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9篇
化学   98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35篇
物理学   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4-烷基环己基甲酸和4-溴-2,3-二氟苯酚为原料,经格氏、黄鸣龙还原、碘代、芳基硼酸化、Suzuki偶联、威廉姆逊和酯化等反应,合成24种侧向二氟取代联苯类液晶化合物,总收率4.2%~8.7%,产物的分子结构经核磁(1H NMR,13C NMR)、红外和质谱确认。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液晶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烷基链的长度不仅影响化合物的熔点和清亮点,还影响液晶相态变化;端烯可以降低化合物的熔点(降低了3.7 ℃),提高清亮点(提高了24.8 ℃),拓宽向列相区间(由54.1 ℃拓宽到82.6 ℃);酯基的引入可以提高清亮点,有助于消除近晶相。 该系列化合物在垂直取向(VA)和平面转换(IPS)显示模式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2.
应用Meld 程序在MP2-OPT2/6-311++G(d)水平计算了线性氟代烷烃分子CH3(CH2)mF(m=0-5)中—CH3、—CH2—和—F基团电子相关能贡献值. 计算结果表明, 在CH3(CH2)mF(m=0-5)体系中, 端基—F、—CH3基团电子相关能贡献值Ecorr(—F)和Ecorr(—CH3)随着m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分子中α位置—CH2—基团电子相关能贡献值Ecorr(—CH2—)大于其他位置的贡献值.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推断, 在CH3(CH2)mF体系中随着m的逐渐增大, 远离端基—F的—CH2—基团电子相关能贡献值逐渐减小并将趋于不变, 此—CH2—基团可看作一个标准的亚甲基且其Ecorr(—CH2—)的数值在CH3(CH2)mF体系中具有传递性. 应用Meld程序在MP2-OPT2/6-311++G(d)水平对CH3(CH2)mF(m=2-5)体系的计算结果和应用Gaussian 98程序在MP2/6-311++G(d)//HF/6-311++G(d)水平对CH3(CH2)mF(m=2-10)体系的计算结果均表明, 体系总电子相关能与体系中(m-1)数值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3.
随机分布烟尘团簇粒子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类成新  吴振森 《物理学报》2010,59(8):5692-5699
基于分形理论,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随机分布的烟尘团簇粒子结构进行了仿真模拟,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 DDA)方法研究了随机分布的烟尘团簇粒子的辐射特性,分析讨论了分形维数、原始微粒粒径和数量以及复折射率对随机分布烟尘团簇粒子辐射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给定分形维数的情况下,烟尘团簇粒子的辐射特性取决于原始微粒粒径、数量及复折射率;原始微粒较小的团簇粒子,当分形维数较小时,吸收截面变化不明显,但当分形维数大于2时,吸收截面骤然增大,然而,对于具有比较大的原始微粒粒径、数量及复折射率的烟尘团簇粒子,吸收截面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单调递减;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团簇粒子的散射截面、消光截面及单次散射反照率均单调递增;从整体上来讲,团簇粒子的辐射特性与等效球形粒子的辐射特性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并且这种差别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该工作对研究气溶胶粒子的辐射及气候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关键词: 烟尘团簇粒子 辐射特性 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114.
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SnPc分子在Ag(111)表面的吸附构型和电子结构. Sn-up和Sn-down两种优化的吸附构型与实验测量结果非常吻合,SnPc以Sn-down构型吸附在Ag(111)表面显得更稳定. Sn原子在两种吸附构型之间转换所需要能量与转换方向有关,由Sn-up向Sn-down构型转换时需翻越一个1.68 eV的能垒,反之需要2.17 eV. 扫描隧道显微镜理论模拟图像给出实验观测结果的主要特征,Sn-up分子的中心处为一个亮斑,而Sn-down分子中心为一个空洞. 计算结果验证了实验提出的Sn原子吸附位置的转换机理.  相似文献   
115.
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研究卷云中随机取向六角形冰晶粒子的取向比对散射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了在小尺度范围内随机取向六角形冰晶粒子的散射特征量,包括散射相函数、消光效率因子、不对称因子、单次散射反照率和线偏振度。研究表明:取向比对随机取向六角形冰晶粒子散射特征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并且此影响随着粒子尺度参数的变化而变化,与入射波长无关;相同尺度参量和不同取向比粒子的散射相函数的角分布曲线均有一个交点,并且随着粒子尺度参量的增加,交点所对应的散射角度值逐渐向小角度方向移动。此研究结果为气溶胶粒形检测和识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6.
激光在随机分布烟尘团簇粒子中的衰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形理论,采用团簇—团簇凝聚模型对随机分布烟尘团簇粒子的分形结构进行了模拟.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随机分布烟尘团簇粒子的单次散射特性.利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激光信号在随机分布烟尘团簇粒子中的传输衰减特性.讨论了入射角、激光波长、烟尘粒子数密度以及组成单个烟尘团簇粒子的原始微粒粒径和数目等参量对激光衰减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激光在复杂随机介质中的传输衰减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7.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Pd、Mo和P元素负载在γ-Al_2O_3上制得PdMoP/γ-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NH_3-TPD、XPS、Py-FTIR、氮吸附和STEM-ED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大豆油甲酯为原料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加氢脱氧性能,并进行了加氢脱氧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Pd、Mo、P三种元素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调节催化剂的酸性;Mo元素可降低催化剂的强酸酸性; P元素可增强催化剂的弱酸酸性,使得催化剂弱酸的B/L值减小、强酸的B/L值略有增大。经优化后的加氢工艺条件为:315℃、1.5 MPa、WHSV为0.5 h~(-1)、H_2/esters体积比为1100,大豆油甲酯的转化率达到98.4%,C_(15-18)烷烃收率达到91.5%。  相似文献   
118.
为了分析绿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供暖和制冷的利用效率, 本文提出了采用能级平衡系数和一次能源 效率指标来评价分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采用该评价指标对某三星绿色办公建筑和某一星绿色图书馆建筑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冷热源一次能源 效率越高, 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就越高; 可再生能源系统能级平衡系数越小, 能量系统的匹配程度就越高, 能量利用就更加合理. 对于绿色办公建筑, 供暖和制冷时, 可再生能源地源热泵多联机的能级平衡系数和一次能源 效率均优于常规能源系统的多联机. 对于绿色图书馆建筑, 制冷时, 常规能源水冷冷水机组的能级平衡系数和一次能源 效率均优于地源热泵, 但供暖时地源热泵的能级平衡系数和一次能源 效率远高于制冷时. 因此, 对可再生能源同时供暖和制冷系统进行利用效率分析时, 应把两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9.
以N-乙酰基-L-半胱氨酸作为修饰剂,合成了高荧光产率的CdTe量子点。在pH为7.8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Cu~(2+)可以显著猝灭量子点的荧光,有趣的是,在猝灭体系中加入手性青霉胺(PA)可使其荧光恢复。因此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D/L-青霉胺的方法。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NALC-CdTe QDs-Cu~(2+)体系测定青霉胺的范围为2.0×10~(-7)~4.0×10~(-6) mol·L~(-1),检出限为5.8×10~(-8) mol·L~(-1).将该法成功用于实际样品中检测D/L-青霉胺,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0.
甘氨酸是结构最为简单的氨基酸,以其为基石可以演变成各种复杂的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本身不具有荧光特性。本文以柠檬酸为碳源,利用L-半胱氨酸作为修饰剂,合成了新的高荧光产率的碳量子点。经实验分析发现,合成的碳量子点的荧光能够被Pd(Ⅱ)显著猝灭,有趣的是,若在猝灭体系中加入适量的不具荧光特性的甘氨酸,可使猝灭的荧光恢复。基于碳量子点这种荧光"开-关"的模式,建立起一种快捷检测甘氨酸的新方法。在最优实验条件下,CDs-Pd(Ⅱ)体系检测甘氨酸的线性范围为9.0×10~(-7)~1.2×10~(-5)mol·L~(-1),检出限为1.1×10~(-7) 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