其表面的酸性质以及贵金属Pt在载体上的高度分散有关.短链脂肪醇作为含氢的有机小分子,可作为氢源替代氢气,是理想有效的氢供体.  相似文献   
986.
成像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是成像光谱技术和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结合,能够采集图谱合一的数据立方,并通过光谱反演得到痕量气体浓度的二维分布信息.地基IDOAS仪器通过安装平台的水平旋转实现摆扫成像,可用于识别污染气体的排放源和监测气体的扩散情况.然而和所有的成像光谱技术相类似,地基IDOAS也容易出现条带噪声的问题,会产生相应的...  相似文献   
987.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不同Ti/Ba比的钛酸钡纳米粉体及其陶瓷。通过XRD、SEM和TEM对钛酸钡粉体及陶瓷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陶瓷的介电性能,研究了Ti/Ba比对陶瓷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的纳米粉体主要为立方相钛酸钡,平均粒径约19~33 nm:随Ti/Ba比的增加,钛酸钡纳米粉体平均粒径呈先稍递减后增大的趋势,当粉体平均粒径大于30 nm吋,四方相在混合相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Ti/Ba=1.01~1.03时,陶瓷中异常长大的晶粒较多,室温介电常数降低;1300℃烧结2 h的Ti/Ba=1.04的钛酸钡陶瓷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988.
乙酰化对壳聚糖-明胶海绵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酸酐对壳聚糖与明胶共混物进行乙酰化,然后冷冻干燥制备乙酰化壳聚糖-明胶海绵,并研究乙酰化对海绵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用盐酸环丙沙星作模型药物,探讨载药海绵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制得的海绵具有多孔结构,随壳聚糖在混合物中含量的增加,海绵的吸水率和保水率先增后减;随着乙酰化程度的提高,海绵的吸水率先减后增,而保水率与吸水率的变化规律相反。酶对海绵的降解率不受壳聚糖和明胶混合比例的影响,但随海绵乙酰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载药海绵的抑菌效果与海绵中壳聚糖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89.
本文以极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卟啉四-(4-磺基苯)卟啉(TPPS4)与2,6-二-氧-甲基--βCD(DM--βC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二者可发生反应,形成了TPPS4-DM--βCD的超分子体系。此外,本文还用极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对TPPS4-DM--βCD超分子体系的包结比和包结常数进行测定,证明二者形成了1∶2的包结物;计算所得的包结常数为1.44×108L2.mol-2。  相似文献   
990.
室温下采用射频磁控溅射(RFMS)技术在玻璃与硅基板上分别沉积了纯铌酸锂LN薄膜、高掺锌(6%,摩尔分数,下同)LN∶ZnO薄膜和高掺镁(5%)LN∶MgO薄膜,并在575 ℃条件下退火进一步提高薄膜的结晶度。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UV-Vis)和椭偏仪等测试研究了三种铌酸锂薄膜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XRD分析表明掺杂铌酸锂薄膜和纯铌酸锂薄膜具有相同的生长取向,AFM、XRD、UV-Vis测试结果表明,掺杂将增大铌酸锂薄膜的晶粒尺寸,光学带隙的红移现象与晶粒尺寸相关,且掺Mg的影响大于掺Zn。此外利用霍尔效应测试仪研究了LN、LN∶ZnO和LN∶MgO薄膜的电学性质,测试结果表明三种薄膜均为n型半导体,其中LN∶MgO薄膜电导率的变化趋势不同于LN∶ZnO和LN薄膜,且发现温度在18~5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LN∶MgO薄膜的电导率变化微小,而LN∶ZnO和LN薄膜的电导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