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119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疏水性强弱不同的两种色谱柱对7.0mol/L盐酸胍及8.0mol/L脲变性的α-淀粉酶变体和在疏水色谱介质表面上折叠的中间体进行了分离和复性。通过研究和比较发现,两者的变性机理和形成折叠中间体的个数以及复性效率均不相同。在用疏水性较弱的疏水色谱柱对脲变α-淀粉酶的折叠中间体进行分离时,得到了疏水性接近连续的、数目很多的中间体。用疏水性较强的疏水色谱柱对胍变α-淀粉酶进行复性的效果较好。还研究了柱温变化对其折叠、分离效果和复性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Based on fiv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a involving solutes, solvents and adsorbents, a stoichiometric displacement adsorption model adaptable to various adsorption systems consisting of different types of solutes, solvents and adsorbents has been presented. The kernel of this model is that as the solute molecules are adsorbed by the adsorbent, a stoichiometric number of the solvent molecules is necessarily released. The model was tested with originally published data from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The linear parameter values from the model have been used for quantitatively explaining the phenomenon of the liquid-solid adsorption. Having compared with Langmuir model in many respects, it is found that this model is better.  相似文献   
33.
多组分液相色谱体系中溶质保留的计量置换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全面地考虑了液相色谱体系中溶质和溶剂、溶质和固定相,溶剂和固定相分子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和不同种类溶剂分子在固定相表面上的竞争吸咐,提出了一个具有四组参数的溶质在液相色谱中的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以文献及实验数据对此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不同的流动相和不同的固定相体系,在多组分全浓度范围内,此模型都能良好地描述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34.
参数Z对疏水色谱中胍变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计量置换参数Z对疏水色谱流动相中存在盐酸胍时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进行了表征。除溶菌酶外,其余4种蛋白质的Z值随盐酸胍浓度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将盐酸胍和脲对蛋白质Z值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后发现,在疏水色谱中Z值作为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表征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是随变性剂浓度的增大,埋藏在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到分子表面的程度逐渐增大,造成了Z值随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程度的增大而减小。蛋白质的Z值随盐酸胍及脲浓度变化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两者对蛋白质变性机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35.
反相液相色谱对多肽的分离、纯化与制备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白泉  葛小娟  耿信笃 《分析化学》2002,30(9):1126-1129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LC)对两种化学合成多肽--32肽和21肽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制备。在用分析型RPLC色谱柱对多肽样品的制备过程中,对其进样量和洗脱梯度进行了选择。每次进样量为5mg,在最优化色谱条件下,用RPLC一步就可对21肽进行分离纯化,其纯度达到98.6%。而32肽由于样品组分更加复杂,RPLC一步纯化后其纯度仅有80%。通过对色谱分离条件的再次优化,对32肽进行二次分离纯化,纯度达杂,RPLC一步纯化后其纯度仅有80%。通过对色谱分离条件的再次优化,对32肽进行二次分离纯化,纯度达到96.4%。在其最优化条件下,通过多次样品收集和冷冻干燥,分别制备了高纯度的21肽和32肽各100mg。  相似文献   
36.
IntroductionFrontalchromatography (FC) ,anoldbranchinliquidchromatography (LC) ,1hasbeensuccessfullyem ployedinthesolutionofmanytheoreticalaswellasap pliedproblems—suchasmeasuringbindingconstantbe tweencomponents2 andkineticparametersofchemicalreactions ,3 ads…  相似文献   
37.
Introduction Since 19541 the polymeric separation media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their chemical stability over the entire pH range. The rigid, highly cross-linked styrene copolymers were first used for chromatography by Moore.2 The macroporous copolymers currently available are not only chemically stable but also more resistant to mechanical forces prevailing in a column and therefore are comparable to the traditional packings based on silica gel. Most polymer separation media are …  相似文献   
38.
固体表面特征对脲变α-糜蛋白酶折叠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岭  柯从玉  李建军  耿信笃 《化学学报》2007,65(21):2411-2416
以脲变α-糜蛋白酶(α-Chy)为模型蛋白, 用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该蛋白在7种不同固体表面上的折叠及其在折叠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体, 选用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PHIC)固定相为吸附剂, 在动态条件下着重研究了疏水色谱固定相TSK和PEG-600表面对脲变α-Chy复性效率的贡献. 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对3.0 mol•L-1脲变α-Chy, 在经 HPHIC柱复性并同时分离的收集组分进行确认后, 仅有一种稳定的脲变α-Chy折叠中间体. 发现PEG-600固定相表面较TSK固定相对α-Chy复性效果好. 证实了疏水性强度及固体表面配基的结构对蛋白折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在反相液相色谱(RPLC)中用Snyder经验议程和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中的参数对深质为脂肪醇同系物,流动相为脂肪酸同系物时深质的保留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SDM-R参数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另外,由于用Snyder经验公式中二参数之间的作园无法准确求得斜率,且其不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由SDM-R二参数作图,不但能准确求得斜率j(与1mol溶剂和固相结合能有关的常数),而且j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并符合碳数规律,所以,参数j有可能用于RPLC中表征深剂强度,由此得出,在RPLC中,对同一置换剂面言,随同系物溶质的Z(1mol深剂化深质被深剂化固定相吸附时,从二接解面释放出的置换剂分子数)和logI(与1mol深质和固定相亲和势有关的常数)值增大,它们的保留时间也增大,对同一深质而言,随着在同系物置换剂中碳链的增长,Z和logI值的减小,它的保留时间也缩短,同时还可得出,随着同系物置换剂j值的减小,它们的洗脱能力也增强.  相似文献   
40.
联合差示扫描量热 (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别研究了鸡蛋白溶菌酶(Lyz)在适度疏水吸附剂(PEG-600)表面上吸附和折叠时,不同盐(硫酸铵)浓度、表面覆盖度和变性剂(盐酸胍)浓度对无水环境的吸附态天然和变性溶菌酶构象变化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硫酸铵浓度和溶菌酶表面覆盖度的增加,吸附态天然和变性溶菌酶的吸热峰温度都逐渐降低,同时在较高温度下的微扰也增多。吸附发生后,α-螺旋结构减少,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增多。在FTIR图谱中,吸附态变性溶菌酶在1 400~1 425 cm-1处的C—C拉伸振动峰和1 650~1 670 cm-1处的酰胺Ⅰ带特征峰都能明显观测到。但是,与之相比,相同条件下吸附态天然溶菌酶在1 650~1 670 cm-1处特征峰却几乎看不到。吸附态天然溶菌酶发生了结构丢失,表现得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