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44篇
物理学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合成了铜(II)与丙烯酸根和安替比林及铜(II)与α-甲基丙烯酸根和安替比林两种三元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率等研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A4(C11H12N2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C11H12N2O=安替比林.测定了Cu2[CH2=C(CH3)-COO]4(C11H12N2O)2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群;晶胞参数:a=1.20264(8)nm,b=0.87604(10)nm,c=1.88246(14)nm,β=100.802(5)°;Z=2;最终偏离因子R=0.0304.Cu(II)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II)由四个α-甲基丙烯酸根桥联,在Cu(II)的端位各有一个安替比林分子以O原子配位.Cu(II)-Cu(II)间具有一对称中心,Cu(II)-Cu(II)间距离为0.26615(3)nm.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两种配合物中Cu(II)-Cu(II)间具有强烈的反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22.
[(CO)2(C5H5)Fe]2C60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关 C6 0 取代的金属羰基化合物的研究方兴未艾 .C6 0 作为一个特殊的烯烃 ,以六元环间的碳碳双键提供电子对 ,与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形成诸如 η2 ,η4 ,η6等结构新颖的化合物约有 40多例 [1~ 5] ,但只有一例是以 Fe为中心原子的 C6 0 取代的金属羰基化合物 ( η2 - C6 0 ) Fe( CO) 4 [1] .本文报道了第一例 C6 0配位的 Fe的双核金属羰基化合物 [( CO) 2 ( C5H5) Fe]2 (η2 - C6 0 ) ,并通过元素分析 ,IR,1H NMR,13CNMR和 XPS进行表征 .1 实验部分[Fe( CO) 2 ( C5H5) ]2 购自 Aldrich公司 .C6 0 纯度为 99% .其余试剂均…  相似文献   
23.
铜(Ⅱ)与反式丁烯二酸根和2,2'-联吡啶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尧宇  王欣  史启祯  高忆慈 《化学学报》2000,58(12):1596-1601
合成了铜(Ⅱ)与反式丁烯二酸根和2,2'-联吡啶形成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和变温磁化率等研究,确定其组成为[Cu~2(fum)(bipy)~4][fum]·12H~2O,其中bipy=2,2'-联吡啶,fum=反式丁烯二酸根。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Cu~2(fum)(bipy)~4][fum]·12H~2O晶体属三斜晶系,P1(#2)群;晶胞参数:a=1.0697(2)nm,b=1.2820(2)nm,c=1.0470(3)nm,α=101.88(2)°,β=101.93(2)°,γ=79.41(1)°;Z=1,最终偏离因子R=0.033。分子为反式丁烯二酸根桥联两个Cu(Ⅱ)单元的双核结构,每个Cu(Ⅱ)具有畸变的三角双锥配位环境。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中存在弱的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24.
Two copper (Ⅱ) a-methacrylate complexes with benzimidazole, Cu [CH_2=C( CH_3)-COO]_2(C_7H_6N_2)_2(1) and Cu_2 [CH_2=C(CH_3)-COO]_4(C_7H_6N_2)_2 (2), 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and electronic reflectance spectroscopies. The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study of the two complexes shows that complex 1 has a square planar configuration, while complex 2 has a binuclear cage structure. The crystal structural analyses show that both complexes 1 and 2 are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2_1/c, a=0.924 16(8) nm, b=1.233 02(13) nm, c =0.989 1(3) nm, β=91.912(13)°, D_c=1.386 g/cm~3, Z=2, R=0.033 9 for the former; and a=0.905 7(2) nm, b=2.252 1(5) nm, c=1.623 5(4) nm, β=90.11(2)°, D_c =1.411 g/cm~3 , Z=4, R=0.056 8, Cu-Cu=0.266 21 nm for the latter. Different structural types of complexes 1 and 2 were produc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reaction of copper (Ⅱ) α-methacrylate with benzimidazole in methanol solutio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complexes has been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25.
近期我们报道了M(CO)_2(M=Cr,Mo,W)与Me_2NO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结果。 本文报道在CH_2Cl_2,-CH_2CN(体积比1:1)混合溶剂中,三甲胺氧化物存在下的二取代反应: Mo(CO)_5L Me_3NO L→顺-Mo(CO)_4L_2 Me_3N CO_3 (1)式中L=P(c-hx)_3,P(n-Bu)_3,NMe_3Pyr,PPh_3,AsPh_3,P(OEt)和P(OMe)_3,在金属原子不变的情况下对配体的电子效应(以Mo(CO)_5L的羰基伸缩振动频率表现出来)和立体效应做探讨。  相似文献   
26.
本文研究了在Me_3NO存在下Ru_3(CO)_(11)L(L_=PPh_3,PBu_3~n)的CO取代反应动力学,并提出了可能的机理。Ru_3(CO)_(11)L中的CO被配体L取代生成Ru_3(CO)_9L_3。当L=PPh_3,r=(k_1 k_2[Me_3NO])[Ru_3(CO)_(11)L];L=PBu_3~n,r=(k_1 k_2[PBu_3~n])[Ru_3(CO)_(11)L].除了涉及简单的离解机理外,还存在着按缔合机理进行的简单CO热取代与Me_3NO对Ru_3(CO)_(11)L中羰基碳的进攻。  相似文献   
27.
本文报道了在水溶液中希土氧化物与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形成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根据化学分析推断新化合物的组成为:RE(C_(10)H_9O_4)·xH_2O(RE表示希土元素,x=2或1)。通过溶解度、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与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
29.
在CH2 Cl2 介质中研究了铁 (Ⅱ )异腈配合物 [FeL5(CN) ]Br(1 ,L = CNCH2 Ph)和trans [FeL4(CN) 2 ] (2 ,L = CNCH2 Ph)等与氧原子转移试剂 (CH3) 3NO的反应动力学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配合物 1与 (CH3) 3NO反应遵从二级速率定律 ,反应速率 =k2 [铁异腈配合物 ]× [(CH3) 3NO]。反应的活化熵ΔS≠ 和活化焓ΔH≠ 分别为- 2 5 34± 1 67cal·(mol·K) - 1 和 1 2 71± 0 49kcal·mol- 1 ,而配合物 2不与氧原子转移试剂反应。认为反应以缔合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30.
周之荣  高忆慈 《分析化学》2004,32(3):411-411
铜广泛存在于土壤、岩石、水和食品中,是生命机体中的必要元素之一,且参与造血过程。它和铁在机体中显示生理协同作用,贫血等诸多疾病都与铜的含量有关。同时,它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可催化许多反应。因此,建立既具有高灵敏度又有好的选择性的测定方法具有实际意义。变色酸双偶氮类显色剂多用于氧化或还原褪色催化动力学指示反应。笔者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