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677篇
化学   1036篇
晶体学   73篇
力学   218篇
综合类   68篇
数学   246篇
物理学   85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微波作用下,仅用1min便完成了苯甲醛亚胺的固—液相转移催化苄基化反应,然后经酸水解得到d1—苯丙氨酸,全程总产率为62.5×10(-2)。  相似文献   
32.
The dynamic viscoelastic response of the two-phase polymer blend systems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rmorheologically complex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heoretical equations for describing the dynamic viscoelastic response of such polymer blend systems have been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the mechanical modeling technique. The dynamic viscoelastic response of the blend systems at any blend composition can be predicted theoretically by using the equations established, provided that the dynamic viscoelastic response of the two pure components and the mechanical model parameters are known in advance. Thus, we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studying the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molecular relax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phase polymer blend systems.  相似文献   
33.
Anionic clay, ZnCuCoAlNO3 and its polyoxometalate intercalates were synthesized, a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IR, 31PMAS NMR, DT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pillared products a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catalysts for oxidation of cyclohexene with molecular oxygen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34.
最近年來人們對於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功能團反應,開始注意並發生極大的興趣。高分子化合物在物理或化學因素影响下能够起化涫變化,這是很早就被研究的了。例如,在熱的影响下,不同的高分子達到不同高度的溫度時就能發生裂解,也就是主鏈開始断開。有些形成複雜  相似文献   
35.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配体:10-乙基-3-甲酰吩噻嗪缩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HL)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采用了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对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此外,并应用紫外、荧光和Z-扫描技术,测定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最佳发射波长(λmaxem)、荧光量子产率(Φf)、寿命(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它们在DMF溶液中都能发射出较强的橄榄色荧光,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都有双光子吸收,并且金属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比配体明显增强。用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RHF/PM3)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36.
用微量热法研究了Er3+、TMP{TMP=5,10,15,20-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及其阳离子铒卟啉配合物[Er(TMP)(H2O)3]C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作用的生物热动力学特征,求算了在Er3+、TMP和[Er(TMP)(H2O)3]Cl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热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TM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作用表现为单向的抑制作用,而Er3+和[Er(TMP)(H2O)3]C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双向调节作用。在低浓度下,Er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刺激作用强于[Er(TMP)(H2O)3]Cl;在较高浓度下,[Er(TMP)(H2O)3]C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Er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为:[Er(TMP)(H2O)3]Cl>>TMP>Er3+。对相互作用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7.
用载流法研究了Mo~4O~12(O~2) [简作Mo~4(O~2)~2] 与HSO 在酸性条件(4×10^-3~0.5mol·dm^-3)下的反应动力学,并提出了反应机理.反应经历下列历程:Mo~4(O~2)~2+H~2O Mo~4(O~2)(OOH)(k~1,k~-1) Mo~4(O~2)(OOH)+HSO Mo~4(O~2)OOSO~2+H~2O(k~2,k~-2) Mo~4(O~2)OOSO~2+H~2O Mo~4(O~2)+H~2SO~4(k~1,k~-1)中间产物Mo~4(O~2)再以相同机理继续与HSO 反应.由机理,得到了[S(IV)/k~观察与[H^+],[S(IV)]之间的线性关系式以及20℃时的动力学参数:K~1=7.4±0.3dm^3·mol^-1·S^-1,k~-1/k~2=(5.8±0.5)×10^-2和k~-2/k~3=(1.4×0.8)×10^-4.配合物Mo~4(O~2)~2中(O~2)基质子化是决定反应速度的关键步骤.用此机理讨论了Thompson研究的 MoO(O~2)~2与HSO 的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38.
LC-MS法分析鸡肝中的玉米赤霉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醇(Zeranol)是一种非甾体类激素,具有促进家畜蛋白质合成和增重的作用。由于其在动物组织中残留,目前在欧盟被禁用。2002年4月我国农业部第193号公告和2002年11月农业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227号公告中规定禁止使用玉米赤霉醇,但由于玉米赤霉醇作为畜禽增重剂效果好、经济回报高,仍有一些不法饲养业主受利益驱使而违法使用。为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必须建立一种适用、可行、规范的残留检测方法以适应当前加入WTO的形势需要。本实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测定鸡肝中玉米赤霉醇,旨在为政府监控禽类产品中的玉米赤霉醇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9.
采用XAFS方法分别对Co的近边结构和配位状态进行了详细的表征,XANES的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Co均处于不对称的配位环境中,在吸收阈值处,形成了Is→4p吸收峰,并且该峰发生了分裂,尤其是Co/γ-Al2O3分裂现象最为明显,对于Co-M/γ-Al2O3(M=Pt,Pd,Rh),这种不对称性可能来源于Co的高度分散性及贵金属与Co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对于Co/γAl2O3则与四面体配位的Co^2+  相似文献   
40.
A new Λ type pyriding iodide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4-picoline and methyl diiodide. The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UV and TG.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ound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C2/c, a=18.812(4)?, b=8.7816(6)?, c=10.3165(12)?, β=93.71(1), V=1700.7(4)?3, Z=4. In the molecule, two 4-picoline molecules are bonded by -CH2 group to form Λ type pyridine salt. CCDC: 1808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